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全球车企18强变阵,国产品牌集体爆发
格局乱了。头两名还老样子,可后面那一串,真是像邻居家大锅炖菜一样搅成一团。最近去汽修店换空调滤芯时,还听师傅闲聊,说今年中国车企“杀疯了”,都快赶上日本和德国的老牌劲旅了。
今年半年下来,那股东边来的新势力,把全球汽车江湖搅得不安生。在能卖出百万辆的上市集团里,中国公司一下占到六席——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而且比亚迪、上汽、吉利直接冲进前十,这可是第一次。
就说比亚迪吧,销量涨得飞快,在《财富》500强榜单里,一下蹿到第91位,比去年硬生生往前挤了五十多名。吉利也不赖,上升三十位,现在排155;奇瑞更猛,窜了一百五十二位。这仨要在小区门口开个展销会,我估计连大爷们都能说出点门道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今年贸易环境真够呛,美国那边关税政策一波接一波,日本和欧洲那些老伙计日子也不好过。有个群友自测,说他朋友在美国买台德系SUV,比国内贵了一倍多,不知道是真是假。但你别看这样,全世界头十八家加起来还是卖出去四千多万辆。只有六家掉队,大多数巨头还挺住了。
丰田还是那个丰田,上半年五百五十四万台(包括大发跟日野),比去年又涨7.4%。据销售顺嘴提起,人家现在目标是一千万辆,而且供应链怎么折腾它都稳如狗。今年9月要搞什么“Woven City”,据说自动驾驶、机器人全用上,看着有点像科幻片里的场景。我表哥前年买卡罗拉混动,到现在除了保养没啥毛病,就是后备箱有点小,他每次吐槽我都当笑话听。
大众呢,也还坐稳第二,不过增速慢得让人着急,只涨1.3%。关键是中国市场压力山大,被新能源浪潮拍得直喘气。以前他们电动车喊着“ALL IN”,结果转身又回去做混动,有点骑墙的意思。我认识一个开帕萨特油电混合版的哥们,说动力倒是平顺,就是冬天冷启动偶尔抖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
第三梯队里现代起亚还能撑住,上半年三百六十五万台。他们在中国已经没啥存在感,但欧美市场依旧坚挺。有一次我试驾现代伊兰特,那座椅通风功能是真好使,北京夏天40度不开空调靠它救命。据技师讲,这种配置同价位合资车少见,是韩国人留的一手。不过韩系这些年质量投诉也不少,有群友反映变速箱顿挫明显,新款稍微好些但还是有瑕疵——这种细节一般外行注意不到,但老司机很敏感。
通用汽车这几年重心放北美皮卡和SUV,据销售经理讲,他们新出的纯电车型二季度销量翻番,让不少同行眼红。不过离第一阵营差距越来越远就是事实。在国内嘛,上汽通用努力追赶,但新能源布局总感觉慢半拍。一回维修时碰见别克君越PHEV车主,他抱怨充电桩兼容性问题,经常找不到地方补能,也是现实烦恼之一。
福特表现平淡,同比还降1%,老板法利自己都承认落后于中国同行。他们转型纯电困难重重,我朋友开的锐界EV跑高速掉电快,每次长途都是心惊胆战。据维修师傅分析,是热管理系统设计偏保守,加州路况下勉强够用,北京冬天就吃亏啦。今年照这个趋势,被比亚迪超越怕只是时间问题咯!
Stellantis集团情况最糟,下滑8%,曾经整合FCA和PSA,现在北美光环褪色,中国市场几乎没人提起他们名字。当年玛莎拉蒂火的时候还有人讨论,现在消息基本只剩收购传闻。有段时间微信群热议零跑出口欧洲,其实背后的渠道很多跟Stellantis有关联,只不过外行难以察觉罢了。
真正让行业炸锅的是国产军团:比亚迪不仅拿下最快增速,还把海外业务做起来。不止东南亚、中东,就连澳洲、新西兰都有分销商主动找上门来。我隔壁邻居托亲戚从澳大利亚带回BYD Atto 3配件,说当地服务站零部件等货周期长达两个月,“内卷”竟然蔓延到了国外售后……
至于老牌选手上汽,这两年改革动作不断,本土市场逐渐恢复元气;MG品牌顶住欧洲高关税压力,销量却逆势上涨,小区微信群有人晒图夸MG ZS空间大、油耗低,还有英伦范儿。但MG其实底盘偏硬,高速稳定市区颠簸,这是驾驶体验上的取舍,不少年轻用户喜欢这种紧绷感,中年司机则嫌累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呗!
吉利控股更厉害,从极氪到沃尔沃,全线产品覆盖主流、高端、新能源甚至商用领域。一朋友刚入手领克03+,天天吹自适应巡航好使,其实他根本不会设定距离参数,每次堵车靠踩刹车……后来才发现说明书压根没看懂,“科技盲”典型代表啊!但不得不服,人家的产品矩阵确实宽泛,各类需求全兜住了,很难挑出短板来黑它几句,只能羡慕地摇摇头咯~
奇瑞早就是出口先锋,一水儿海外经销商打广告;而长安、一汽作为国家队,也开始玩高端化路线,比如蓝鲸动力总被工程师吹爆,不过实际开起来声音略吵,有网友吐槽发动机护板薄,一块石子弹起来容易凹陷。这些细节只有长期使用才能体会出来,新鲜劲过去之后才显露真实水平哈~
为什么国产军团突然集体暴走?主要还是本土巨大消费基数,再加上一条龙供应链优势太明显。“体系能力”这个词听腻歪,可真的决定胜负。同样价格,你想装360°全景影像?想要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国外品牌很难做到这么厚道。修理厂王工私底下讲:“国产配置堆料不要钱似的,我们拆解过,好几个功能其实软件锁死,要刷ECU才能激活。”这些内幕你在官方宣传绝对看不到,都藏在民间八卦里……
反观本田日产,在华遇冷已久,总被传整合消息。本田雅阁虽省油耐造,但智能化跟不上时代步伐;日产轩逸经济适用,却无创新亮点,两者徘徊原地踏步也是必然结果吧~宝马奔驰受国际形势拖累,加之自主高端品牌崛起,自然压力山大。今年唯一异军突起的是铃木,在印度如鱼得水,据业内人士透露,它退出中国多年,却靠印度Suzuki Swift狂卖创纪录增长。这世道变化太快,你永远猜不到谁会成为下一匹黑马……
至于特斯拉嘛,今年没进百万俱乐部,但二十年前谁敢想今天格局会变成这样?朋友圈还有人在讨论诺基亚告某些中企专利侵权,以及巴西工厂劳资纠纷,都提醒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不能光顾着冲量,该补课的问题必须提前解决,否则迟早撞南墙哟!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前几天帮父亲洗他的老捷达时,他唠叨一句:“现在买啥新技术花活儿多,看清楚再掏钱。”或许正应景:成绩归成绩,道路依旧漫长,该琢磨的问题一点不能少啊~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源杂糅自行业公告与维修圈闲谈,如需深究请自行查证相关数据及案例出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