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喜欢车的朋友来说,一提到奥迪,脑子里可能就会蹦出两个词:“quattro”和“托森差速器”。
这个叫“quattro”的小壁虎车标,曾经就和托森这个纯机械的差速器紧紧地绑在一起,代表着一种全天候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感。
这套组合在车迷心中地位很高,觉得它可靠、反应快,是德国机械技术的精髓。
但是,最近几年大家慢慢发现,我们身边常见的奥迪新车,比如卖得最好的A4L和A6L,已经悄悄地不再使用那个我们熟悉的托森差速器了。
这事儿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奥迪这是怎么了?
是技术进步了,还是为了省成本,把好东西给换掉了?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也反映了整个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咱们得先弄明白,那个被大家奉为“神物”的托森差速器,到底好在哪儿。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纯机械装置,里面没有电子芯片,全靠一套设计精密的齿轮来工作。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天平,能实时地感应前后轮的扭矩变化。
在正常开车的时候,它会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比如前轮分40%的动力,后轮分60%,让车子稳定行驶。
一旦某个车轮遇到湿滑路面开始打滑,动力就会流失,托森差速器能在一瞬间就感觉到这种不平衡,然后通过内部齿轮的物理作用,自动地把原本要流失掉的动力,转移到还有抓地力的车轮上。
整个过程是纯物理的,反应速度极快,快到驾驶员根本感觉不到,车身就已经恢复了稳定。
正是因为这种纯粹、可靠、全天候工作的特性,它才被称为真正的“全时四驱”。
不光是奥迪爱用,像丰田的普拉多、陆地巡洋舰,甚至以硬派越野著称的奔驰G级,都用过托森差速器来提升公路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既然托森这么优秀,为什么奥迪要在自己的主力车型上放弃它呢?
这主要是因为它有几个天生的缺点,在今天的汽车环境下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首先,托森差速器虽然能智能分配动力,但它不能做到100%的锁死。
打个比方,它最多能把80%左右的动力送到后轮,或者60%的动力送到前轮,总要给另一边留点。
这在大部分路况下都没问题,可一旦遇到非常极限的越野情况,比如车子对角线的两个轮子都悬空打滑了,那托森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因为它没法把动力完全锁止在有抓地力的轮子上,车子就可能被困住。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款的低配普拉多,虽然有托森,但越野脱困能力却比较一般的原因。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托森差速器是一个时刻都在工作的纯机械结构,这意味着它的齿轮总是在转动、在摩擦,会持续消耗发动机的动力,说白了就是比较费油。
在以前油价不高、环保要求不严的年代,这点油耗大家可能不太在意。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全球对汽车的排放和油耗法规越来越严格,车企都背负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多出来的那一点点油耗,乘以每年上百万辆的销量,就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而且,托森差速器结构复杂,分量也不轻,这和现在汽车追求轻量化的趋势是相悖的。
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商业因素,托森差速器的专利后来被日本一家和丰田关系密切的公司收购了。
对于大众集团来说,让自己的核心四驱技术掌握在主要竞争对手的手里,这在战略上是难以接受的,所以自主研发新的技术就成了必然选择。
于是,奥迪拿出了自己的新方案,一套叫做“冠状齿轮中央差速器”配合电控多片离合器的四驱系统,并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叫“quattro with ultra technology”。
这个“冠状齿轮”本身在机械结构上就比托森更轻、更紧凑,而且它的动力分配范围更大,极限情况下能把高达85%的动力输送到后轮,操控性能反而有所提升。
而这套系统最核心的变化,是加入了一个由电脑控制的“智能开关”,也就是那个电控多片离合器。
在路况良好、我们平稳驾驶的时候,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巡航,这个开关可以直接断开通往后轮的传动轴,让车子变成一辆纯粹的前驱车来行驶。
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油耗自然就降下来了,完美解决了托森费油的问题。
肯定会有人说,这不就从一直工作的“全时四驱”变成了需要时才介入的“适时四驱”吗?
感觉像是降级了。
奥迪的工程师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给这套系统装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脑”。
这个“大脑”会通过车上的各种传感器,一秒钟分析上百次数据,包括你的驾驶习惯、路面摩擦力、天气情况等等,来“预判”你是否需要四驱。
比如说,系统检测到你开始激烈驾驶,或者导航显示前方路段有雨雪,它就会提前把四驱系统连接好,进入待命状态。
整个从两驱切换到四驱的过程只需要大约0.2秒,比人眨眼还快。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驾驶者是完全察觉不到这个切换过程的,体验上和全时四驱非常接近。
当然,对于像奥迪Q3这种发动机横着放的车型,用的是另一套更偏向经济性的瀚德四驱系统,它平时基本就是前驱,只有在前轮打滑后才会把一部分动力分给后轮,反应速度和性能极限自然不如纵置平台的冠状齿轮系统。
那么,现在还有什么车在坚持使用托森差速器呢?
主要是一些对性能或可靠性有极致追求的车型。
比如奥迪自家最顶级的性能车RS系列,为了追求最直接、最纯粹的操控感受,依然会使用基于托森原理的纯机械差速器。
对于那些马力怪兽来说,任何一点电子系统的延迟都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就是在硬派越野车领域,丰田的陆地巡洋舰和普拉多等车型,依然是托森的忠实用户。
因为对于它们来说,在各种复杂路况下的高强度可靠性是第一位的,纯机械的托森结构简单耐用,不容易出故障。
总的来看,奥迪在主流车型上用新的冠状齿轮系统取代托森差速器,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减配”,而是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法规下,做出的一次权衡和进化。
它牺牲了一点点纯粹的机械感,换来了更低的油耗、更智能的控制逻辑和技术上的主动权。
虽然有些老车迷会怀念过去那种纯粹的机械质感,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一个更省油、同样安全的四驱系统,显然是更实用的选择。
这也代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在保留性能的同时,通过更智能的电子技术,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经济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