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国内的方盒子,出口的星际飞船,上汽的双标把我整不会了

上汽给申沃大巴贴MG标出口欧洲这事儿,讲真,第一眼看过去,我以为是哪个平行宇宙的段子成真了。这操作骚得,就好像给三体人发了地球户口,还跟他们说,从今以后你就是北京朝阳区群众了,要积极举报。不装了,摊牌了,中国车企在海外搞品牌建设,已经进入了“道诡异仙”的修仙阶段,正常人看不懂,但内行看了都得喊一声666。

凭什么?国内的方盒子,出口的星际飞船,上汽的双标把我整不会了-有驾

这套打法,属于是车圈的“降神”仪式。自己从头打品牌?太慢了,那是农业时代的玩法,讲究一个春种秋收。现在是工业时代,不,是互联网时代,讲究的就是一个短平快,一个闪电战。自己辛辛苦苦修仙渡劫九九八十一难,最后飞升,哪有直接夺舍一个已经飞升、但肉身凉了的老神仙来得快?MG就是那个倒霉的老神仙,一个血统纯正的英国牌子,肉身没了,但那个金字招牌,那个图腾,还在。上汽这波属于是直接把MG的牌位从祠堂里请出来,往申沃这个铁皮罐头上一挂,然后一脸庄重地告诉欧洲人:“见此牌位,如见真神,还不速速掏钱”。

欧洲人还真就吃这一套。他们可能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嘀咕:“哦,MG,我爷爷的爷爷开过的那个小跑车,想不到他们现在开始造巴士了,真是个有底蕴的品牌。”他们根本不在乎这车是上海哪个角落里造出来的,他们在乎的是那个Logo带来的“玄学”加成。这就是品牌玄学,一种非理性的信仰。你跟他说这车本质是申沃,他跟你聊MG的历史和情怀。这就像你跟一个果粉说安卓机参数多牛逼,他只会优雅地回你一句:“但它是苹果。”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凭什么?国内的方盒子,出口的星际飞船,上汽的双标把我整不会了-有驾
凭什么?国内的方盒子,出口的星际飞船,上汽的双标把我整不会了-有驾

最让我心态爆炸的,是出口和内销车型的区别对待。有网友放了对比图,国内的申沃大巴,方头方脑,红黄配色,丑得像一个压缩失败的JPG,充满了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的暴力美学。而出国摇身一变,挂上MG标,瞬间就流线型车身,灰蓝白高级配色,看着比特斯拉的Cybertruck都科幻。

我作为一个每天都要挤公交的中年人,看到这个对比图的时候,心态是真的有点崩了。凭什么啊?我们就只配坐那种随时准备变身成变形金刚去打架的铁盒子?人家欧洲人就能坐上宛如星际穿梭机的艺术品?这他妈的简直是双重标准!搞得我上班的心情,都跟车一样,方了。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包子铺的肉包也涨价了,现在这世道,真是啥都靠不住。

有人说这是挂羊头卖狗肉。我觉得这个评价不够深刻,甚至有点侮辱了这操作的想象力。这根本不是卖狗肉,这是直接把狗拉过来,一脚踹飞了羊,然后自己披上羊皮,跟别的羊说:“嗨,兄弟们,我是新来的。”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品牌塑造,一种商业上的行为艺术。当所有人都还在苦哈哈地打怪升级,吭哧吭哧建立品牌认知度的时候,上汽直接开了个挂,把满级BOSS的皮扒了穿自己身上。同行看了也得傻眼,这还怎么玩?最好的竞争手段,已经不是把蛋糕做大,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怨妇。但没办法,这种感觉太真实了,不吐不快。这种操作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无奈和极致的精明。无奈在于,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想在欧洲那种老钱扎堆的地方混出头,比登天还难。精明在于,他们找到了规则的漏洞,用一个欧洲的“魂”,装进一个中国的“身”,造出了一个缝合怪,一个商业上的“科学怪人”,然后这个怪人居然还挺受欢迎。

这事儿给所有中国车企都上了一课。什么技术发布会,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都先放一放。你技术再牛,参数再顶,在欧洲人眼里,你就是个“外来物种”。人家认的是血统,是故事,是那个能让他想起祖上荣光的图腾。所以,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历史就是一件可以随时租来穿的戏服。现在车圈最宝贵的资产,可能不是你的研发中心,而是某个欧洲破产公司的阁楼里,那个落满灰尘的Logo。真正的核心科技,不在于电池电机,而在于往车上贴标时用的那管胶水,粘不粘得牢。

所以,别再吵什么国产车要不要自信了。自信是什么?能当饭吃吗?能换成订单吗?不能。能把车卖出去,能让欧洲人乖乖掏钱,就是最大的自信。上汽这一手,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悟了大道。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在把别人都逼成盒之前,自己先想办法“借壳飞升”,这操作,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