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

莫斯科那头又出幺蛾子,前脚还在说中国卡车是“救场英雄”,后脚发个禁令直接让人看懵。说起来,三年前俄市场还是西方卡车称王称霸,什么奔驰、沃尔沃那些牌子,看俄司机挑车那架势,谁能想到他们后来要“靠我们过日子”?西方一撤资,俄卡车圈子那叫一个乱套。新车买不起,旧车修个皮带、换个配件都成“豪华项目”,市场“后继无人”眼瞅掉坑里。这时候,咱中国卡车真就成了及时雨,卡车批量入场,不管是运输、工程还是物流,俄司机直接用“抢”字形容。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别的不提,在货车圈常听司机唠,灿德卡、一汽哪款哪款,操作便捷、皮实耐用,给他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尤其价格还厚道。西方退场价格贵不说,修车养护费更高,国产直接把他们堵了死胡同。主打一个性价比,能替,就是能替。俄重卡市场销量榜前十,七个中国品牌,灿德卡还有单车销量第一,买断老板的“稳定感”。市场反应这不是写作文,总能骗人,不行就是没人买,数据摆在这儿。俄司机一边说“买中国货踏实”,一边吐槽本土牌子“只会涨价不见货”。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突然有一天,俄官方说话了——性能有问题、安全不达标、要召回……超2万辆在俄路上跑的中国卡车要挨整改。用俄媒体的话讲,这不是要禁售,是要“清场”。理由写得密密麻麻,说车不安全、能效有瑕疵、售后体验一般。照这标准看,卖了三年热销榜TOP1还能被一刀切?这整治力度,确实够大。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圈内人都在问,俄到底想啥,明摆着是不想让中国卡车继续抢市场。本土卡车牌子销量一降,生产线要歇工,员工要放假,社会上个个盯发展,怕技术竞争。数据更直接,中国卡车三年间市场份额到了58.3%,被本土品牌秒杀,谁能不着急?俄这波操作,大家都懂,怕依赖外来技术太久以后换不回来。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其实“敲打”不是头一次了,从前连续涨税、提高报废费用,进口的关税一年就往上加了好几轮。最刺激的还是去年卡车报废费直接翻了两倍,今年又加了关税和差价税,整体成本涨三成。司机们线上发帖“买车不如等”,厂商一边找代理一边冷静观望,有人干脆把车拉回去了。本地没设工厂,车要进口,进口就得交高价税,价格怎么拼?厂商高管都直说,“觉得来俄做生意被束手束脚,只能花钱买进市场”。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被点名的ZZHS重卡,进俄前通过了欧盟认证,技术水平不是白来的,全球标准线都能蹦过去,结果到俄要全盘否定。俄官方说欧盟标准不够“本地化”,要召回,不给机会改进。卡车厂和司机都骂,“这不是卡技术,是卡生意”。而且售后税、报废税接连加,企业成本越来越高,性价比眼看没了。现在国产卡车在俄拼不过欧洲车,比价格、比运营年限、比维护、都吃亏,欧盟卡车一个能用25万公里,国产撒手只有十五万。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汽车媒体《AUTONEWS》做了对比,直说中国车件耐腐蚀差、寿命短。很多俄司机用车两年开始掉件,做工程修路更是一天修三次,司机们网上晒修车账单,都说花钱比买车还狠。这不,去年不少运营队集体换成德国产卡车,俄本土品牌更是看笑话,毕竟维护成本低。中国车品牌“性价比高”标签逐渐打折,工厂缺本地化,售后跟不上,也就这么被俄将一军。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看表面说禁售,其实俄罗斯是要“产业升级”,不让中国车靠成本打市场,逼着企业自己建厂,实现本土化整合。也就是说,不止是“车不好”被拦,关键是卡了“组装率”,没在俄组装就要戴紧箍咒,本地车企要活路,产业链要本地业务,中国厂子如果想继续做,就得投资在俄建厂,把生产线搬过去。据说今年俄官方开了橄榄枝政策,只要国产做本地化组装、组装率过半,可以减税还给优惠。业内专家都说这就是下一步“战略博弈”,不是谁抢谁赢,是看谁适应快。

最新季度出口直接掉头,掉到去年不到一半,单月更惨,75%断崖式下滑,有人用“冰川速度”形容。正好遇上召回整改潮,厂家一边回复媒体“正全力整改”,一边调整入市策略,不再押重进口,转向合作组装。评论区每天都是司机、厂商、经销商各路人马吵成一锅粥,有骂俄太狠,有夸国产不争气,有人干脆建议“干脆自己来俄建厂,省得被税收卡死”。

其实看清楚了,俄不是要杀死中国车,也是给国产车一个转型机会,建厂本地化,提升技术,长远看算得上双赢。俄消费者喜欢高性价比中国车不假,但更怕车不耐用,修起来没谱,组装本地化能带动产业链、就业,大家都有好处。只要国产车企能适应本地气候,全面优化产品,不用抢市场,自然有人买单。“昙花一现”可复制但很难再有爆发式增长,未来谁敢说没有机遇?只是行业窗口期还在,动作慢了只能被别人抢了。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这事其实也没那么绝对,国产品牌在俄奋斗三年,做大市场做优品控,也抵得上硬实力。“外部压力”一来一去,每次都是新一轮机会。不敢说中国车企会一蹴而就,但产业转型、本地布局,有难度也值得尝试。这才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市场是自己的,机会也是自己的。谁能注意适应,谁能改进技术,最终谁赢得俄司机的心,才是真正的赢家。

俄卡车销量大变,中国品牌被召回,加税政策频出-有驾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