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即高配,极狐T1是否能成为新能源市场新风向标?

说真的,极狐T1这波操作,敢这么亮相,属实勇气可嘉,也难怪网络上“等预售”等到嗷嗷叫的看客越来越多。

入门即高配,极狐T1是否能成为新能源市场新风向标?-有驾

新能源车市闹腾成这样,光靠续航拼刺刀早过时了。

这回,极狐T1高调登场,不直接喊口号、扔低价,反而默默把入门配置彻底拉满,让人直呼一句:卷死同级的不怕死就怕不够拼。

可问题也随之冒了出来。

大家都在扒拉配置单,开始打一组组问号,到底真性价比还只是个营销游戏?顶配迭代入门,会不会有啥藏在背后的“套路”?

等等,这就引出了今天的主线疑问:极狐T1到底是“史无前例的卷王”,还是新能源浪潮中的又一个高亮泡沫?

入门即高配,极狐T1是否能成为新能源市场新风向标?-有驾

讲真,普通人看配置,第一眼先看外观,毕竟谁还不是个颜控标签党?

极狐T1市面独家的贯穿式灯带,说砸就砸成了销售主打。

仔细点说,是128颗独立光源,夜里亮起时流水跑马灯效果很在线,比广场舞大妈的手电筒都能吸睛。

入门即高配,极狐T1是否能成为新能源市场新风向标?-有驾

在MG4这种竞品面前,极狐T1敢把这个直接做入门标配,还真有点秀肌肉的意思。

18寸双色轮毂也是整得明明白白,讲车的都懂17寸和18寸看起来不是一丁半点的区别。

更大更炫,还能提升行驶稳定感,等于说走路都带点风。

但咱得说句实话,大灯和轮胎固然重要,不过你要是只在乎车壳里那些灯灯光光,那极狐T1和MG4、星愿也就是半斤八两互不服气罢了。

说到这里,空间跟舒适性才是买车这事儿的灵魂拷问。

有人觉得轴距多20毫米能有啥大影响?

但对于身高奔着“一米八”冲锋的群体,或者习惯周末全家出动的小伙伴,腿部空间分分钟就是幸福与不适的分界线。

极狐T1轴距2770mm,比MG4多那一丢丢,可用起来真不是心理安慰。

后排随便伸个懒腰都不磕碰,长途就能避免全员“夹板气”。

再看车宽和车高,4337/1860/1572mm的身板,尤其是1860的宽度,后排坐仨成年人,胳膊不打架,头顶也不顶棚——这对家有熊孩子的家庭,绝对是体面出行的一张王牌。

还没说完,极狐T1的座椅不整虚的,能一键彻底放平,不讲套路,前排后排连成“大床房”,搬家装货带娃露营,说实话,这灵活性一对比,MG4立马有点小家子气。

要不是T1能死磕“大平层”体验,恐怕不少空间控还是会继续摇摆。

现在是2024年,车还单纯追求“机械”,那就跟用按键手机刷抖音一样尬。

智能化配置直接决定了你上下班通勤、亲子出游的科技成色。

T1冲出一块15.6英寸的巨型中控屏,这体型直接碾压同级,开车跟操作iPad似的。

液晶仪表8.8英寸,这一套搭配下来,满满一股未来感。

星愿或者MG4看着就像“90年代的网吧机箱”,再怎么凑,都玩不过这块屏。

啥语音控制、在线导航、音乐点播?一句话到位,不卡壳秒反馈。

咱别不信,这年头,手动切歌、导航还要低头找的车,早晚得被嫌弃出局。

而且极速响应的座舱体验,对安全感提升也是正向拉满。

尤其堵车或者市区多红绿灯的情况,一边手握方向,一边动口不动手,谁能不喜欢?

续航这码事,谁买电车不紧张?

说T1入门款425km,听起来是宣传用数字,但和星愿310梦想版那310km对比,直接甩出115km的零花钱。

讲真,按城市里来回通勤一周轻松搞定,偶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说白了就是能多浪一点少焦虑一点。

对于动不动“周末带娃出城扎营”的家庭,425km的真续航基本就是“再拎一箱水”都不怕开不回来的底气,别提多实用了。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快充桩,实际使用时,续航焦虑的“鬼故事”真的会让位于实打实的自由吧。

安全话题还真不只是花活儿。

T1直接给入门车型安排上540°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的概念说出来就带点科幻片既视感。

四颗百万像素摄像头实时全景,无论你是新手司机怕剐蹭,还是老司机巷子倒车,低头一扫都安心。

MG4显然不把福利给入门款,得买中高配才享受。

入门即高配,极狐T1是否能成为新能源市场新风向标?-有驾

但极狐T1这次是真舍得,全员厚道,不用为基础安全功能多掏腰包。

毕竟,平时小区停车位窄、商场地下车库一片漆黑,这全景影像用起来才是刚需。

老话说的好嘛,开车老马识途,碰上新路不带怕的,这种黑科技加持,说白了就是提升底层安全感。

其实道道都扒了下来就会发现,极狐T1这波是妥妥“同级唯一”齐开,什么入门即享,什么卷王本色,几乎在每一环节都刷下新纪录。

从入门配置的拉满,到空间设计的灵活,大屏智能的踏实,续航安全的双保险,每一项细究都没有半点偷工减料的糊弄。

说不定,这就是国产新势力在新能源“赛道”里卷出生路的办法——不再靠简单价格攻略用户的心智,而是把硬核配置砸在最广人群能买到的那只入门手里。

绝对是有点不留退路的味道。

但是,话又说回来,新能源战场水有多深,大家也算见怪不怪。

天天喊“性价比之王”,总得让真实体验来说话。

T1现在的确用入门价格、中高配体验刷足了关注。

接下来才是硬考验。

电池健康、后期软件服务、整车品控这些“长期主义”问题,才是决定一辆车从新鲜感变成持久热爱的终极答案。

不过,有一点极狐给出来的铺垫值得点赞,就是它没玩虚头巴脑的噱头,每一项领先配置都落实到基础用户,说明还是很明白现在的消费者不容易哄骗的。

归根到底,在配置和价格都拼到天花板的新能源卷王时代,也许T1的这种操作会带动更多品牌“往实里整”。

因为谁也不想第一次出手买电车就踩坑,消费者的钱包比你我都精明。

综合对比下来,极狐T1至少用一颗“拼命三郎”的心,把配置卷起来,把门槛放下来,配置也舍得给,你说卷得有没有点诚意?

虽然说后面的保有量、口碑和售后表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前这一手,是不是叫别人一天三遍打开官网等预售,恐怕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场属于平价科技车的风暴,即将来袭。

上线就是决战,只有期待不设限,看最终表现表现能否承载住业界的口水与真实用户的点赞。

话说回来,各位有在摩拳擦掌准备下单极狐T1吗?

对于入门即高配你怎么看?

入门即高配,极狐T1是否能成为新能源市场新风向标?-有驾

来一波留言掀起讨论呗!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