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车八个月?车企如何用“用户运营”打赢交付期的品牌保卫战

等车八个月?车企如何用“用户运营”打赢交付期的品牌保卫战-有驾

当小米YU7上市3分钟突破20万辆订单,却要等待14个月交付;当车主们面临车牌到期、政策变化的焦虑,一场无声的品牌保卫战在等待期中打响——聪明的车企早已开始把交付期转化为培养用户忠诚度的黄金窗口。

01 交付危机:等待期为何成为品牌试金石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交付周期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小米YU7上市后短短3分钟突破20万辆订单,但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53-56周,顶配版也需33-36周。这意味着最早下订的用户也要等到2026年才能提车。

这种漫长的等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用户焦虑:北京车主面临车牌指标有效期不足的窘境,若延期提车不仅指标作废,明年还需多缴购置税;而退订则要损失5000元定金

更严峻的是,竞争对手们早已虎视眈眈。蔚来上海门店明确表示,购买蔚来车型可全额报销YU7的5000元定金;阿维塔除定金报销外,还承诺赠送车辆保养服务及32A充电桩。甚至有品牌销售深入社交平台“挖角”,在小米锁单用户的评论区指导退订流程。

面对这样的挑战,车企如何将潜在的客户流失危机转化为品牌忠诚度建设的机遇?

等车八个月?车企如何用“用户运营”打赢交付期的品牌保卫战-有驾

02 透明机制:让等待不再焦虑

信息透明是缓解用户焦虑的第一剂良药。当交付周期无法缩短时,坦诚沟通反而能赢得用户理解。

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系统研发过程中,即使面临巨大压力也坚持与用户保持透明沟通。智能驾驶负责人郎咸朋(郎博)在团队内部强调:“每个节点都要守住,否则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完不成交付。如果2021款理想ONE自动驾驶出了问题,那也不会有后续了。” 这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最终让理想NOA导航辅助驾驶的激活和使用超过6万台,超过中国市场上其他品牌导航辅助驾驶之和。

问界M7则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让用户实时了解车辆生产进度。他们在焊装、涂装、总装三大车间部署了380台AGV与2000多个传感器,把每一次扭矩、胶型、间隙数据实时上传云端。用户可以通过APP查看自己的车辆到了哪一生产环节,这种“可见即可信”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03 等待期福利:将用户纳入品牌大家庭

聪明的车企不会让用户在等待中干着急,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福利体系让用户提前感受品牌温度。

一汽奔腾通过奔腾YOMI APP构建了积分货币体系,车主可以用YOMI积分兑换抵用券、汽车周边产品以及其他礼品。获得积分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打卡、做任务、参加活动等,这种形式提升了APP上车主的粘性,延展至用车周边,形成共生关系。

岚图汽车通过线上论坛、车友群、APP及月度用户委员会等渠道,累计收集超10万条反馈,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改进方案。这种让用户参与产品改进的过程,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方程豹则开启“钛3潮品共创改装大赛”,官方投入百万元奖励,邀请用户和改装爱好者共同体验钛3的潮改创作乐趣。这种共创活动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还为品牌积累了大量的创意资源。

04 高管亲自上阵:打造有温度的品牌人格

在漫长的交付等待中,车企高管的亲自沟通成为缓解用户焦虑的独特方式。

随着短视频传播模式的兴起,多家车企高层干脆自己下场当“网红”,在破圈的同时,为自家产品打Call。北京汽车王昊作为一名“80后”董事长,积极拥抱短视频时代,甚至在北京汽车正式发布“董事长变动”公告之前,就通过直播及“我是王昊”抖音号和“北京汽车王昊”视频号等平台,在公众面前以“首席产品体验官”的身份亮相。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不仅经常直播互动,还在上海车展现场为到访嘉宾以及学生、老师们化身“产品讲解员”,同时还身兼“咖啡师”。这种亲力亲为的形象拉近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让等待变得更有温度。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以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多家车企高层也纷纷开号立人设,拉近用户距离,每个账号的评论区都像一场大型互动秀。

等车八个月?车企如何用“用户运营”打赢交付期的品牌保卫战-有驾

05 社区运营:让等待成为社交体验

构建用户社区是将孤独的等待转化为集体体验的有效方式。通过社区运营,用户可以在等待过程中相互交流,形成品牌认同感。

哈弗车主电台是一个创新典范。在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哈弗车主电台制作了三期特别节目《幸弗问答》,节目播出当天收听率翻倍。一位哈弗资深车主在节目中表达了对哈弗新车的认可:“赤兔是哈弗品牌的最新车型,非常符合当前年轻人的审美,在营销上也采取了符合年轻人潮流的方式。”

领克品牌在车展现场打造都市游乐场,设置了街拍摄影区、共创工坊、咖啡体验区及盲盒商店等互动空间。领克官方APP已上线多款与用户共创的周边商品,用户群有产品理事会收集用户的产品建议,用户还有机会与高层对话和沟通。

06 个性化服务: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在交付等待期,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奕派通过大数据赋能用户洞察,实现从“大海捞针”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奕派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分享了他们的实践:奕派通过“捕捉显性需求+预判潜在需求”的逻辑,能显著减少产品定义阶段的偏差,让需求洞察更高效、更精准。例如,在东风风神L8研发初期,奕派通过公开数据与用户调研发现,家庭用户比例持续增长;同时行车数据与用户反馈显示,超40% 的用户每月出行旅游两次,后排使用率超过70%

基于这些洞察,奕派在东风风神L8的设计中果断将原本高端车型配备的“豪车五件套”全部搭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馈。这种精准的需求匹配能力,让用户感受到品牌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

等车八个月?车企如何用“用户运营”打赢交付期的品牌保卫战-有驾

07 共创共赢:让用户参与品牌建设

用户共创是提升品牌忠诚度的有效途径。当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归属感。

欧拉启动“欧拉精彩生活行动”,并设立200万元激励基金,鼓励用户分享美好生活方式,优秀内容将被融入产品研发与品牌建设过程中,真正实现用户共创。

星途品牌回应用户呼声,宣布将推出自己的专属LOGO,并面向全球发起EXEED品牌LOGO共创计划,被采纳者最高奖励50万元人民币。这种高奖励的共创活动不仅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热情,还为品牌积累了大量的创意资源。

奕派在007与008车型上开放38个SOA模块,全年用户自定义场景触发次数近2000万次,将模块自定义权完全交给用户。这种深度的技术开放策略,让用户真正参与到产品功能的定义和完善中。

08 数字化工具: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支撑

在交付等待期的用户运营中,数字化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奕派全渠道接入用户反馈,借助AI语义洞察与全域知识库,实现了问题发现、梳理、反馈的自动化处理。

奕派内部建立“三个一”客诉处理机制:客户诉求10分钟响应、1小时给出解决方案、1天完成闭环。这种高效的反馈机制让用户在等待过程中感受到品牌的重视和关怀。

问界M7则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了交付流程。他们在36城与车管所系统直连,用户到店前电子资料已预审核,到店后只做人脸核验,60分钟完成“选号—制证—拿牌”。配合700家体验中心、400家用户中心,全国平均服务半径缩小到28公里,实现“提车即上牌,出门即上高速”。

09 从交付终点到关系起点:构建长期用户信任

交付不是终点,而是用户关系的真正起点。问界M7的72小时交付模式,表面是产能爬坡的胜利,底层却是供应链、制造、数据、服务四条链路被数字孪生重新捏合。

更关键的是,问界把“质量裁决权”交给用户——涉水、AEB、动态路试现场签字才算成交,本质是把C2M从选配颜色、OTA功能延伸到质量认证环节。用户不再只是数据包里的“画像”,而是生产流程的最后一个工位。

过去车企用“PPH(百车故障率)”说服市场,现在用“车主签字”终结争议,一次交付就是一次口碑直播,质量风险前置到出厂前,售后投诉率被釜底抽薪。

等车八个月?车企如何用“用户运营”打赢交付期的品牌保卫战-有驾

10 未来展望:用户运营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行业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导向,用户运营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奕派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指出,近年来各大车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被三类问题困扰:产品之困、营销之困和服务之困。

破局的关键在于用户洞察与场景洞察,通过用户数据为产品、营销、服务赋能。未来,车企需要有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和服务能力、可持续的用户价值输出能力和完善敏捷的反馈和支撑体系

小红书等生活方式社区将成为车企用户运营的重要阵地。德勤的调研显示,高达87% 的女性用户和63% 的男性用户认为社交媒体上的车主口碑会影响其最终决策。这意味着新兴口碑场的有效运营对车企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汽车行业的竞争从参数配置的明争,转向产能、服务与用户运营的暗战,交付周期不再是品牌的绊脚石,而是展示用户运营能力的试金石

那些能够将漫长等待转化为品牌忠诚度建设机会的车企,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因为真正的品牌保卫战,不在于发布会聚光灯下的参数比拼,而在于工厂车间与用户等待的漫长时间里建立的深厚信任。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