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三环早高峰,小米SU7让我松开方向盘43秒,这508T算力烧的21万到底值不值?
东三环早上八点半,前车司机踩了急刹。
我下意识想抬脚,结果发现车已经自己减速了,比我的神经反应还快半拍。那一瞬间说实话有点慌,手心冒汗。但车真就稳稳停住了,和前车保持着刚好够安全的距离。副驾的朋友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刚才你没踩刹车?”
开了三个月小米SU7,类似的事儿经历过不少次了。刚提车那阵子我还犹豫呢——做手机的跑来造车,靠谱吗?现在回头看,这21万花得,多少有点意思。
最直接的体验是动力。第一次地板油,那种推背感来得太猝不及防,后来才知道这台V8s电机能跑到21000转。什么概念?保时捷Taycan也就18000转。当然,数字归数字,真正开起来的感觉更像是——随时都有余力,不急不躁,但想快的时候,它从来不会让你等。
城市智驾这块儿,刚开始我是不太信的。毕竟新系统嘛,谁知道行不行。头两个礼拜我都是手搭着方向盘,眼睛死盯前方,随时准备接管。可开着开着就发现,这套系统处理复杂路况的逻辑,好像比不少新手司机还要稳。
施工路段自动绕锥桶那次,旁边坐的朋友还以为是我操作的。我说没有啊,车自己绕的。他不信,后来又碰到一次,才相信那27个传感器不是摆设。508T的算力也不是白堆的——虽然我也说不清楚这些数字具体怎么工作,但结果摆在那儿。
生态联动这事儿,以前开油车时压根想不到。现在上车前,手机导航直接推过来;下车后,家里空调已经开好了。有次出差忘带车钥匙,用手机开的门,那会儿突然觉得,哦,原来2025年可以这样。
那块56英寸的HUD,一开始我觉得挺花哨。后来跑夜路高速,导航信息投在视线正前方,眼睛确实不用老低头看中控了。安全性上可能真提升了一些,虽然没法量化,但感觉得出来。
语音助手倒是超出预期。以前用过别的车机,基本都是“人工智障”,你说三遍它还听不懂。这个基本上说一次就能响应,速度也快,零点几秒就有反馈。冬天开车手不想离开方向盘,说句“座椅加热”就行了。
续航官方标的800公里,实际夏天开空调能跑650到700的样子。高速多的话还会再打折扣。不过800V快充倒是解决了我的焦虑——上次跑长途,服务区充了二十来分钟,补了三百多公里续航,比加油也慢不了太多。充电功率峰值能到270kW,这个数字我记得挺清楚。
整车给我最大的感觉,不是哪个单项技术多牛,而是那种“懂你”的默契。手机、车、家之间的联动,看着是技术堆砌,用起来会发现每个细节都对上了日常场景。比如冬天上车前十分钟,手机问你要不要远程预热座椅;比如你说“我困了”,它会自动调座椅角度、降音乐音量。这些东西,得开一阵子才能体会到。
槽点也不是没有。城市NOA在老旧小区门口偶尔还是会犹豫;冬天续航掉得确实快。但话又说回来,哪台车能做到完美?况且OTA一直在更新,很多问题估计会慢慢解决。
开了这么多年车,从油车换电车,从传统品牌换新势力,我算是想明白一件事:光砸钱没用,得真知道用户要什么。小米这次把手机生态那套逻辑搬到车上,又舍得在电机、智驾这些硬东西上下本钱,这个打法,确实有点门道。
值不值得买?我只能说,如果你本来就在用小米的东西,或者对智能化比较看重,这车可能会给你不少意外。但要是就想买台代步工具,那也没必要为这些功能多掏钱。开车这事儿,合适自己的才是对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