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车难求、转手即赚数万的小米汽车,如今在二手车市场上价格暴跌,让不少车商直言“不敢收”。
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作为亚洲最大的二手车交易中心之一,如今出现了一个罕见现象:近万辆在售二手车中,几乎找不到小米SU7和YU7的身影。专做新能源汽车生意的王军(化名)坦言,现在小米汽车就像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敢接,与“十一”假期前的情况大相径庭。
“因为价格不稳定,几乎是一天一个价。”王军道出了许多二手车商的心声。这种价格波动让二手车商们无法获利,索性拒绝收车,规避风险。
一、市场寒潮:从溢价抢购到降价难卖
小米汽车在二手市场的困境已不仅限于北京。在社交媒体上,多地车商反馈小米汽车流通困难。有车商透露:“上路超过60万元的SU7 Ultra,行驶仅7个月,44万元还卖不掉。”还有车商表示:“手里二十多台小米,真的给我干怕了。”
这种寒意也传导到了新车订单转让市场。界面新闻注意到,小米汽车订单的转单价格近期出现断崖式下跌。原本需要加价上万元的早期订单,如今在二手平台上挂牌价仅2500至3500元。而且越临近提车日期,转让价越低。
二、背后原因:安全争议与消费群体错位
近期小米汽车的负面舆情让不少二手车商对其望而却步。王军表示,除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舆论层面的争议也让大家心存顾虑。
“(我们)都担心这个车过度宣传,更怕起火,不敢进车。”上述说法也得到了市场内不少车商的认同。在社交媒体上也有车商称,“这个车最近舆论太大了,不敢收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分析认为,近期小米SU7在成都发生的严重碰撞事故曾引发关注,产生的负面信息较多,导致小米汽车的安全性被公众质疑。
消费群体的错位进一步加剧了销售难度。一位车商告诉界面新闻,传统二手车市场聚集的多为注重实用性的中年消费者,与小米汽车主打的年轻客群存在代际差异。
“来这里看车的都是岁数大的、图便宜的,年轻人少,摆上小米汽车他们也不怎么看。”
三、产能提升与政策调控的双重影响
小米汽车产能的快速提升是导致其二手车价格下跌的关键因素之一。从7月底开始,YU7标准版交付周期从57周缩短至43周。到9月,标准版已经可以大批量交付,二手车行情应声崩盘。
小米官方还推出了“闪电通道”,用户放弃选装配置可节省60天等待时间,这直击了黄牛依靠选装溢价套利的盈利模式。
更重要的是,工信部拟推新规的预期效应开始显现。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释放关键信号:工信部拟推出“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为二手车”的政策。这一政策旨在从源头遏制“零公里二手车”灰色产业链,防止套利行为。
有二手车商在收到消息后,立马就开始调整收车策略:“现在只敢接两周内能转手的单子,再压资金新规下来就全砸手里了。”
四、安全隐患引发监管关注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加剧了公众对于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最近最引人关注的成都小米SU7车祸事故中,一辆小米汽车在行驶中超速失控,最终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根据流传出的视频可见,多名路人奋力救援,却始终无法打开车门。
隐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成为争议焦点。相比起传统门把手,隐藏门把手在发生碰撞时很有可能致使电路失效或车门变形,导致车辆无法执行解锁指令。
针对多起事故中电子车锁暴露的安全风险,监管部门正加快推动技术规范升级。近期,工信部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
拟强制规定所有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即便断电或碰撞后也能徒手开启。同时保证车辆事故断电后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情况下,可使用机械释放功能打开车门。
五、行业反思:从狂热到理性的调整
在李颜伟看来,小米汽车目前面临的困境是战略失误所造成的。由于小米在手机等行业太过成功,对汽车行业的复杂度预估不足,在“安全”与“成本”之间,重视成本而忽视安全,随销量的提升,汽车安全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
数据显示,2025年1至9月,小米汽车销售26.6万辆,同比增长296%,在纯电市场份额为4.88%。“如果小米汽车不能快速解决交通事故等舆情对其品牌的影响,SU7销量或将下滑,市场份额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蚕食。”李颜伟称。
有观点认为,小米汽车在二手车市场的冷遇,或许正是新能源汽车从狂热扩张转向理性调整的一面镜子。当交付周期、价格波动与安全争议交织成网,这已不仅是单个品牌所面临的挑战。再耀眼的科技光环,可能也难以弥补安全环节的漏洞。
结语
从一车难求到二手市场遇冷,小米汽车的这段经历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随着政策监管趋严、消费者意识提升,汽车行业的竞争核心正从参数营销、饥饿营销,回归到安全、可靠性与实用性的本质。
对于小米汽车来说,眼前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修复品牌信任,积极回应公众对安全问题的关切,重新平衡“成本”与“安全”的优先级。这不仅关系到二手市场的价格,更影响着品牌的长期发展。
王军最在意的是车能卖出去、价能卖得上。一旦小米汽车的口碑回暖,消费者对这个车认可,他也会考虑进车。关键在于行情能不能反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