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上市要的不是钱,而是华为都给不了的“名分”

看赛力斯要去香港敲钟这事儿,就特别有意思。一边是问界M9卖到加价提车,发布会上余总的嗓门一次比一次大,感觉已经提前预定了下一个时代;另一边,公司转身就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再从市场里掏出百十来亿。这就让很多兄弟们看不懂了,这到底是家里有矿,还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到底是想锦上添花,还是等米下锅?这种矛盾感,这种一边吹牛批一边找钱的拧巴劲儿,才是理解当下所有新能源车企,乃至整个中国高端制造业困境的钥匙。

赛力斯上市要的不是钱,而是华为都给不了的“名分”-有驾

要祛魅,首先就得承认,今天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本质上都不是在造车,而是在进行一场豪赌,赌桌的这边是自己,那边是时代。他们不是丰田、大众那样的制造业实体,更像是一支支拿着项目计划书四处找风投的互联网团队,只不过他们的“APP”,是那个需要几十亿启动资金、带四个轮子的“硬件终端”而已。所以,用传统制造业的逻辑,比如看单车利润、看工厂产能,去看这帮企业,那基本就是鸡同鸭讲。你以为他在跟你聊成本控制,其实他心里想的是用户数据、软件付费和生态估值。他赚的不是卖车那三瓜俩枣的辛苦钱,他要的是资本市场为他那个“未来”的故事,开出一张天价支票。

赛力斯上市要的不是钱,而是华为都给不了的“名分”-有驾
赛力斯上市要的不是钱,而是华为都给不了的“名分”-有驾

这套玩法,在过去十年全球放水、热钱满天飞的时代,是逻辑比较硬的。但现在,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全球利率倒挂,美元回流,寒气早就传到了每一根毛细血管。这时候还想靠讲故事去融资,就约等于在干涸的河床上妄图捕鱼。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所有新势力都在拼命卷价格、卷配置,恨不得把冰箱彩电大沙发都给你免费送了。这不是他们大方,而是他们慌了。因为故事讲不下去了,只能回到最原始的丛林法则:肉搏。用亏损换市场,用市场换一个继续留在牌桌上的资格。而上市,就是在这场血腥的“大逃杀”游戏里,能抢到的最大一个血包。它不是什么庆祝胜利的香槟,而是让你能多挨几刀的救命药。

理解了这一点,再来看赛力斯和华为的关系,就更清楚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供应商和车企的甲乙方关系了。这更像是一场“投名状”。有点像晚清那会儿的洋务运动。当时的清政府,自己搞不定坚船利炮,怎么办?找洋人买,找洋人当顾问,甚至让洋人来带队。李鸿章搞北洋水师,军舰是德国买的,总教习也是德国人。这支舰队,从装备到训练,看着都非常“现代化”,拉出去也确实是亚洲最靓的仔。赛力斯和华为的关系,就有那么点“北洋水师”的味道。赛力斯本身有造车的基础,但缺的是最核心的“灵魂”——智能化和品牌号召力,这恰恰是华为的长项。于是两家一拍即合,华为出技术、出品牌、出渠道,赛力斯出生产线、出供应链管理。这艘“问界”号战舰,就这么开出来了。

但问题来了,北洋水师的军费,是靠整个清政府的财政来供养的。一旦朝廷没钱了,慈禧要修园子了,这支舰队就得停下来。赛力斯这艘船也一样,它看着风光,但智能化研发是无底洞,渠道铺设是无底洞,品牌营销更是无底洞。这些钱,光靠卖车赚的那点利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它必须不断地输血。这次去香港上市,本质上就是向全世界的资本喊话:“兄弟们,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站着华为,我加入了这个最强大的生态。我这艘船,虽然烧钱,但它是驶向未来的旗舰,你们要不要上船,一起去捞一票?”

所以啊,这次上市的真正目的,可能不是那区区一两百亿美元的融资,那点钱对于智能汽车这个吞金巨兽来说,可能也就是撑个一年半载。更核心的目的,是用资本市场的真金白银,来为这个“华为-赛力斯”联盟的价值进行一次公开的、全球性的背书。如果市场认可,股价飞天了,那就意味着这条路走对了,后续的融资、银行贷款、供应链合作都会顺畅得多。这就像是给自己的“投名状”盖上了一个国际认证的金印。它在赌的,是市场会把对华为技术力的信任,平移到对赛力斯这家公司的估值上。

说到底,汽车行业的尽头,可能不是丰田,而是高通。未来的车企,越来越不像一个制造公司,而更像一个平台公司。谁能掌握那个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的平台,谁就能定义一切。其他的,都是这个平台上的“硬件APP”开发者而已。苹果公司会缺钱吗?但它依然在资本市场里。因为它需要的不是钱本身,而是资本市场赋予它的那个无可匹敌的“势”。赛力斯今天做的,就是想借华为的“势”,来造自己的“势”。

赛力斯上市要的不是钱,而是华为都给不了的“名分”-有驾

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或者说潜在的韭菜,能做的也就是搬个小板凳,看看这艘被寄予厚望的新时代战舰,究竟是开向星辰大海,还是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港口里搁浅。反正,历史总爱押着韵脚开玩笑,而且每次开的玩笑,都让人哭笑不得。

赛力斯上市要的不是钱,而是华为都给不了的“名分”-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