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丰田亚洲龙,不热不冷的车界小故事
老王家的那台亚洲龙,大概三年了。买回来那会儿还引来邻居张叔探头探脑问:这不就是比凯美瑞拉长拉宽点的丰田么?其实外头看着像点雷克萨斯,啥车标挂上都能糊弄人一顿。那前脸,大嘴巴呲拉着,晚上一盏鹰眼灯,路口拐弯总要把对面电瓶车师傅晃一愣神。进气格栅,听销售吹是啥“菱形金属网”,其实前两年冬天被石子打了一下,老王自己抠半天也没抠出来一根,索性贴了张膜。
说到内饰,那就是一派丰田的老实。中控台还是T型对称老样子,就那悬浮的屏幕,平时老王都嫌碍事,老婆拿来看片,10.25英寸吧,横看竖看没感觉多高级。上个月朋友家小孩上来抓了几下还没花。仪表盘倒是有三种,青年人喜欢大的,老王开车宁愿看那个7英寸的小仪表,顺眼,数字一目了然。全车隔音玻璃,曾经师傅吹得跟密封舱似的。真开高速,还是能隐隐听到风噪,尤其是新疆风大的时候,你喊副驾都得扯着嗓门。
去年秋天修后备箱盖,维修师傅小陈就顺嘴聊了句:“这亚洲龙尾巴老气,但耐用,摔不烂。”其实真摔过一次,老王把车倒进自家院子,尖角撞了下院门,板金没凹,油漆弄掉一点,第二天修理厂师傅说,这壳子不算皮薄,只是碰上门的角有点尬。你要在东北冰天雪地,估计还得多贴两层膜。车顶线条据说特别有“空气动力学”,小陈嘴里都是“省油好使”,但谁家真会把这玩意儿当赛车开。
后排空间,那是一大优势。老王1米85,后座还能跷二郎腿。去年春节,爸妈坐车,竟然说“这空间比以前我那桑塔纳宽敞”。老婆身高1米65,坐后排不爱用头枕,说是“皮太细腻不热乎”,也是丰田的那种软硬合适,没啥酸爽优越感。后排最冷门的配置,大概是那个氛围灯,调三日下午蓝,儿子睡觉的时候挺安静。尾翼,那玩意儿拉风,但对小区里的老年人来说,就是“没啥用的造型”。
动力方面,群里车友都在闲聊说,亚洲龙的2.0L自然吸气没劲、油门软。实际上,老王开着上下班,有一次加满人,坡道还能上去,就是踩得深点。你要说混动双擎,邻居张叔去年试过,说“2.5L那个带劲,不费油”。百公里油耗,群里最省的据说开到5个,不信,老王自己测的深圳市区也就6.2升。有人吐槽这车低速起步像一下子溜溜达达,师傅倒是说“丰田本来就是这样省油,你想飙车去,买凯美瑞运动版”,多少带点车圈的老话。
谈到安全,有次车友群分享说亚洲龙全系什么10个安全气囊、L2辅助、主动刹车。“你开不出啥事它都管不了,你整天高速狂奔,气囊也就是保险。”但是新用户普遍反映,车道居中和车道保持,很神奇的会帮你“揪一把”,家里老人高速的时候用过,说是心理安慰。别说,小陈师傅今年见到一起小擦碰,气囊弹出来,前脸板件没啥事,修起来比本田、日产好弄。
说起价格,几个月前本地新车价格又掉下来,销售在群里说现在最低十三万多,群友开始琢磨换车。因为降价,亚洲龙销量连着两月涨,老王还帮朋友订过一辆,不知为啥,老车队的师傅总说,这价格跟合资B级车比,亚龙算性价比高的,尤其对家里空间要求大、要耐揍又不花俏的。
插一句有意思的:亚洲龙那带USB口的后排充电,老王家女儿用得最欢。有次去外地,充电线插反了,短路差点灰了一片,师傅修理嘀咕,“这口有时做工不细致”。冷门的还有电子手刹,用久了有点异响,群里都说偶尔也会卡壳,不过返修不贵。
说到底,亚洲龙是那种不声不响的保守好用型,没人说它有多豪华,也没人骂得太狠。小区里见得多,大家都把它当家伙事。老赵前天还开着去菜市场,回来吐槽顿挫感,过两天又说省油。这种车,就像家里岁月静好的闷家伙,没啥爆点也难有大麻烦,估计再开五年,老王那台还能钉在地库,把沙发拉上后排继续用。
有个段子,去年群里有人想拿亚洲龙去改装贴膜,结果膜没贴全,后备箱卡了十天,小区维修师傅憋了半个月,最后还是用一根塑料尺才撬开。亚洲龙这种日系车,哪怕再低调,也有点小八卦与琐事混迹在每家每户的日常里——就这样,走过过去又走向谁家的下一个车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