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集体停售油车背后的生死大考:技术转型谁能笑到最后

这事儿,乍一看有点自然淘汰的那意思,但又让人直挠头:明明还不少人开油车,咋车企一个接一个主动停售了呢?

你想啊,十年前,“一辆油车带全家南北走”,几乎成了大家的标配梦想。

别管是小白领还是老司机,谁还没在车展上瞅过一圈油车,心里默默盘算着哪款能值回票价——现在说换就换,都快让人质疑是不是年纪大了追不上这潮流了。

但偏偏,现实又泼了桶冷水。

车企们集体停产油车,到底是行业自杀式创新,还是赌命求生?到底是商家逐利下的无奈,还是一次大洗牌?你以为车企还能靠存量优势混日子嘛,结果这优势蹲在墙角瑟瑟发抖,指不定哪天就被彻底边缘化。

说起来,这里面的猫腻,真比你想得多。

别急,且听我慢慢拆给你看。

先来讲个油车的“成本怪圈”。

过去油车风光的日子,谁家没个4S店,谁家没库存,谁家没一条经销链?

但这几年呢,油车企越来越像在高楼里玩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成本越高。

说白了——现在的油车企,活活被成本推下了悬崖。

国内双碳政策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车企脑袋顶上。

你产得多,排放超标,那就得掏钱买碳积分,活脱脱成了环保“罚金侠”。

新能源车企倒是乐得赚钱,生产一辆车就能拿碳积分,变身碳交易市场里的绿巨人。

油车企业就惨了,每造一辆高油耗汽车,负积分豹子头零充迎头砸下来。

还想靠库存撑场面?

存量市场这事儿,说白了也就剩块骨头啃。

去年乘用车碳积分规模都百亿了,新能源圈的一身绿油油资产,造福几家头部企业。

油车呢,没法子,只能往碳市场里撒钱补亏。

这还不算,产能下滑,市场份额往下掉,4S店关门,昂贵的线下服务一夜破产,渠道成本直线上升。

车企集体停售油车背后的生死大考:技术转型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你会发现,油车企越想守住那一点点优势,现实却狠狠地给个巴掌:你以为的壁垒,分分钟变成枷锁。

厂商关掉店面,裁员裁到员工都怀疑人生。

想省钱,但用不用都是亏,进退两难。

产业链、服务体验都在慢慢缩水,那叫一个尴尬。

要么断臂求生,要么直接叠被停产。

油车的“存量优势”?更多像“存量压力”,你说扎心不扎心。

再说说“用车体验大劣势”。

这问题,已不是小打小闹了。

在燃油车刚普及的时候,国家也给过补贴,谁家都能捞点甜头。

车企集体停售油车背后的生死大考:技术转型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可现在新能源成了新宠,不光补贴还直接发绿牌,连出行都优待。

油车想出个门,先查一下是不是限行时段。

这种小限制,对老一辈司机还没压力,年轻人直接说“老土”了。

真正的硬伤,还是智能化。

数字化的大浪一来,油车完全像个没接网的“老年机”,简单功能还凑合,真让它参加个智能驾驶派对,只能在角落里刷存在感。

发动机烧油这套,早已到了技术极限,续航能力靠点小电池过日子,智能软件越做越大,油车的小心脏压根供不上。

谁还记得20年前CD机加收音机的标配,现在“不带手机互联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车”。

你问油车有啥智能化?

撑死给你个自动车窗升降,想来点时下火热的远程控制,油车直接说“不支持,小电池省着点用”。

车企自然明白,这市场不是自己不想升级,是升级不起。

智能化转型这坎,油车早已被边缘化。

连硬件都拖了后腿,软件只能靠“半吊子方案”,谁还敢卖给城市年轻人?

基于机械时代的油车,跟不上现在的电子科技,车企逐渐发现:与其硬撑不如早点转身。

数智时代来临,“电动”才是门票。

市场滞后性也有意思。

但凡涉及“惯性”两个字,消费行为就能玩出花样来。

不是说油车市场没有剩余。

确实,还有很多人用老款油车上下班,周末兜风。

但追潮流的年轻人早已经投奔了新能源的怀抱。

翻翻新能源销量,那叫一个逆风飞扬。

一开始大家不信这玩意能值钱,买车还偏爱油车,觉得“电动车不可靠,续航堪忧”。

可回头一瞅,比亚迪杀疯了,蔚来也火了。

传统品牌还愣在原地。

老一代车主慢慢转变思路,觉得可以慢慢尝试。

市场一点点蠕动,消费者的接受门槛逐步降低。

但车企要是被动等市场成熟,那就是在等死。

车企集体停售油车背后的生死大考:技术转型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机会只留给有前瞻性的玩家。

比亚迪原本不是行业老大,结果瞄准趋势干脆不留余地,直接“油车毕业”,转型做电动,后劲爆发,造就行业奇迹。

华为这种业外搅局者,你说它懂汽车吧又不是专业车企,愣是带着赛力斯玩出了花儿。

问界汽车从零到一,成了智能汽车的明星款。

特斯拉都快感慨:“终于有对手了”。

那些传统车企,比如吉利、广汽这些,虽然有点底子,但推智能化还是慢半拍,只能当个二梯队跟跑。

数字平台丢不丢人,都只能靠科技公司带飞。

要说存量优势,转身就消失,“增量市场”才是未来话语权。

车企集体停售油车背后的生死大考:技术转型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现在守油车的企业,要么就是没钱转型,要么就是战略犹豫。

等到市场彻底翻篇,就是被淘汰的对象。

其实说到底,这变革根本不是谁想转就能转,谁不想转就能躺平。

车企对存量油车的依赖,倒像是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

但生意场上,怀旧只能当回忆,利润才是硬道理。

电气化就像“暴风成长的树苗”,一夜之间把老油车挤到边上,没了空间,只能自救。

这时候企业其实很清楚,油车只是“阶段性战术”,不能再当“百年计”。

能主动停售的车企,那都是提前拿到了下一个门票,敢赌未来,宁可舍掉过去的优势,不跟风,就是等死。

“转型是必然,不是选项”,现实已经敲开了每家车企大门。

说这么多,但也不能绝对否认油车的存在价值。

存量用户还得用,售后市场不会一夜消亡。

但就销量话语权来说,油车企撑到这会儿,已经是极限操作。

随便问问身边朋友,买新车还选油的吗?大概率都说“电动划算,体验新潮”。

你要说,油车停售到底是不是行业自绝?

其实就是对过去的一次告别,对未来的主动投怀送抱。

等数字智能彻底成主场,没人会再为油车的废气和堵车习以为常。

到那时,油车想找市场,估计得开回老爷车展览馆。

无论你是开油车的老司机,还是恨不得一脚踏进智能车浪潮的小白用户,可能都得面对这家行业变革,谁慢谁被淘汰。

有存量优势,不代表能逆流而上。

现实是,改朝换代的风里,油车真的没啥好倚仗的优势了。

谁先觉醒,谁就能抢占新赛道。

车企停售油车,是一次大胆的自我革命。

你是愿意再守着老本还是敢于拥抱新世界?

大浪淘沙,每一次技术替代,都是一场行业“优胜劣汰”。

你怎么看这波油车停售潮?

你支持车企勇敢断舍离,还是觉得还能再挣扎一阵?

说说你的想法,咱们评论区见!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