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新帅高洪祥上任,电动化转型路怎么走
广汽本田最近又有点“动静”。8月7号那天,高洪祥正式成了广汽本田的新中方“一把手”,听说是董事兼执行副总经理。这个人以前在动力系统领域挺有名气,邻居家老王前阵子还跟我聊起过,说他曾在广汽丰田发动机公司管事,对技术那块儿很有两把刷子。你要问这换帅到底意味着啥?其实圈里不少销售都说,打法估计要变。
李进之前接棒后搞了不少事情,比如新工厂、那个叫“蕴新智远”的计划,还有e:NP1和P7这些车型的上市,都算是赶着中国市场的节奏来。去年底,我去番禺试驾的时候,还碰到个师傅吐槽:“现在车企不拼新能源就等着被淘汰。”确实,今年上半年广汽本田卖了15万多辆,新工厂也开张了,那台纯电SUV P7顺利上市。但问题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销量还是没回到巅峰。
技术派掌舵,这回打法真变了吗?
高洪祥资料其实不太好查,但群里有人八卦,他做事风格偏技术流。这几年合资品牌都想往“中国化”靠拢,本土适配、智能配置什么的,一直是个坎。我去年陪朋友去看雅阁插混版时,销售小哥还感慨:“油混技术现在都快没人提啦。”确实,现在主推插电式混合动力,可雅阁每月才一万出头销量,有点尴尬。
还有就是那些和华为、Momenta合作,其实大家心里清楚,本土化体系没真正立起来,新出的新能源车总觉得跟国内需求差点意思。有次微信群讨论P7,有人直接怼:“20万价位,这些智能系统用起来咋还是‘日本味’?”所以高洪祥来了之后,是不是得从产品和技术两个方向一起下狠手?破局难题还真不少。
另外一个小道消息:东风本田已经续约到2043年,而广汽本田这边条款迟迟没定下来。据说股东之间分歧挺大的,不光战略布局,就连盈利模式都有拉锯战。所以新帅既要平衡双方利益,又得冲销量,小区门口修理铺老板都摇头,“这活儿不好干。”
破局思路,到底在哪?
番禺那座35亿投资的新纯电工厂听起来牛,但关键还是缺爆款。身边几个开日系车的同事今年开始琢磨换电动车,他们普遍觉得丰田、日产甚至马自达最近动作比广汽本田快,新车性价比和智能配置明显更贴近国内需求。我自己去年试驾P7时印象不错——驾驶质感扎实,就是Honda Connect 4.0智导互联系统操作略显繁琐,在20万级别优势并不大。一位技师私下讲,“电子架构还是老外主导,不接地气。”
按计划明年会陆续更新雅阁、皓影还有冠道这些王牌车型,通过焕新稳住基本盘,为后面发力争取时间。据朋友圈传,到2027年会推出更多纯电车型。不过现实摆在眼前,现在燃油车撑场面,要抢时间窗口只能靠加速改革。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多跟自主品牌共享研发成果,把代际差距缩小;管理层话语权也该提升,否则营销模式啥都受限。“中国市场就是这么卷,”隔壁销售常挂嘴边的话。
冷门细节聊聊吧:据维修师傅透露,目前部分新能源车型在南方潮湿环境下偶尔出现制动异响问题,不过官方一直低调处理;还有一批早期e:NP1用户反映冬季低温续航缩水厉害,上个月群友自测结果显示掉幅超过30%。这种真实体验经常被忽略,却影响二手残值走势。今年春天某家专修店收了一台旧皓影,据老板讲内饰材料耐久度比上一代稍微退步一点——也是升级过程中容易踩坑的小地方吧。
最后插一句生活碎片:我楼上的阿姨最近刚买了台P7,每天上下班顺便给我们播报充电桩排队情况,说晚上九点以后才不用抢位置。这种细节,你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城市里的新能源汽车现状。不知道哪一天,这些变化能让大家彻底忘记燃油时代那些“小毛病”。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行业消息、小区维修铺闲谈及个人用车体验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