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电动车标称100公里续航,北京回龙观车主实测12公里耗电70%:这5个数据厂家不会告诉你
上周在小区停车棚,看见老张蹲在车旁边发呆。他那辆刚买三个月的电动车,早上满电从回龙观出发去中关村,全程才12公里,到地方一看电量就剩30%了。按这个掉电速度,标称的续航数字基本就是个笑话。后来聊开了才知道,他那条路有三段缓坡,每次过立交桥电量都往下掉一截。
其实这种情况挺普遍的。现在的电动车按规定整车不能超过55公斤,电机功率卡在400瓦,时速最高25公里,还得装脚蹬子。表面上看大家都符合标准,但骑起来差别大着呢。
电池这块水挺深。同样标着48伏20安时,铅酸电池十八公斤,锂电池六公斤,听起来就是轻重的差别。可真到了冬天,温度一降到零度,铅酸电池的续航直接缩水三成多,原本能跑60公里的,实际可能只剩三十几公里。锂电池情况好一些,但也得看用的什么电芯。有些便宜货用回收电芯凑数,开始还行,半年以后续航断崖式下跌。
电机和控制器这事儿更没法用眼睛看。同样是400瓦的限制,有的车子起步给劲儿,跑起来又自动降功率省电;有的就一个劲儿往前冲,电耗得特别快。这属于技术调校,买车的时候根本没法当场验证,只能骑一阵子才知道。
轮胎气压少有人注意。标准气压降半巴,续航可能就掉十来公里。宽胎骑着稳,但比窄胎多耗电一成多。有些人喜欢装挡风被或者车篷,冬天是暖和了,可风阻上去,续航又得打折扣。
刹车调校也影响电耗。有的车刹车特别灵敏,骑在路上总得频繁加速,电自然用得快。那种滑行距离长、刹车柔和的车子,走走停停的路况下反而更省电。现在有些车带能量回收,听着挺高级,实际上在这个速度下回收的电量有限,大概就够多跑两三公里。
载重和坡度是两个大变量。多坐一个人,续航打九折;要是天天走坡路,得多预留两成电量才保险。认识个朋友住半山,每天上下班往返不到15公里,电池掉得飞快,后来才反应过来是坡度闹的。
北方冬天骑车的都懂。气温一低,续航就开始往下掉,铅酸电池尤其明显,充电时间还变长。有些牌子现在卖电池加热膜,据说能提升冬季续航接近两成,不过得另外掏钱。
仪表显示这个得留心。有的车电量不准,明明还剩20%,没骑多远就断电了。保险起见,平时能跑多远心里有数,打个八折当作实际续航比较稳妥。
快充虽然方便,但长期用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同样的电池,一直慢充的一年后状态还不错,经常快充的可能就衰减两成多了。非急用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用原装充电器。
从一些平台的骑行数据看,同款车在不同地方表现差别挺大。长三角那边地势平坦,续航普遍好一些;西南山区就费劲;东北冬天更不用说了。
现在有地方搞电池租赁,一个月几十块钱不限里程,算下来或许比自己买电池划算。还有保险公司出了衰减险,承诺两年后续航不达标就赔钱。这些新玩法可以关注下。
厂家标的数字只能当参考。实际续航受天气、路况、载重、骑法影响太大了。买之前多问问周边用户真实体验,自己骑的时候留意电量变化规律,时间长了自然摸出门道。
电动车用顺手了确实方便。关键得清楚自己怎么用、在哪用,选对配置。那些理论数据看看就行,真骑起来舒心才算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