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盲堆电池,成本、油耗、安全谁来买单?

这增程车,是不是有点“贪多嚼不烂”了?

“电池容量”这玩意儿,最近在增程电动车圈儿里,彻底成了焦点。

2025年要见面的新车型,纯电续航普遍往350到450公里冲,这可是比2021年主流的120到150公里,一个天一个地!

这飞跃,是不是有点太快?

增程车盲堆电池,成本、油耗、安全谁来买单?-有驾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电池越大越好?

不就是图个“用电省钱”、“跑得远”嘛!

电价那点儿优势,谁不想尽情享受?

特别是北方寒区的朋友,冬天续航打折是常态,这大电池加上那些新奇的混动电池技术,听着就让人安心。

我那哥们儿,他那辆智己LS6增程版,北方订单占比高达80%,这数据,说明了啥?

说明了北方用户对“续航无忧”的渴望,那可不是一般的强烈!

看看现在市面上的车:智己LS6增程版装了66kWh的电池,小鹏X9增程版也配了63.3kWh。

这还不够,行业里已透露,2026年,至少有四款增程车要奔着80kWh进发,纯电续航目标直指500公里以上!

为了适配这些“巨无霸”,车企们也升级了配套技术:智己LS6增程版支持12分钟补能310公里,别克“真龙增程”用上了7.8C高倍率电池,宁德时代也计划“复活”8系高镍电池,专门供应这些大电池车型。

这数据,听起来是真给力,仿佛一周不用充电、不用加油的日子近在眼前。

增程车盲堆电池,成本、油耗、安全谁来买单?-有驾

然而,这“大”字当头,真的是万灵药吗?

我最近一直在想,这增程技术最初的“油电协同、高效节能”的初心,是不是在“电池容量竞赛”中,被逐渐淡忘了?

成本,是绕不开的坎儿。

你有没有算过,一个60kWh的电池包,比50kWh的贵了近万元!

那80kWh的呢?

大概率只能出现在顶配车型上,最终的成本,还是要转嫁到咱们消费者头上,购车门槛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就像古代的“厚葬”,花了大力气,最后是给生者添堵。

重量,是另一个隐形杀手。

电池越大,车越重,这就像人吃多了会长胖,跑起来自然更费劲。

有数据说,车重每增加100公斤,电耗就上升5%-8%。

我听说过一个例子:某款增程SUV,电池从40kWh升级到56kWh,车重增加了142公斤,市区馈电油耗直接从6.2L/100km飙升到7.8L/100km。

你说,这算不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矛盾的是,65kWh电池的增程车,纯电续航才400公里,可同级别纯电车用同等电量能跑620公里以上。

这能量利用率的差距,你感受到了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大电池,没好的能量管理,也跑不远。

增程车盲堆电池,成本、油耗、安全谁来买单?-有驾

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大电池包在底盘覆盖率更高,这挤占了传统增程车用于加固防撞梁和设置溃缩区的空间。

纯电车70%的起火事故源于底部撞击,这风险,在大电池增程车上同样突出。

还有些车型,用小功率增程器(低于100kW)匹配大电池,高速行驶时电量持续消耗,万一触发“跛行模式”,动力骤降,影响行车安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就像给一匹千里马套上一个不匹配的缰绳,它有力使不出,反而容易失控。

定位模糊,是最大的隐忧。

当增程车电池容量逼近纯电车型时,它原本“低成本+无里程焦虑”的独特优势就模糊了。

“油电互补”的特性被削弱,消费者不禁要问:既然都是大电池,为什么不直接买纯电车?

非要为一年几次的长途出行,多背负一个油箱和增程器的重量?

这就好比“画蛇添足”,本是好意,结果却显得多余。

那么,增程技术的真正出路在哪儿?

笔者认为,增程技术的未来,绝不应是电池容量的简单堆砌。

实践反复证明,核心在于系统能效的提升。

目前主流增程器油电转化率约为1L油发电3.4kWh,能量损失不小。

与其花大价钱去做大电池,不如把精力放在提高增程器热效率、优化三电系统能效管理上。

你看奇瑞鲲鹏增程器,热效率已达45.79%!

这种技术突破,才是增程车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古人所云:“夫战,勇气也。

兵,诡道也。”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妙的设计和高效的执行,而非简单的堆砌。

增程车盲堆电池,成本、油耗、安全谁来买单?-有驾

“技术的进步,从不是简单的参数叠加,而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回应与工程理性的完美平衡。”

增程车的电池竞赛,短期内或许能吸引眼球,但长期来看,只有回归“高效节能”本质,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况且,固态电池商业化已箭在弦上,预计2026-2027年落地。

这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增程技术的窗口期。

如果增程车企继续沉迷于电池容量比拼,忽视系统能效提升,最终可能被市场淘汰。

对于您,作为精明的消费者,选择增程车时,不必盲目追求大电池。

结合自身用车场景,选择续航与能效平衡的车型,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您觉得增程车电池容量多大最合适?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