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A7L旅行版的谍照出来了,这事儿吧,突出一个不合时宜的浪漫主义集中发作。
讲真,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奥迪又行了,而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是不是也传染到隔壁德国工程师了。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车圈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法则。最好的防御是进攻,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乐道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结果你奥迪,一个浓眉大眼的豪华品牌,不琢磨怎么用闪电战去偷塔,反而开始不务正业,慢悠悠地捣鼓一个旅行车?还是个加长版的?
这波操作,属于是看到了新势力都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自己心态爆了,也想一把子整活。结果整了个加长版“瓦罐”,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练歪了,练成了软猬甲吗?看着唬人,一按一个坑。我甚至能脑补出上汽奥迪产品会上的场景:一群人围着PPT,PPT上写着“差异化竞争”、“小众市场蓝海”。领导一拍桌子,定了!就好像在修仙小说里,所有人都去抢主角的功法秘籍,有个哥们偏不,说要去后山开辟一个“符篆”赛道,觉得这里没人卷。坏了菜了,问题是人家主角马上就要元婴飞升,一巴掌把整个后山都拍没了,你还在研究朱砂怎么磨才均匀。
这车最典中典的地方,就是“加长”。
加长,加长,加大加大加大。这是过去二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唯一真理。但把这个真理强行按在旅行车上,就显得非常魔幻。这就好像给一个刺客配了一把两米长的斩马刀,看着是威猛了,但你还怎么搞潜行暗杀?你这不叫刺客,你叫“狂战士信条”。买瓦罐的人,嘴上喊着什么狗屁“Wagon精神”,要原汁原味,要操控,要人车合一。结果你上汽奥迪啪一下给拉长了,后排能翘二郎腿了。这简直就是对那帮精神股东的公开处刑,翻译过来就是:“你看,你们爱的操控和狗屁精神一文不值,老板们的后排才是爹。”
这个侧面线条,就像一只被强行拉长的腊肠犬,优雅中透露着一丝尴尬,尴尬中又带着一点滑稽。三体人看了都想立刻出发把地球的物理规律给锁死。这哪是Sportback,这是Stressback,压力瞬间给到了所有瓦罐爱好者这边。
然后就是价格,有人预测45万以内。
是是是,国产化确实能降成本,但45万?我作为一个被生活反复蹂躏的中年人,一听到这个数字就想笑。45万我买个理想L7不香吗?买个问界M7不香吗?人家冰箱彩电大沙发都给你配齐了,你奥迪给个啥?给个巨大的后备箱和一份所谓的情怀?天天跟我扯什么狗屁情怀,烦不烦!现在这年头,情怀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尤其是被消费主义反复包装的情怀。我的情怀就是家庭和睦,孩子考试及格,别天天跟我扯这些虚头巴脑的。
说起来,我楼下那台停了半年的僵尸高尔夫旅行版,车顶上都长蘑菇了,也不知道车主去哪儿了。
旅行车的核心优势是那个巨大的、能装下诗和远方的后备箱。但在中国,这个后备箱的真实用途,往往是给孩子放安全座椅、折叠推车,或者在过年时塞满老家带回来的土特产。它本质上,是一个长得比较帅的“移动鞋盒”。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旅行车比做鞋盒有点缺德,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形象的。而新势力直接把“移动的家”这个概念砸你脸上了,你一个“移动鞋盒”怎么打?
更要命的是,所谓的驾驶乐趣。在中国谈驾驶乐趣,就跟在撒哈拉沙漠里谈游泳技巧一样可笑。你最好的自动驾驶,永远干不过一个戴着草帽、开着老头乐、从路口以一个诡异步伐冲出来的老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再好的操控,也躲不过早高峰五环上纹丝不动的钢铁洪流。最终,大家都变成了买一个移动的壳子,在壳子里比谁的屏幕大,谁的沙发软。奥迪悟了,但没完全悟透。他以为大家要的是操控和空间的结合,其实大家要的是一个能彻底躺平的移动堡垒。
所以,奥迪这波操作,不装了,摊牌了,就是一次成本可控的赌博。赌赢了,媒体吹一波“奥迪回归初心”、“引领小众风潮”,割一波追求与众不同的中产。赌输了,就当是研发费用打了水漂,反正BBA家大业大亏得起。
但讲真,这车如果真卖这个价,配上奥迪那个标,我又觉得好像有点心动了,人就是这么贱。
这车的发布时间定在2026年,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两年后是个什么光景?天知道。可能大家出门都开飞剑了,你还在研究95号汽油怎么加最省钱。奥迪这波属于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的预判”,结果发现大家根本没按剧本来。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所以,决定这台车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它的定价,也不在于它的产品力,而在于第一批车主,在朋友圈发九宫格的时候,能不能比开5系和E级的朋友,多收获三十个赞。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