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L卖了5360辆,凯美瑞只剩3519辆,帕萨特4159辆勉强挤进前三——2025年7月第一周的中型轿车销量榜,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降温,让不少燃油车老将措手不及。 更让人意外的是,曾经风光无限的Model 3,如今销量暴跌至第13名;而一度被低估的君威,居然以800辆的成绩悄然升至第22位。市场变天了吗?还是我们对“B级车”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作为常年泡在试驾场和4S店之间的老司机,我翻遍数据、踩过油门、聊过车主,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份榜单背后的真相。
先说最扎眼的:比亚迪秦L蝉联冠军,但环比下滑超2300辆。7700→5360,这个数字落差不小,可它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为什么?我上周刚试驾过秦L DM-i版本,一上手就明白了——这车不是靠堆配置赢的,而是把“省”字玩到了极致。它的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实测3.8L左右,跑高速时发动机直接驱动,动力衔接顺滑得几乎感觉不到切换。你问它有多安静?我特意在120km/h巡航时关掉音乐,车厢内只有轻微风噪,胎噪被压得极低,这背后是整车风阻系数优化到0.24Cd的结果。
更关键的是驾驶质感。秦L的悬挂调校明显偏向舒适,过减速带时那种“柔中带韧”的反馈,不像十万级家轿,倒有点德系车的影子。一位刚提车两周的车主告诉我:“我每天通勤80公里,一周只加了160块油,电用完了烧油也扛得住。”这才是它能持续热销的核心逻辑:不靠噱头,靠真实用车成本说话。
再看亚军——海豹06(4507辆),和秦L其实是“孪生兄弟”,同平台、同三电系统,但设计语言更年轻。我试驾时最喜欢它的座椅包裹性,侧向支撑比秦L更强,过弯时身体不会来回晃。而且它的后驱布局让操控更灵动,虽然动力参数差不多,但开起来更有“驾驶者之车”的味道。不过后排中间地台凸起较高,满载三人时脚不太舒服,这是纯电平台的通病。
而曾经的“B级车王者”凯美瑞,这次只有3519辆,环比腰斩。我专门去店里问了销售,得到的反馈很真实:“来看的人不少,但最终下单的少。”为什么?一位纠结了三个月最终放弃凯美瑞转订秦L的准车主说:“新款外观太保守,内饰还是老味道,智能配置跟不上,关键是油耗比插混高一大截。”这话听着扎心,却是事实。第八代凯美瑞的底盘质感依旧出色,转向精准、滤震高级,可在这个人人都谈“智能化+低油耗”的时代,它的优势显得有些“过时”。
反观帕萨特(4159辆),能冲进前三,靠的是“稳”字诀。我开过新款帕萨特380TSI,2.0T+DSG的组合依旧给力,动力随叫随到,高速超车底气十足。而且德系车的车身刚性和高速稳定性,在同级里仍是标杆。但缺点也很明显:市区堵车时DSG顿挫感明显,油耗动辄10L+,智能化体验停留在“能用”阶段,语音识别反应慢半拍。它的成功,更像是品牌力和商务形象的延续,而非产品力全面领先。
有意思的是红旗H5(2572辆),竟然力压雅阁(2530辆)、宝马3系(2335辆),杀进前六。我试驾过红旗H5 2.0T版本,第一印象是“大气”。不是虚胖的那种大,而是轴距2920mm带来的修长比例,加上直瀑式格栅和贯穿尾灯,气场十足。内饰用料舍得下本,大面积皮质+木纹饰板,坐进去有种行政级轿车的尊贵感。2.0T发动机配8AT,动力输出平顺有力,底盘调校偏舒适,适合长途巡航。一位红旗H5车主说:“朋友以为我买了A6L,结果才二十万出头。”这种“越级感”,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但它的智能化稍显落后,车机反应速度一般,L2级辅助驾驶功能不如新势力灵敏。相比之下,宝马3系虽然销量下滑,但“操控标杆”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我试驾325Li时,那种人车合一的沟通感依旧迷人,转向精准、后驱灵动,山路劈弯时信心十足。可它的座椅偏硬,后排空间不如加长后的对手,而且纯电i3版本(345辆)销量低迷,说明宝马在电动化转型上还不够激进。
再聊聊两个“逆袭者”:君威(800辆,第22名)和亚洲龙(2537辆,前十)。君威这次排名上升两位,但800辆的销量说实话不算亮眼。我去试驾了新款君威GS,运动化调校确实有味道,底盘扎实,方向盘手感沉稳,2.0T+9AT动力充沛。可内饰设计老旧,车机系统卡顿严重,智能化体验拖了后腿。它的上涨,更像是清库存促销带来的短期波动,而非产品力反转。
亚洲龙则不同,2537辆的成绩在燃油车里算不错。我试驾双擎版,最大的感受是“静”和“顺”。THS混动系统在低速时纯电驱动,市区安静得像电动车;高速时发动机介入也极其平顺,几乎无感。而且车内空间巨大,后排跷二郎腿毫无压力。一位亚洲龙车主说:“我爸妈坐别人的车会晕,坐我家这辆从不晕。”这就是舒适性调校的胜利。
至于Model 3(第13名)销量暴跌,我认为是多重因素叠加。首先是价格战反噬,频繁调价让消费者持币观望;其次是新款发布在即,老款吸引力下降;再加上智能驾驶在国内落地受限,FSD并未完全开放,导致“科技光环”褪色。我试驾过Model 3 Performance,加速确实猛,但悬挂太硬,过坑像“撞墙”,日常舒适性打折扣。它的下滑,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从“盲目追新”回归理性消费。
还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蒙迪欧(798辆)跌出前二十,曾经销量破万的它,如今连前二十都进不去,说明美系中型车的市场号召力正在衰退。而阿维塔06(803辆)上升两位,虽然绝对销量不高,但作为高端新能源品牌,能在一众传统豪强中稳住阵脚,已属不易。它的设计前卫,智能座舱体验优秀,但品牌认知度还需时间积累。
横向对比来看,新能源已成主流。秦L、海豹06、红旗H5 DM-i等插混车型,凭借低油耗、绿牌优势、智能化配置,正在蚕食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而纯燃油车如凯美瑞、雅阁、迈腾,除非在舒适性、可靠性或操控上有绝对优势,否则很难打动年轻消费者。
未来会怎样?我认为**“混动为王,纯电补位”** 的格局会持续。插电混动解决了续航焦虑,又享受政策红利,最适合现阶段国情。而纯电车型需在充电便利性、电池安全、智能驾驶上取得突破,才能真正普及。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如果你预算20万,是选一台省油省心的插混B级车,还是一台驾驶乐趣十足但油耗偏高的燃油车?你会为品牌溢价买单,还是更看重实际用车成本?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对了,补充个小花絮:我在试驾秦L时,遇到一位大爷问:“这车能烧柴油不?”我……一时语塞。看来新能源普及的路上,科普也得跟上啊。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