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些年我最看不懂的,就是那些顶着“国”字头,却一身互联网骚操作的老牌车企。
你印象里的他们,是不是还停留在开会喝茶、文件走流程、汇报PPT得用宋体三号字的阶段?可一转眼,人家在新能源这个血海里,突然就学会了凌波微步。
北汽新能源就是这么个主儿。
从月销一万到两万,他们磨叽了一年。我还寻思,嗯,这节奏很“国企”,稳扎稳打嘛。结果你猜怎么着?从两万蹦到三万,一个月搞定。十月份,三万多台车就这么交出去了,同比涨了112%,环比涨了快一半。这速度,哪像个浓眉大眼的“老同志”,分明是个刚喝完三罐魔爪、准备通宵打排位的网瘾少年。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满世界都在喊“太卷了”、“活不下去了”,怎么北汽这棵老树,突然就开了这么一朵“奇葩”?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什么“体系协同”、“用户驱动”……打住,咱能说点人话吗?这些词儿,听着就像公司年会领导的祝酒词,正确,但没劲,更摸不着脉。
要我说,这背后哪有那么复杂的理论。说白了,北汽就是突然“开窍”了,或者说,是被逼着学会了“人格分裂”。
它把自己劈成了两个人:一个,是能跟你勾肩搭背、在路边摊撸串喝酒的“铁哥们”;另一个,是穿着高级定制、只在私人会所跟你聊投资的“精英伙伴”。
这两种人格,对应着它手里的两张牌——极狐和享界。这俩兄弟,一个负责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里肉搏,一个负责在高档写字楼的顶层玩心跳。
咱们先聊聊那个在菜市场里打滚的“铁哥们”——极狐。
现在十几万到二十万区间的电车市场,那不叫红海,那叫血池。车企们一个个杀红了眼,恨不得把方向盘都掰下来当赠品。在这种地方,你再端着个“国企长子”的架子,跟用户聊什么品牌历史、工匠精神,谁有空听你唠叨?大家就认一个字:值!
你看极狐干了些啥?它彻底把那身笔挺的中山装给脱了。
新出的那个阿尔法T5,直接冲着15万级家用SUV这个最卷的坑就跳下去了。它不跟你讲虚的,要续航有续航,要智能给智能,还给你搞出纯电和增程两种选择,主打一个“总有一款适合你”。这姿态,就像超市里的大妈,热情地往你手里塞试吃品:“来来来,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更绝的是那个极狐T1,A0级小车,价格屠夫,权益给得那叫一个颠覆。这招叫什么?这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这叫精准打击。它知道买这个级别小车的年轻人,兜里没几个钢镚,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所以它不玩虚的,直接把底裤都亮给你看。
光产品接地气还不够,你还得会吆喝,会跟年轻人玩到一块儿去。以前的车企发布会,领导正襟危坐念稿子,台下记者昏昏欲睡敲键盘。现在极狐呢?搞成了脱口秀。这就好比你那个平时不苟言笑的二大爷,突然在家庭聚会上讲起了网络段子,画面虽然有点违和,但你瞬间就觉得他亲切多了。
还有,你看它跑去冠名音乐节,跟北汽男篮搞“长情营销”。这背后是什么逻辑?它在告诉你:我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汽车品牌,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好、会陪你哭陪你笑的“人”。你想想,当一个品牌开始跟你聊球赛、聊音乐,而不是只跟你聊“百公里加速”和“扭矩参数”时,你是不是更容易把它当成自己人?
这就是极狐学会的第一种人格:放下身段,用年轻人的语言,跟最广大的主流用户做朋友。它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师傅”,而是一个有点糙、但特别实在的“好哥们”。
聊完了菜市场,咱再看看写字楼顶层。这边,北汽换上了另一副面孔,一个彬彬有셔、甚至有点神秘的“精英伙伴”——享界。
高端市场,玩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儿,你再谈“性价比”,那就输了。买得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车的人,他们在乎的是什么?是圈子,是品味,是“我和你们不一样”的身份认同。
北汽自己心里门儿清,光靠“北汽”这两个字,想撑起一个豪华品牌,底气还差点儿。怎么办?找外援啊。于是,那个在数码圈呼风唤雨的男人——华为,就登场了。
享界S9和S9T,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华为味儿”。什么鸿蒙智行、智能座舱、高阶智驾……这些词一出来,就给车子贴上了一层金闪闪的“科技新贵”标签。
你发现没,北汽在这事儿上特别聪明。它没跟华为争谁是老大,反倒心甘情愿地退后半步,把舞台中央的位置让给了华为。从研发、制造、品控到渠道,华为几乎是开了个“顶级VIP小灶”,手把手地把享界扶上马。
这操作,像极了什么?像一个家里有矿、踏实肯干的富二代,请了一个业内最牛的明星经理人来操盘自己的新公司。富二代负责提供资源和生产线,保证产品质量过硬;明星经理人负责讲故事、做品牌、拉人脉。各司其职,强强联合。
所以你看享界的营销,跟极狐那种“大排档式”的热闹截然相反。它搞的是高端用户活动,是工厂深度体验,是高层亲自给你交车。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感觉?尊贵感,稀缺感,以及一种“我们是一个圈子的人”的归属感。它卖的已经不完全是一台车了,而是一张进入特定社交圈层的门票。
享界S9T,一款旅行车,72小时大定破万。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套“精英玩法”奏效了。北汽成功塑造出了第二个人格:一个懂分寸、知进退的“资源整合者”,一个能为高端用户提供极致体验的“私人管家”。
你看,一个豁得出去跟你在大排档划拳,一个端得起架子陪你在私人会所品红酒。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在北汽身上实现了无缝切换。
当然,光会“演”还不行,你得有真东西。这种“人格分裂”之所以能成功,背后是北汽那个“国企”底子在撑着。那些听起来枯燥无味的东西——自研的元境AI大模型、神擎增程技术,快速扩张的线下渠道,还有那个庞大的充电桩网络——这些才是真正的“内功”。
这就好比一个顶级的演员,他能演乞丐也能演皇帝,靠的不仅仅是演技,更是他背后几十年如一日的台词、形体、声乐训练。北斥的这些技术积累和体系能力,就是他敢于在两个舞台上同时开唱的底气。
所以,咱们再回过头来看北汽月销三万这件事,你还会觉得它只是运气好,或者只是踩中了某个风口吗?
根本不是。
这背后,是一个传统“老炮儿”在新时代的觉醒。它终于明白,在这个消费者主权无限放大的时代,你不能再用一套话术、一副面孔去应对所有人。你必须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大众,你要掏心掏肺,做个有趣的灵魂;对精英,你要不动声色,做个可靠的伙伴。
这种极致的“人格分裂”,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市场洞察和灵活的自我革命。它既保留了国企的资源和定力,又吸收了创业公司的敏锐和身段。这才是那个拗口的“用户型创业新国企”最真实的写照。
月销三万,对北汽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开始。真正可怕的,是它已经掌握了这套“人格分裂”的打法。一个既能下沉到尘埃里,又能飞升到云端上的对手,才是最难对付的。
但这事儿吧,想想也挺累的。你说一个企业,活得都这么“精分”了,我们这些在职场里打拼的普通人,又得有多少副面孔才够用呢?
这盘棋,你怎么看?评论区,咱接着唠。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