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59辆。
记分牌上这串数字一亮,像压哨三分把网袋抽得直响。
看台热闹,我抬头瞄了一眼总比分:前7个月336830辆,还落着12.8%。
好球是好球,节奏没抄回到自己手里,这才有看头。
我把几组数反复揉在手心里。
东风日产7月52655辆,日产品牌51005辆,涨幅最精神。
阵容表一铺开,轩逸2.63万,还是那个能把阵地战打到凌晨的老控卫;天籁7459、逍客6244、奇骏3631,像三名蓝领,抢板卡位脏活不躲。
新兵日产N7,7月来到6455,自上市到7月底累计16343,5月3034、6月6189、7月再上台阶,这条曲线不喊口号,像健身房里一斤一斤加的铁。
镜头切到傍晚的4S店。
销售小哥蹲在轮胎边冲我挑眉:哥,N7真能顶门柱?
我把车机点开,8295P芯片、NISSAN OS、DeepSeek-R1都在,语音跟得上嘴速,地图不乱绕小路。
更在意的那点细碎:方言能不能听得懂,OTA推送会不会半夜把人吵醒,倒车影像遇雨天糊不糊,这些比参数更能决定“真香”还是“想退款”。
把时间往前拨到4月27日,日产N7上市,119900-149900元,单电机160kW和200kW两种,定价像一拳直捅A+级纯电轿车的门面。
它没去堆夸张的零百,更像控球后卫把节奏拿稳——续航、智舱、空间,三点画圆。
对位是AION S、秦PLUS EV这些重拳手,合资电轿的那条窄道它也要挤一挤。
真功夫要看上险数,不看仓库里的“练习生”。
跳屏到财务报表。
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27069亿日元,同比-9.7%;净亏1157亿,连续第四回脸挂彩;营业亏损791亿,利润率-2.9%。
成年人世界没有圣诞老人,只有成本表。
于是你看到刀子:到2027财年裁员目标2万人,全球工厂从17家收成10家,动力总成瘦身,同时承诺到2027年夏季投10款新能源,轿车、SUV、皮卡齐上,燃油、纯电、插混、增程全布。
像换战术还得同时换体能教练,听上去费劲,却没退路。
我更关心经销商那头的节奏。
油车利润薄得能透光,电车售后回血要时间,金融方案、返利节拍、零配件周转如果不给力,群聊秒变“今天还要压几台”。
8月日产N7排产说要冲上万,仓库能放,经销商的停车位和现金流也要能喘气。
我们都见过一地堆车的画面,阳光再好也照不热。
再把战术板拉出来。
老将轩逸守住低位——空间、油耗、保养价,三件套稳如老根基,网约车和家用刚需这块地不能丢。
N7负责打快攻,推反击、抢节奏;天籁、逍客护两翼,把合资口碑面的护城河续上砖。
奇骏节奏慢半拍,油电布局要更果断,不然在SUV这块会被按着打。
战术是写在白板上的,执行写在终端折扣里,这才是硬仗。
插一句“海外客场”。
日产计划从2026年开始把中国造电车往东南亚、中东、中南美送,首发还是N7。
国内是电动化最狠的联赛,供应链、成本、迭代速度都在高强度训练;带着这身肌肉去海外,理论上是降维打击。
客场哨也会响,法规、关税、汇率、充电网络个个会找茬,球队外线准不准,到那边就见真章。
另一台车从更衣室慢慢走出来——日产N6。
中型插混轿车,天演架构,外观和N7一个门派,4831/1885/1494mm,轴距2815mm,NR15 1.5L自吸机头最大功率75kW,电机155kW,21.1kWh磷酸铁锂。
城区电驱安静,长途油托底省心,第四季度发车。
N7打纯电主通道,N6补插混空位,合起来像双核。
只盯亮点不看价格带的衔接,渠道会先“破防”。
舆论这面镜子也得照一照。
合资电车早年的阴影还在,大家对“智能”这件事格外敏感。
车机卡一次,朋友圈能上大分;导航绕两条冤枉路,家里长辈立刻给你上一课:买油车稳。
日产把8295P和大模型挂出来,是给出一个态度:不装外行。
接下来要提供的是耐心——三个月一次OTA、城市通勤场景的智驾规控调一调、车家互联不掉线,这些都比宣传片更有用。
说点历史视角。
轩逸这一代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它拿的是“低成本、高耐用”这张牌,十年里注水少、返修率低,经得起网约车老板在夜里那一声“再跑一单”。
现在的新能源赛道更像当年CBA开打的那几年,强队互爆冷门,弱队也敢冲一下,谁能把节奏和体能练在日常里,谁能笑到系列赛后半程。
我也会把心理层面的那根弦拨一拨。
消费者买N7,心里想的不是“我要拥抱未来”,更像“我就想每天早晚通勤别出幺蛾子,偶尔带娃回老家不焦虑”。
经销商接车,想的不是“我要完成KPI”,更像“这票货能不能周转得轻一点”。
总部看财务,盯的不是“宏伟蓝图”,是现金流别断。
这三方的心理预期如果拧在一根线上,销量的陡坡就能爬;一旦节拍断两次,舆论会先把你拉回起点。
数据再摆一遍,给理性党一个落点:7月日产中国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57359辆,同比+21.8%;年内累积336830辆,同比-12.8%。
东风日产7月52655,日产品牌51005,同比+27.5%。
车型里,轩逸2.63万、天籁7459、日产N7 6455、逍客6244、奇骏3631。
财务端,2025年4-6月营收27069亿日元、净亏1157亿、利润率-2.9%。
计划端,裁员至2027财年累计2万,工厂17缩到10,新能源新品到2027年夏季投放10款。
SEO该记的关键词我都埋在这里了:日产在华销量、东风日产、轩逸销量、日产N7、日产N6、上险数、插混、纯电、东南亚出口、工信部申报。
说句人话的偏见。
同比反弹这口气,确实提神;累计下滑这块石头,还压着脚背。
我愿意把希望押在N7的上险走势、N6的定价与油耗表现、以及轩逸折扣的“力道控制”。
牌面不差,关键是别用力过猛把品牌力自己打折。
留个互动坑,等8月上险数见光,我来对答案。
也想听听你们的“场边故事”:谁家提了日产N7,车机好不好使;谁在等日产N6,担心哪一项;经销商朋友更懂节拍,欢迎在评论区爆点干货。
说不定,就差你这一条信息,战术板能再改一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