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

电车续航越来越长,为什么还会有焦虑感?

我最近开了一款标称700公里续航的纯电SUV,官方说CLTC工况下能跑这么远。结果呢?高速上一脚电门踩到底,表显续航“唰”地掉了80公里;冬天开个暖风,续航直接缩水30%。更离谱的是,电量从80%到20%好像挺稳,可一旦低于20%,每踩一脚加速,心里就像被针扎一下——150公里都不敢跑远路,这叫什么“长续航”?

可翻翻新车宣传页,20万级电车动不动就是600+、700+,甚至800公里续航打底。按理说,这数字比很多燃油车油箱还“耐造”,怎么大家反而更焦虑了?

续航“虚标”不是谎言,是标准和现实的差距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先说清楚:车企没撒谎。那些600、700、800公里的续航,真有依据,比如中国的CLTC、欧洲的WLTP,都是实验室标准。怎么测的?恒温23℃、平坦路面、匀速60km/h、不开空调、不载人、胎压标准——这哪是咱们日常通勤?分明是“理想国”驾驶。

我试驾过几款热门电车,做过一个小实验:市区通勤+早晚高峰+空调常开,实际续航达成率大概在75%-80%。但一上高速,速度拉到110km/h以上,风阻系数每增加0.01,能耗就上升约3%。像某款风阻0.23Cd的轿车,高速能耗直接从14kWh/100km飙到18kWh以上。表显续航掉得比工资还快。

更别说冬天。零下5℃开暖风,电池加热+空调耗电双管齐下,续航打个7折都不稀奇。有北方车友告诉我,他那台标称650公里的车,冬天实际跑不到450公里。你说他能不慌?

所以问题不在“标多长”,而在续航达成率是否透明。特斯拉为什么让人感觉“踏实”?不是它的电池技术遥遥领先(虽然确实不错),而是它的表显续航算法更“诚实”。它会根据你最近的驾驶习惯、天气、路线动态调整剩余里程,哪怕数字小点,但心里有底。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充电桩“看得见,用不上”,比没电更折磨人

有人说:“现在充电桩遍地都是,还焦虑啥?”这话只说对一半。

我去年春节跑高速,导航显示前方服务区有4个充电桩,兴冲冲开过去——结果两个被油车占着,一个坏了,一个正在充电。我排了40分钟队,最后充了1小时才补到80%电量。旁边一位大哥直接摊牌:“带了泡面、保温壶、折叠椅,就差搭个帐篷了。”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这就是现实:充电桩覆盖率上去了,但可用率、稳定性、运维效率没跟上。尤其节假日,新能源车一窝蜂上高速,服务区那几根桩根本不够分。车企宣传的800V高压平台、5C超快充,听起来很美,可实际能用上的场景少之又少。一排队,功率共享,充电速度直接打回原形。

反观燃油车,加油站几分钟加满,全国高速网络成熟,哪怕偏远地区也有保障。所以很多人宁愿买混动——不是电车不行,是补能体验还不够“确定”。

焦虑,很多时候是“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在打架

还没买车,身边就开始有人念叨:“电池五年就衰减一半”“电车冬天开空调续航直接腰斩”“自燃新闻那么多,你敢坐?”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这些说法,有真有假。

电池衰减确实存在,但主流品牌三电质保8年或16万公里,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电池循环寿命普遍在2000次以上,正常使用10年衰减到80%左右,完全不影响日常通勤。至于自燃率?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2023年新能源车自燃率约为0.03%,而燃油车是0.1%-0.2%。电车反而更安全。

但问题是,负面新闻传播更快。一条“电车高速趴窝”的视频能上热搜,十条“电车三年省两万电费”的真实分享却没人看。这种信息偏差,无形中放大了焦虑。

我自己开了两年电车,结论是:真开过的人,很少愿意回去开油车。市区起步快、静谧性好、单踏板模式顺手,家里装个充电桩,晚上谷电充电,每公里成本不到1毛钱。一年下来,油费省下的钱够换块电池了。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车企该卷的,不是数字,而是“确定感”

现在车企都在拼“续航数字”,你出700,我上800,他直接干到1000。可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能跑多远”,而是“我知道我能跑多远”。

举个例子:理想L系列的导航辅助驾驶(NOA)不仅能规划路线,还能结合实时路况、坡度、天气预估能耗,并在中控屏上显示“到达时剩余电量”。华为的ADS 2.0也有类似功能,甚至能推荐沿途最优充电站。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续航预测,比单纯标个“700公里”有用多了。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再比如,小鹏正在推的“S4超充+自营站”模式,虽然数量不如第三方多,但故障率低、排队少、服务好。我在广州体验过一次,从30%充到80%只用了18分钟,全程没人插队,桩子也没坏。那一刻我才明白:充电效率和体验,比续航多100公里更重要。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采访了三位不同背景的电车主:

张工,程序员,Model 3车主:“我最烦高速续航打折,但特斯拉的导航真的准,它知道我开得多猛,会提前提醒充电。只要按它说的来,从来没趴过。”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李姐,宝妈,比亚迪海豚车主:“市区接送孩子完全够用,一周充一次。就是冬天开暖风有点虚,但也没传说那么夸张,比油车安静舒服多了。”

王哥,长途司机,理想L9车主:“我跑长途多,所以选增程。纯电跑市区,高速用油,不焦虑。要是纯电,我真不敢。”

他们的共同点是:用过之后,焦虑少了,信心多了。

和谁比?怎么比?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我们拿三款20万级热门电车做个对比:

车型 标称续航(CLTC) 实际高速续航(110km/h) 冬季续航达成率 充电效率(10%-80%) 充电网络覆盖

比亚迪汉EV 715km 约500km ~70% 45分钟(100kW桩) 第三方为主,依赖第三方

小鹏G6 755km 约530km ~75% 20分钟(S4超充) 自营+第三方,S4站体验好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特斯拉Model 3 606km 约480km ~80% 25分钟(V3超充) 超充网络成熟,覆盖广

你看,特斯拉虽然标称续航最低,但实际达成率高、充电网络稳,反而最让人安心。小鹏靠超充技术打差异化,比亚迪靠电池成本控价。各有优势,但核心都在解决“确定性”问题。

未来会好吗?

会的。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华为、理想、小鹏都在建自营充电网络;国家也在推“充电桩下乡”“高速充电走廊”;电池技术也在进步,比如宁德时代的神行超充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2.0,都在提升低温性能和充电速度。

更重要的是,用户口碑在积累。当越来越多真实车主站出来说“其实没那么糟”,焦虑自然会消解。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咱们怕的,从来不是电车跑不远,而是不知道它到底能跑多远,不知道能不能充上电,不知道出了问题找谁。

与其卷续航数字,不如卷续航透明度,卷充电体验,卷服务保障。

你觉得,一辆电车,续航多少公里你才不焦虑?是800?1000?还是,只要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600公里也够?

电车续航日益提升,为何仍存里程焦虑?-有驾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老司机我,一个开过油车也开过电车的普通人,咱们下期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