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实力是汽车真功夫

近网上有个碰撞测试视频火了:一辆家用车和8吨重卡对撞,结果重卡车头翻起、四轮离地!这画面,看得人一愣一愣的。说实话,碰撞测试各家都在做,用重卡衬托小车安全也常见,但这么“逆天”的结果,确实有点挑战大家的物理常识了。

咱们得明白,实验室里的“真实”和现实中的真实,可能差着十万八千里。这种测试,大概率是在极其特定的条件下完成的。现实中,家用车真跟重卡硬碰硬,想复现实验室效果?概率微乎其微。看看以往事故就知道,小车面对重卡,基本没赢过。如果消费者看了这种视频,误以为自家座驾真能“硬刚”大卡车,那可就危险了!轻则财产损失,重则危及生命安全,这风险可担不起。

这让我想起一些影视剧,为了效果夸张得离谱,观众看个乐呵,谁也不会当真。但汽车安全测试不一样啊!这种“神剧式”的操作,就算不考虑真假,光看引发的热议,恐怕也达不到宣传安全的目的,反而可能让品牌形象打折扣,显得不够靠谱。

安全实力是汽车真功夫-有驾

要解决争议,行业得拿出诚意。比如,把测试的详细参数、条件都公开透明化。如果“乘用车撞卡车”真有要成为常规测试项目,那好能制定统一标准,别让它沦为博眼球的营销噱头。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技术进步有目共睹。但有些营销也跟着“超速”了。比如,把四五十万的车说成“500万内强SUV”,这“强”是谁评的?广告法里可明确说了,不能用“佳”“强”这类绝对化词语。还有的,把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导致用户误判能力,甚至酿成悲剧,教训太深刻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对比广告,可能无意中“误伤”同行,尤其对一些小品牌来说,可能带来不小的压力。公平竞争很重要。

安全实力是汽车真功夫-有驾

广告法白纸黑字写着:广告不能虚假误导,不能欺骗消费者,不能贬低对手。这是底线。新能源车省去了发动机,但省去的可不能是对常识的尊重和对法律的敬畏!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在积累口碑、打磨产品的关键期。看看那些老牌劲旅,哪个不是靠过硬的质量和贴心的服务,一步步赢得信任,才成长为国际大牌的?如果起步阶段就沉迷于搞“神剧式”营销,不仅是对常识和规则的漠视,更是对自身长远发展和消费者安全的不负责任。

造车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有理想才能走得远,有质量才会有未来,有口碑才能铸就真正的品牌。营销可以玩点花样,但终赢得市场的,永远是实打实的实力。尊重常识、讲求诚信的营销,才是品牌靠谱的承诺!买车,咱们看的还是真功夫!

#汽车行业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