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 × 大众再下一城:跨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撬动中国汽车产业新拐点

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再次抛出重磅炸弹”——双方正式签署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他们联合开发的行业领先E/E架构(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将用于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纯电车型平台,还将首次跨界登陆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合作升级,更像是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中的加速器

小鹏 × 大众再下一城:跨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撬动中国汽车产业新拐点-有驾

01

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大事?

1.1. 跨动力总成平台化
以往,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多应用于纯电车型,因为电驱动与软件定义汽车(SDV)在设计之初就高度匹配。而这次,小鹏与大众直接打破纯电独享壁垒,把这一架构延伸到燃油和插混车型。

这背后代表着两大趋势:

传统燃油车智能化速度加快

混动市场的智能化门槛抬高

1.2 “中国速度落地
据双方介绍,自2024722日首次签署联合开发协议以来,项目已快速取得关键里程碑。中国研发节奏 + 全球顶尖平台化设计,让原本需要数年的开发周期被大幅压缩。

1.3. 大众的成本结构优化算盘
大众方面明确提到,通过CEA架构延伸到燃油车,可以强化在传统动力市场的技术优势,并优化成本结构——这很可能让大众在中国的中低端车型智能化升级时更有价格竞争力。

小鹏 × 大众再下一城:跨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撬动中国汽车产业新拐点-有驾

02

技术层面:不只是“快”,而是“全”

双方研发团队坚持极致的平台化理念:

架构可跨动力能源形式复用

支持软件快速迭代与远程升级(OTA

缩短车型开发周期

简单理解就是:同一套大脑+神经网络可以装在不同类型的车上,不用每做一款车都重新设计,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推出新车型。

小鹏 × 大众再下一城:跨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撬动中国汽车产业新拐点-有驾

03

对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

3.1.智能化下沉到燃油车
很多消费者暂时不会买纯电,但他们也会在燃油车上享受到更先进的车机体验、更稳定的自动驾驶辅助。

3.2.平台化=规模效应
大众在中国的燃油车和插混车型基数巨大,如果这套E/E架构批量装车,将迅速放大销量规模,降低单车成本。

3.3.国产技术走向国际的信号
虽然项目主要面向中国市场,但小鹏在全球的研发布局,可能意味着这套技术未来也有机会反向输出到海外。

04

何小鹏 & Ralf 的话,透露了两种野心

何小鹏:强调长期合作与技术创新,定位自己是智能电动核心技术的深度玩家。

贝瑞德(大众中国CEO):则强调技术成果不能局限在单一动力形式,要利用集团燃油车矩阵的规模优势,同时优化成本结构,为更多前沿创新投资腾出空间。

这说明双方的合作并非单点突破,而是战略纵深——一边巩固现有市场,一边为智能化全面爆发做铺垫

05

这次合作有几个关键看点:

E/E架构从纯电延伸到燃油/插混,这是行业风向转变的信号

大众希望借中国的技术与速度反哺全球竞争力

小鹏的技术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将在B端(整车厂合作)和C端(消费者认知)双提升

一句话总结:小鹏与大众的“二次牵手”,不仅是技术平台的升级,更是中外车企在智能化竞争中的一次战略合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