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比亚迪一款入门级轿车的曝光图在网络上炸锅。
这款车定价仅8万左右,却号称续航突破1000公里,它搭载了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支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L2+级智驾功能。
对比市面上同配置车型动辄20万以上的售价,有网友调侃:“以前是穷人买不起智驾,现在是比亚迪让富人买亏了。 ”
一、技术普惠如何改写行业规则?
比亚迪的“掀桌式定价”并非噱头。 2025年初,比亚迪启动“全民智驾”战略,通过自研的DiPilot 100系统,将智驾硬件成本从行业平均的7000元压缩至2000元以内。
例如,秦L DM-i智驾版以8.98万元的价格标配29个高精度传感器,支持高速NOA和全场景泊车,同级燃油车如卡罗拉、轩逸的定价仍卡在10万区间,且仅配备定速巡航。
成本控制的秘密在于规模化与垂直整合。 比亚迪凭借年产400万辆的规模效应,将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硬件成本年降幅控制在15%以上。
同时,第五代DM技术将亏电油耗压至2.9L/百公里,满油满电续航超21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广州无需补能。
二、8万块能买到什么?
1. 续航与充电:打破千公里门槛的“反向虚标”
新车搭载刀片电池和800V快充技术,15分钟可从30%充至80%,充电速度堪比30万级纯电车型。
实测百公里电耗仅12.8kWh,按家用电价0.6元/度计算,每公里成本不到8分钱,比燃油车省三分之二。
2. 智能驾驶:县道识驴车,高速自动避加塞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针对中国特殊路况优化,识别三轮车、牲畜的准确率达98%。
例如,秦L DM-i智驾版在实测中可自主上下匝道、应对大曲率弯道,无划线车位也能自动泊入。
这种原本属于30万级车型的能力,如今下放至8万区间,直接击穿合资品牌的“配置壁垒”。
3. 空间与设计:2715mm轴距塞进二胎家庭
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80mm、1810mm、1495mm,轴距2715mm,后排可轻松安置两个儿童安全座椅。
内饰配备10.25英寸液晶仪表和15.6英寸旋转中控屏,支持DiLink 4.0语音控制。 对比同价位的飞度、致炫等合资车,其塑料内饰和机械仪表显得“像上个时代的产物”。
三、燃油车为何毫无还手之力?
2025年1-6月,8-10万元价位段的插混车型销量同比激增217%,燃油车份额萎缩12%。
比亚迪的“双车战略”(秦PLUS DM-i、驱逐舰05)以7.98万元起售,上市一周订单破万,导致合资品牌被迫降价应战,卡罗拉终端优惠后降至8.5万,仍难掩油耗高、配置低的劣势。
用车成本, 广州车主李姐算过一笔账:开秦L DM-i通勤,每月电费不到200元,比之前开卡罗拉省600元油费,“三年省下的钱够买一部iPhone”。
四、平民智驾是噱头还是实用?
低配版智驾系统并非完美。 暴雨夜间场景下,8万级车型的接管率比30万级车型高40%。 也有用户抱怨低配版不送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排队严重,“下班抢桩比上班还累”。
对比同价位燃油车仅有的倒车影像,比亚迪提供的自动泊车、防加塞等功能,已让新手司机和老年群体直呼“真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