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宜兴体育中心热闹非凡,“苏超”联赛吸引了2万多球迷到场支持。赛场外,无锡客运集团派出18辆大巴,接送了800多名球迷,这种赛事专线大巴成了不少人出行的首选。票价实在,往返只要39.9元,9个停靠站点直达赛场。大巴车窗上还画满了“苏超”13支球队城市的形象,增加了浓浓的情绪氛围,搭乘体验不仅是移动,更是一种“跟队”的乐趣。
其实,这样的改变不仅限于赛事。无锡从8月2日起,直接开通了直达上海外滩、杭州西湖、苏州古街、扬州大运河等七大热门景区的景区直通车。短短半个月,售票就超过1700人次,周末两天派出20辆车,火爆程度超出预期。这个春天未见的热度,让无锡客运集团的管理层心里踏实许多。扬州瘦西湖对江苏13个城市的市民免费开放,也带来了更大的票务需求,尤其是无锡到扬州的线路,两天就发了12辆大巴。
这股趋势不仅无锡在搞,宁波的步子更早。自6月17日开通了价格仅19.9元的宁波到杭州西湖直通车后,宁波公运集团陆续开出了13条直达沪苏浙热门景点的线路,来客中不乏年轻和亲子家庭,颠覆了人们对大巴乘客结构的固有印象。相比高铁的速度,大巴价格更亲民,尤其是能够直达景点,免去换乘麻烦,对普通游客来说很受欢迎。
不仅旅游,大巴还盯上了演唱会、采摘、海鲜市场各种热点。宁波公运集团专门为谢霆锋杭州演唱会开了直通车,“满座跑”,解决了跨城返程难题。上海也不闲着,刚开渔的启东吕四“海鲜专线”车票19.9元,马上抢光,连加班车票都半小时内被买完。以前卖得好的“杨梅采摘专线”同样是一票难求,显示出市民对这类定制化出行需求的旺盛。
面对高铁、网约车和私家车的竞争,传统大巴业务在长三角区域确实不太好做。过去沪宁线热门的班次,在高铁开通后客流锐减,甚至消失。交通业内人士分析,高铁拍马赶上,价格竞争的网约车和灵活便捷的私家车也挤压了大巴的优势。为了“活下来”,客运公司主打“走出去”的策略:从守在站里等客转为主动营销,开发“客运+旅游+赛事+医疗”多场景产品。
比如无锡客运集团的团队在开赛直通车前特意加入球迷群,了解需求,从行程难点到配套服务,都做了细致准备,甚至通过微信群和视频平台和乘客互动,紧盯用户反馈,实时调整线路和服务。宁波公运集团的微信社群有50多个,聚集上万人,直接面对旅客收集意见,让大巴线路更符合大家的需求。比如上海外滩直通车因游客建议从9点出发,上座率立刻飙升到80%。
无锡还开通了锡宜快巴,连接无锡和宜兴全程1.5小时,票价36元,打通了从机场到高铁站的交通瓶颈,还联合机场推出优惠服务,实现机票与车票联动,方便出行。宁波方面,面对高铁冲击,降价到49元抢市场,还开出了直达迪士尼乐园的专线,迎合了亲子游需求,反向拉动上海到宁波的旅游。
业内看好这种“第二曲线”,认为长三角的旅游资源丰富,城市距离适中,100到300公里的范围是汽车发挥价值的黄金地带。虽然直通车目前更多是“走量”,业界希望能培育成新的盈利产品,与传统班线抢占市场,同时也借助各种热点事件不断创新,带动城市间更紧密的联系。
从球迷热情的赛事专线,到海鲜市场的周末直达,客运大巴正悄悄变样,走出了一条主动寻找客源、情景化接驳的转型路。下个月无锡还将推出钱塘江观潮专线,期待“蹭热点”继续火下去,成为市民出游的又一选择。
这事你咋看?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