芯片危机席卷德国汽车工业!政治操弄下,昔日巨头能否绝处逢生?

大众沃尔夫斯堡老家的一个消息,悄没声地就传遍了整个汽车圈,听得人后背发凉:“仓库里的料,最多再顶二十天。”这话的分量,可比任何官方报告都重。德国汽车,这个曾经让整个欧洲都得仰仗的工业巨无霸,如今仿佛站在了悬崖边上。

你去看财报,德国工业的营收好像还挺好看,但翻到利润那一栏,简直没法看。就连奥迪、保时捷这种挂在门面上的豪华品牌,都感觉有点扛不住了,奥迪的销量直接滑了一成多。这到底是怎么了?所有人都没想到,答案竟然是一枚小小的芯片。

釜底抽薪还是引火烧身

故事得从今年9月底说起。荷兰政府突然翻脸,以“国家安全”这么个万能的理由,直接冲进了中资企业闻泰科技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资产冻结,中国籍CEO当场罢免。这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彻底把桌子给掀了。

芯片危机席卷德国汽车工业!政治操弄下,昔日巨头能否绝处逢生?-有驾

谁也没想到,中方的反应会如此迅速。四天后,商务部直接出手,点名禁止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的特定芯片组件出口。这一招,简直是掐住了命门。要知道,这个工厂几乎包揽了全球七到八成的相关封测产能。

这些基础车规芯片,听着不起眼,却是汽车稳定系统、车载电脑里不可或缺的“神经元”。没了它们,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就不是汽车,而是一堆昂贵的铁疙瘩。

这下可好,多米诺骨牌瞬间倒下。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嗓子都喊哑了,警告说全德国的供应链十几天内就可能断裂,想恢复?没个小半年想都别想。大众集团更是惨,产能跟不上,现金流直接蒸发了110亿欧元,奔驰宝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就连博世这种零部件行业的巨头,也只能两手一摊,表示爱莫能助。道理很简单,换个芯片供应商,光是认证测试再到量产,流程走下来最快也要六个月。可德国人的仓库里,只剩下几周的存货了。

芯片危机席卷德国汽车工业!政治操弄下,昔日巨头能否绝处逢生?-有驾

巨人转身为何如此艰难

这场芯片危机,更像是一次无情的体检,瞬间照出了德国汽车工业早已虚弱的内里。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没有这档子事,德国车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最直接的,就是新车发布肉眼可见地慢了下来。

全世界的车企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上踩死了油门,疯狂推新车,德国这边倒好,好几款被寄予厚望的重点车型,上市日期一拖再拖。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你不推新的,大家自然会去看别家。

燃油车时代积累的优势正在一点点被蚕食,新能源的赛道又没跟上大部队,两头挨打,这日子能好过才怪了。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德国人自己搞的“去工业化”,为了省那点人工成本,把产业链玩了命地往外搬。

芯片危机席卷德国汽车工业!政治操弄下,昔日巨头能否绝处逢生?-有驾

想当年,德国工业为什么牛?因为人家是“本土研发+本土生产”的全家桶模式,从一颗螺丝钉到一台发动机,全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效率高,品控稳。现在呢?链条都迁出去了,对供应链的控制力也就没了。

牌桌上谁是真正的赢家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是搬出去惹的祸,再搬回来不就得了?这话说的,跟“何不食肉糜”差不多。产业链的迁移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工厂、工人、配套企业,整个生态都挪走了,想再请回来,花的钱和时间都是天文数字。

现在的德国车企,就像掉进了一个死胡同。库存见底,谁不想到处找替代品?可现实就是这么骨感。荷兰这手操作,显然是在响应华盛顿方面愈发强硬的“脱钩”号角,特朗普政府的上台更是让这股风潮愈演愈烈。

芯片危机席卷德国汽车工业!政治操弄下,昔日巨头能否绝处逢生?-有驾

但他们好像忘了,闻泰科技收购安世之后,早就把七成多的产能转移到了中国,荷兰本土基本只剩下研发功能了。中国的反制,不仅精准,还顺手限制了重稀土的出口,这玩意儿可是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命根子。

结语

到了10月21号,中荷双方的第一轮谈判不欢而散。那边还没谈拢,这边德国车企已经急得火烧眉毛,开始组团给荷兰政府施压了。说到底,这场由政治操弄引发的闹剧,压根儿就没有赢家。

荷兰的误判让自家企业和整个欧洲工业一起遭了殃。有机构预测,到明年,全球汽车减产可能要超过百万辆。这场危机也算是打醒了很多人,所谓的“去风险化”不是想当然的口号,全球化也不是一张想撕就撕的废纸。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里,产能就是话语权,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才是唯一的安全感。德国汽车工业这辆曾经的“豪华战车”,是就此趴窝,还是能换个发动机重新上路,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