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摩托是机车吗?”——这个问题最近在摩友圈里炸开了锅,跟年货节抢购似的,各路骑士吵得天昏地暗,不管谁有理谁占理,反正热度是真高。
咱们一边吃瓜一边细琢磨,市面上蹿红的朋克190这台自动挡摩托,价格只要12988块,却让两代车友隔空对峙,谁对谁错一时半会儿谁都说不明白。
老一辈机车党手里攥着离合,跟端着祖传老物件一样,一脸认真地质问:不捏离合的摩托,还能叫机车?
而新晋玩家却用实际行动说话,订单哗哗地飙涨,你吐槽你的,我买我的——不同年代的人,对于机车的理解和需求,天然就有段鸿沟。
这款朋克190,预售不到三天就卖了三千来台,这种速度多少有点像拆快递一样让人难以置信。
说实在的,这背后除了技术和配置上的新花样,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上的拉锯。
到底,自动挡摩托算不算真正的“机车”?是创新,还是对传统的“背叛”?这问题简单,答案可没那么容易。
来,咱们仔细扒拉扒拉这台朋克190,首先145公斤的整备质量,放在美式巡航车里,简直就是小个子选手进了重量级擂台。
周边的美式巡航,动辄超200公斤,开个玩笑,大差不差跟相扑选手晃进体操房差不多。
可人家能做到这么轻盈,秘诀在于车架的用料和设计:用上双层钢管和镂空后摇臂,减重的同时又有筋骨。
有人测过,推这个车上坡只要用26公斤的力,也就是说,不下劲儿都能推得动,搬家都省点力气。
身高158的女孩子,实际测下来能全脚掌着地——机车“搭腿难题”还不是事儿。
市区里面窄巷掉头,那流畅劲儿,就跟骑踏板一样自如,完全打破了传统巡航车笨重的形象。
有种感觉,这台朋克190把曾经机车的“身板厚重、操作繁琐”做了一个彻底的翻新,更多人用得上,骑起来也不再是肌肉男的专属。
接着看轴距和前倾角,1475毫米的轴距,配31度前倾角——这通常只在赛道车型上见着。
但配上740毫米的超低座高,组成了所谓“低重心三角架构”。
啥意思呢?
说白了直行时像美式老大哥,过弯又像小街车一样灵活。
难怪有车友反映,90公里时速还能过42度大弯,同级别巡航车顶多也就35度打个转角。
谁说巡航车不能灵巧,朋克190偏偏打破了老牌印象,闷声发大财。
再往动力这一块挖——187cc水冷、前置散热,外观的设计冲击感挺强,跟市面上的摩托有点不一样。
DOHC双顶置凸轮轴,190cc级别少见得很,升功率87.91kW/L,甚至压过不少250cc的车型,数据党肯定得看看这个。
但是最牛的不是参数爆表,而是震动控制做得细致:三重抑震方案——曲轴平衡块、滚子摇臂和磁电机缓震胶组合,6000转的时候手把振幅才0.3毫米,谁还怕长途麻手?
仪表台上的硬币能直立不倒,这可不是吹牛,实地测试过的,这种体验,确实让人有点上头。
再来,盖茨碳纤维皮带传动配合湿式离合器,真正实现了自动挡——别再拿脚踩的踏板和手捏的离合说事儿了,骑车不用手忙脚乱。
晚高峰连刹带停,整套操作减少72%的重复动作,按下油门,简单直接,骑摩托的“门槛”莫名其妙地就低了很多。
不过吧,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这里有点争议,后轮打滑时直接断动力,偶尔出弯补油也许有漂亮的顿挫,老司机可能会皱眉,但对小白来说安全感拉满。
对于新人来说,保险一点总不是坏事。
毕竟,谁都得承认,有人开车追漂移,有人只想免于“侧滑烦恼”。
说到安全,这车配了双通道ABS,水泥路白标线响应速度能跑到150毫秒,刹车实力不弱,诚远轮胎还专门给前轮加宽到120规格,后轮140保底,抓地力杠杠。
当然也有小插曲,前单碟刹在连续下坡时热衰减有点明显,喜欢撒欢的朋友,最好还是升级一下卡钳,免得半路歇菜。
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讲到价格,12988块买一台自动挡机车,不止卡在150cc踏板和250cc跨骑之间,还直接填补了一个市场空档。
生产线那边,三班倒都喊不过来,月产能这阵儿还没跟上。
后面订单积压得像快递站,多少暴露了这车打中了年轻人通勤的三板斧——窄路掉头无压力,起步不熄火,堵车能跟得上,确实把通勤场景“重做了一遍”。
到这里,是不是很多人要重新想一想,咱们经常聊的“摩托自由”到底是什么?
是不是得捏离合、得手脚并用才能爽?
还是只是能在城市里随心骑行,不管堵还是通畅,都能自如转身?
朋克190其实没必要跟传统机车“对着干”,比起颠覆它更像是技术加持下的进阶,让人能在熟悉和新鲜之间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你看,城市到处是红绿灯,老机车用户记挂着换挡要多“带劲”,新司机盯着舒适跟安全,谁的自由又不是自由呢?
说到底,机车的乐趣不在于和谁比拼操作的难度,而是你骑上的那一刻,能不能安心、随心地穿梭在你的生活里。
正像机车文化研究者李维说的,“骑行的本质其实就是流动和移动,不用被复杂的技术裹挟”。
朋克190这个产品,其实把机车体验还原成一种简单的“脚步感”,让技术真正服务生活,把梦想放在每个红绿灯前——我想去,就能去,这才是机车自由的最大底气。
随便举个例子,之前有个Z世代小伙子分享用朋克190做上下班工具——早上堵车也不慌,不用担心熄火的尴尬,手部肌肉也轻松不少。
城市骑行从压力变成乐趣,自动挡的介入让体验和效率都有了新意。
你说这不也是一种新的骑士精神?
从技术来讲,这车的水冷DOHC结构、震动抑制、皮带自动传动,都是国产自主研发的典型,一身黑科技,摆脱以前的“人云亦云”那套对机车的成见。
国产摩托在技术上不再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甚至开始引领话题,各路车评都说,宗申这波是真不虚。
还有个点很有意思,过去机车文化重“个性”,现在新一代骑士却很“务实”,讲求舒适、高效,都市通勤成了大家的新刚需。
朋克190数据说明一切:年轻用户里面,女生比例极速增长,这么轻质量的巡航车,换挡省事,腿短也能驾驭,再不是过去“机车=硬汉”套路。
说白了,这车用一种“各取所需”的方式,对接了场景和需求,新老用户反而能找回各自的乐趣。
当然,争议仍在继续,“自动挡不是纯正机车”这类讨论没完没了。
但你要深究,什么样才算纯正?
如果所有的创新只接受原教旨,每一次技术迭代都被打回票,这个圈子迟早也得原地踏步。
机车精神从不是排斥进步,而是把骑行自由置于时代语境下。
离合的确是情怀,自动挡也不是罪过,大路朝天各行其是,生活每条岔路都有它的风景。
聊到这,不妨各位也思考个问题:这场自动挡摩托的风潮,到底是年轻人的一次“叛逆”,还是都市通勤的一个必然转型?
技术和传统,是对手还是队友?你的自由,是执着于“规范”,还是选择“便捷”?
不管如何,机车圈的每一次争论,都是推动它继续奔跑的动力。
就像老司机会说,别纠结你骑什么牌子的摩托,重要的是你爱那种穿梭城市的感觉——一人一骑一世界,谁又管得着?
说回来,朋克190的爆红是一种技术和观念撞击出的火花。
它不只是卖得快这么简单,还把国产摩托推到技术创新的新高度,让更多人认识到骑行的可能性。
自动挡并不是将来唯一选择,但现在,它就是年轻人打开自由出行的一把“万能钥匙”。
盘点全场,这车的轻量化、创新动力方案、智能操控,对于城市通勤党来说,的确是乳虎啸谷,自带一番新风气。
但留点念想和疑问也挺好,谁说答案非黑即白呢?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自动挡摩托是“正经机车”吗?愿意为了通勤和便利改换门庭,还是死守传统手法?留言聊聊吧,谁的自由更带劲?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