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营收1160亿,下半年有望单季盈利

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小米汽车,这个汽车圈的“新晋网红”,在2025年第二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瞎眼的财报——总收入1160亿元,同比暴增30.5%。更令人费解的是,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高达206亿元,交付新车81302辆,平均单价竟然飙到了28万多元!这简直是公然挑战传统汽车行业的智商,毕竟在28万这个价位,新能源市场早已杀成一片红海,小米凭什么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出比预期高出一截的钞票,还抢着买单?这究竟是“信仰充值”,还是另有玄机?
2024年6月至12月小米集团-W股票预测与评级统计

这事儿,要是只盯着配置表和价格标签,你永远也想不明白。小米汽车的成功,远不止于“性价比”这三个字,它玩的是一场高级的“情绪价值”游戏,一场直击人心的“精神消费”盛宴。它不光卖车,它卖的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对未来科技的狂热信仰。
小米科技公司标志展示于现代商业建筑外墙

你看我那老舅,一个开了几十年奔驰的老炮儿,平时对国产车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觉得“没面子,不靠谱”。结果呢?前几天我撞见他鬼鬼祟祟地溜进了小米汽车门店,说是“随便看看”。出来的时候,嘴上还硬着:“嗐,就那样吧,花里胡哨的。”结果你猜怎么着?没两天,我就刷到他朋友圈晒了张小米YU7的内饰图,配文是:“这车机系统,比我那老奔强太多了!科技感这块,不得不服!”这不就是典型的“口嫌体正直”吗?一个老顽固,被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硬生生掰弯了,这背后是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新鲜感,彻底击溃了老旧的品牌偏见。
黄色跑车展示区,背景显示“Xiaomi SU7”车型介绍

再看看我那时尚博主朋友,平时出门不是潮牌就是限量款,对车的要求那叫一个“挑剔”。她原以为小米汽车就是个“大玩具”,结果被SU7 Ultra那流线型设计和几款特别的配色彻底“俘获”。她跟我说:“开着它去时装周,回头率比我背的限量包都高!”然后发朋友圈,配上几张精心P过的照片,看似不经意,实则满满的“凡尔赛”气息。这不就是情绪价值拉满的最好体现吗?车,在她手里,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时尚配饰,是社交货币,是她个人品牌的一部分。

甚至还有位精打细算的宝妈朋友,她看中的不是性能,而是YU7车里那个能语音控制的智能冰箱,以及后排可以扩展的小米平板生态。她跟我说:“以前带娃出门,光是哄孩子就头大,现在车里能看动画片,还能远程控制家里的摄像头看孩子在干嘛,简直是我的‘移动育儿神器’!”这不就是把车融入了生活,解决了痛点,让生活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了吗?对于她而言,小米汽车是解放双手、提升生活品质的“智能保姆”,这价值,远超车本身的价格。

说白了,小米汽车的爆火,是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代人的“心巴”。它不光把车造得好,更把“人车家全生态”的愿景“聊”进了大家的心坎里,让你觉得这车不只是个交通工具,更是你智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卖的,是一种“你太懂我了”的共鸣,是一种“我就是潮流”的自我表达。就像咱们买手机,除了看配置,还得看品牌、看设计、看朋友圈里大家都在用啥。小米汽车,就是那个能给你提供“情绪价值”的“气氛组组长”,让你觉得这钱花得值,花得爽,花得有面儿。

当然,这泼天的富贵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交付周期长到令人发指,不少准车主等车等到花儿都谢了,甚至有想退订的。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也坦言,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交付订单,并有信心在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这说明,小米汽车的产能爬坡仍在进行中,但市场需求已经远超预期。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反而进一步推高了其“稀缺性”和“情绪价值”,甚至有二手车出现溢价转让的奇葩现象。
2024年第二季度智能电动车及AI创新业务收入及成本分析报告

所以啊,各位伙伴,下次再看到有人花28万甚至更高价买小米汽车,别再觉得他们是“人傻钱多”了。他们可能只是在为一份“情绪价值”买单,为一份“你太懂我了”的共鸣买单。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产品本身的功能性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情感连接、品牌认同、社交属性,这些无形的东西,才是决定消费者是否愿意为高价买单的关键。小米汽车的崛起,不仅仅是汽车工业的胜利,更是消费心理学的一次经典案例。它告诉我们,当技术与情感完美融合,当产品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再高的价格,也挡不住人们为“心动”买单的冲动。毕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买辆能让你每天都“情绪价值拉满”的车,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