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的仓库里,堆积着数亿美元的车规级芯片,而在几千公里外,美国通用、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的生产线却可能因为缺少这些芯片而在几周内停摆。
10月23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发布《致客户信》,郑重承诺所有在华生产并交付的产品均符合中国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并采取一切手段依法维权。
这封公开信是对荷兰安世半导体质疑中国工厂芯片质量的直接回应,也是这场席卷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风暴的最新一幕。
这场危机的种子在2025年9月底埋下,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与知识产权,并强行撤换中籍CEO。
然而,荷兰或许忘了,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苏州、东莞工厂,其生产的功率二极管和MOSFET,是全球车企的“生命线”。
美欧日车企集体陷入困境
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芭拉在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发出警告,安世半导体引发的供应链危机“可能影响生产”。通用已成立内部团队,“正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全天候协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中断”。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紧急警告,若争议无法迅速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至少3个月中断。该协会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指出,“如果没有这些芯片,欧洲汽车供应商将无法生产汽车制造商所需的零部件,从而可能导致车企停产”。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新闻与数字事务部负责人西蒙·舒茨在声明中透露,德国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已于10月10日收到安世半导体的通知,称该公司无法“完全确保向汽车供应链供应芯片”。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也表示,已收到一家荷兰半导体制造商的通知,称其可能无法保证芯片交付。该协会在官网刊登声明中指出,这一情况可能对会员公司的全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
安世半导体控制着全球40%的基本半导体元件市场。它是大众、宝马、奔驰等一线汽车品牌的关键供应商,其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运量全球第一。
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并非直接供应给汽车制造商,而是由供应商整合到零部件中。而且更大的问题是,该公司部分特定芯片目前没有真正可替代的供应商。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紧急敦促各方尽快解决这一问题。AAI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泽拉说:“如果汽车芯片的出货不能迅速恢复,这将扰乱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汽车生产,并对其他行业产生溢出效应,影响非常严重。”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CAR)主任、经济学家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指出,安世半导体生产的并非是英伟达或高通那样的技术领先型芯片,而是廉价的量产芯片,其产品是用于汽车车门开关等功能的简单芯片。
全球库存告急,车企各寻出路
大众汽车公开承认,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大众一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解释称,尽管安世半导体并非该公司的直接供应商,但大众直接合作的供应商采用该中资企业产品制造汽车零部件。
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也向路透社表示,他们正在与供应商合作,以确保在危机期间的生产。宝马方面承认,其供应商网络的“部分环节受到影响”,但同时强调目前生产仍在正常进行、未受中断。
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坦言,该公司已成立专项监测小组,正与供应商保持每日沟通,同时积极寻求替代解决方案,以确保生产持续进行。
本田汽车表示,由于部分零部件搭载了安世半导体芯片,目前正“仔细评估”事件对其运营的潜在影响。该公司未透露哪些车型及工厂使用了相关部件,仅强调目前生产尚未受干扰。
危机中的替代方案与市场反应
危机之中,欧美车厂纷纷转向台湾地区寻求替代供应商。台半、强茂、朋程、富鼎等安世同业近期接获大量强劲急单。
不具名的台厂负责人证实:“欧美车厂积极在对接料号,急单也非常多,库存都在安排出货”。其中,朋程旗下的48V MOSFET模组需求强劲,产线已全满,正在加速扩建第三条生产线。
富鼎等台厂也因产品线与安世高度重叠,陆续接获车用与工控客户的紧急转单。
市场供需失衡迅速反映在价格上。从10月中旬起,MOSFET与二极管现货库存明显吃紧,车规级产品交期已延长至12周以上。业内估计,MOSFET与二极管价格可能在第四季度调涨5%至15%。
而在中国,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的工人们依然在生产,只是生产线不再像以往那样忙碌。仓库里的芯片还在增加,只是出库量大幅减少。
全球化的供应链看似强大,实则像一张精致的蛛网,当有人试图扯断一根丝线时,整张网都会颤抖,而没有人知道,最终被网住的是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