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悲哀:二流的发动机做增程器,顶级的发动机被抛弃!

五年前,东安动力生产的那台1.2T三缸发动机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几乎被判了死刑。这台发动机噪音大、油耗高,冷启动时动静惊人,长期使用后还容易出现漏油、积碳等问题。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这台发动机被装进理想ONE作为增程器后,竟然让这家快要倒闭的供应商重新活了过来,还帮助理想汽车实现了月销4万辆的惊人成绩。

时代的悲哀:二流的发动机做增程器,顶级的发动机被抛弃!-有驾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最新研发的第四代EA888发动机刚达到技术巅峰就面临停产。沃尔沃不得不低价出售内燃机研发部门。马自达的Skyactiv-X压燃发动机,这个曾经被称为"黑科技"的产品,因为成本太高卖不动,现在在日本市场只剩5%的份额。

市场规则被彻底改写

在燃油车时代,评判一辆车好坏的标准很简单:发动机越先进越好,变速箱越精密越棒。EA888、丰田混动、宝马B48这些发动机代表着内燃机技术的最高水平。

但新能源汽车来了之后,游戏规则完全变了。理想L9用的1.5T增程器热效率只有40.5%,比丰田混动的41%还低一点,但消费者根本不在乎这个数字。

时代的悲哀:二流的发动机做增程器,顶级的发动机被抛弃!-有驾

电机驱动带来的5.3秒破百加速、620牛·米的扭矩,轻松超过了宝马X7的6.1秒加速。车内的大沙发、冰箱、三块大屏幕带来的豪华感,让传统的机械性能变成了次要因素。

现在的情况是,发动机技术越先进,死得越快。马自达的压燃发动机需要加95号以上汽油,价格又贵,注定只能卖给少数人。V8、V12发动机声音再好听,也比不上双电机四驱的瞬间爆发力。

内燃机发展了一百多年,好不容易把热效率提高1%,但在电机90%的传动效率面前,这点进步显得微不足道。

时代的悲哀:二流的发动机做增程器,顶级的发动机被抛弃!-有驾

用户要的是实际体验

增程式技术暴露了传统车企的一个大问题:实验室数据不等于用户实际体验。那些顶级发动机在市区堵车时,实际热效率经常降到20%以下,而增程器却能稳定保持在40%的高效区间发电,城市路况下油耗能降低40%。

丰田混动车主精打细算才能开到4.2升/百公里的油耗,问界M5增程版加满油充满电就能达到同样水平,还额外送150公里的纯电续航。当宝马的工程师还在为变速箱换挡顿挫发愁时,增程车早就用电机解决了这个问题。

政策也在推波助澜:国七排放标准草案规定混动车的馈电油耗不能超过5.5升/百公里,新能源积分更倾向于给纯电续航长的车型。内燃机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在法规和成本的双重打击下节节败退。

时代的悲哀:二流的发动机做增程器,顶级的发动机被抛弃!-有驾

技术发展只看实际效果

有人感叹:"这是对百年汽车机械美学的背叛!"但历史告诉我们,技术更新换代只看实际效果。蒸汽火车被高铁取代时,没人怀念煤灰;诺基亚手机能砸核桃,最后还是输给了触摸屏。

现在增程器能用普通发动机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找到了用户最需要的平衡点:没有续航焦虑、日常使用成本低、又能享受电动车的驾驶体验。连欧洲车企都开始认输:Stellantis集团引进了东风的增程技术,丰田偷偷购买中国增程器的专利。

那些曾经的内燃机巨头,现在正在亲手拆掉自己建立起来的技术堡垒。中国车企新一代增程器的热效率已经达到46.2%,正在冲击45%的临界点。半固态电池让纯电续航突破600公里。内燃机的时代正在落幕。

市场从来不为情怀买单。那些被淘汰的顶级发动机,就像老船长看着新船驶离港口。这不是什么悲哀,只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的逆袭,不过是实用主义战胜了技术执念。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