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怪啊,这汽车圈最近是多事之秋,啥时候国企跟科技巨头牵手,大家都像在追剧似的,比起新车型上市还让人上头。
有这么一阵子,车圈里头风声鹤唳,小道消息铺天盖地,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听说了:据说一汽红旗居然跟华为杠上了?

这个消息一出,直接把网友们炸出锅盖,纷纷预测“最强国产豪车”就快来了。
什么情况?难不成国产汽车圈要整个大洗牌?
大家知道,红旗这号车企可是自带光环,它诞生六十七年,别的不敢说,这牌子的分量在中国车圈绝对是金字塔顶那一小撮。
曾几何时,有人开着红旗,那就代表一种身份象征。
事实也是,这老字号见证了中国汽车从一穷二白一路拧成全球竞逐的劲旅,说它是“共和国长”都不过分——历史大气磅礴,气场两米八。
但话说回来,时代变迁就是那么无情,谁还记得小时候马路边全是红旗轿车发着憋闷的声响?
新能源和智能驾驶一股脑杀过来,那些曾经厉害的大佬一不小心也可能沦陷成“情怀”。
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感叹一句,不怕别人笑话,就怕自己不努力。
有消息称,红旗今年八月二十二号官宣和华为达成合作,目标直接瞄准了“红旗9系”!
啥意思?国产豪车再添一员猛将。
而且消息也是追着大实话来的,“9系”会全套引入华为的智能技术和全栈解决方案。
你敢信?以红旗的底子,再配上华为的高科技,难怪一众车迷激动得要把键盘敲穿。
再光环加身也不能只喊口号,这么高调的合作细节到底是咋回事?
外头传言满天飞,有人猜测俩家会不会出个“第六界”,啥界都能整新名儿。
但从余承东那边放话,好像说是不会再整“界”系列,还真让人捉摸不透。
关键点在于,这次其实不是华为“吞并”,而是双方深度合作,红旗还是主角,华为更像幕后狠角色,掌管智驾等关键技术。
大家伙一开始都还担心华为是不是“收编”红旗,结果红旗硬气得很,发动机核心啥的都要自己搞。
听起来,这波联手不是谁吃了谁,而是各自发育以后,一起组了个“最强车队”,有种“哥俩好”既视感。
现在来看,这事风头还真足够。
别的不说,红旗这次往高端蹭,就是奔着要拿下曾经被别人把持的百万级豪车那块蛋糕。
“金葵花”系列,妥妥的对标那些国际大牌,但去年只卖出一千一百辆,你是不是也想问问,这么骨感的数据,咋能叫豪车顶流?
对比一下“尊界”,上市才六十七天就抢下一万台意向单,合理怀疑,市场还是认行情牌+科技buff才管用。
红旗的算盘精啊,这不,恰好撞上华为的东风,高端豪车销量就指不定啥时候能翻天。
科技加持影响力,品牌焕新自带光环,相当于让高端车老干部和年轻科技新贵组队出道,你说这不刺激?
且看八月二十五那天,华为一场鸿蒙智行发布会把车圈热度又推到天花板,两小时密集介绍了六款新车型,还把刘亦菲请来撑场面,现场气氛炸裂。
熟悉的问界、享界、尚界、智界全员亮相,发布会里最被追着问的还是智界和问界那一对。
就冲着新款智界R7和S7车标变化,网友们都能分析出未来华为布局渐入佳境。
讲真的,仔细回味,华为干车这波操作,既讲究规范化,又不失网感时尚,车标都理顺了,后续不会再乱塞花色。
不过说起来,智界这系列还挺折腾,幕后故事更是六界八荒。
智界是华为和奇瑞一块搞的,但前阵子奇瑞和华为闹点小矛盾,业界传闻交付老是出岔子,有人嫌奇瑞产能给不上,也有人吐槽华为芯片拖了后腿。
版本众多,官方咬牙赔了车主一天两百块,铁子也只能默默接受。
懂行的人都看得明白,这种“交付难”直接拉低了销量,刚上市一个月卖了11000多台,到七月骤降到3950辆,谁都明白,这可不是长远之计。
后来奇瑞一看不妙,赶紧拉华为签协议,让智界品牌独立,自己不再参合太多,等着华为放飞自我,果然,就在发布会后一小时,智界订单飙到5000台。
这效率,堪比游戏里抽SSR,刺激得很。
说到底,华为玩车的手法贼激进,不怕你不挑战自己,就怕你不敢让利。
问界作为鸿蒙智行的大咖,发布两小时,大定7000台,惊掉一地眼镜。
现在的汽车圈,早就不是以前的套路,传统车企看着“前辈”叫好,个个都跃跃欲试想把灵魂交给华为“调制”一下。
都说赛力斯是车圈的“小透明”,做A级车苦哈哈混了好几年,亏损都没人稀罕沾边,但和华为搞问界之后,瞬间变成圈内新宠,就差没上热搜。
据说现在光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车就有百万辆,你敢想?这就是让厂家的灵魂和科技巨鳄互相融合的最大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对“造车不造车”这事很有原则,强调自己只是技术赋能,品牌卖给赛力斯,战略合作才是正道。
所以跟着华为起飞固然赢了不少,但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才是每家车企心里打的小算盘。
赛力斯翻身确实有赖华为的攻心之道,但要再进化,还得深化合作,搞点实在的技术创新。
红旗和华为这次的“新老碰撞”,说不定要颠覆整个豪车生态。
至于车名到底是不是“界”,大家嘴上说着“随便”,心里其实都盘算着营销和体验两手抓。
你我都明白,品牌名字只是表面功夫,真要打动消费者,还是得看车好不好开,坐着稳不稳、智能化够不够酷炫。
两方碰撞,就是“三观不同也能同行”,未来还真让人刮目相看。
不得不说,这阵子汽车智能化跟国企合作,已经变成一种新潮流。
要么自己闭门造车,要么跟科技巨头组团出道,选哪头其实不用多说,投资少还省心,好处能说一箩筐。
自己搞研发确实靠谱,但砸钱大,风险也大,寻思半天优点还被埋没,谁不焦虑。
跟华为这种科技大咖合作,直接把品牌靠上,亲朋好友都敢喊两嗓子:“国产豪车不输国外!”
你说这红利谁不爱?
未来车圈要卷,确实卷得有水平,但这个“卷”不是乱杀,而是比拼谁家技术高、体验嗨,说不定哪天中国车就全球领跑了。
看到这种良性竞争,咱们也不禁感慨一句,时代真的变了。
其实回头看,这场跨界牵手,映射的不是一时的炒作,而是一种行业脱胎换骨的新气象。
华为和红旗的碰撞,很像老将和新秀的“饭圈联动”,既守住了情怀,又冲刺了智能高峰,还不失品牌的庄重。
这种“珠联璧合”,想必可以带来更丰富的高端车型供给,让国产豪车变成真正的大众选择,而不是自吹自擂的“非主流”选手。
智能汽车市场变化那么快,大家不合作就得被趋势甩在后面,谁敢当新时代的孤胆英雄?
不过话说回来,这阵子名为“造车”,实则拼的是谁能站稳科技风口,谁能在营销和口碑上做得更轻巧。
华为只要不造车,就永远是个“科技赋能王”,车企只要勇敢牵手,就能把庞大的技术底盘都拉进自己的后院。
双方互补,正如有网友调侃:一个有家底,一个有脑子,合作敢把车圈搅成一锅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也不必焦虑,所有创新哪有人一帆风顺,摸着石头过河才是大多数的日常。
现在来看,问界和智界的成功已经拉高了大家预期,谁还担心国产豪车挣不回场子?
红旗的“金葵花”失败,只是给了高端车企一记组合拳试错,等华为的技术落地以后,说不定就是“翻盘”的最佳机会。
这不是偶尔的好运,而是整个行业在高水平上重塑,每发动一次合作,就往前推进一步。
那股子自信——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国车也能拥有顶级体验,已然成为汽车圈最贵的底气来源。
最后说一句,这场车企和科技巨头的联姻,延展了汽车智能化和品牌形象的两条腿跑步,车主们也收获了更多的选择。
国产豪车能否成为大家的“座驾梦”,还得靠技术、营销、体验三方协力。
你怎么看红旗跟华为这场合体?你觉得国产豪车真正的里程碑会不会就是下一个“9系”?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晒晒你心中最理想的国产车是什么样子!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