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

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大家买车越来越关注一个东西,那就是电池安全。现在新能源车铺天盖地,从柴油、汽油到电驱的变化,大家最怕的不是车跑不动,也不是车太贵,最怕的是电池出问题——着火、自燃,一把火光溜溜烧成铁架子。所以说,电池安不安全,直接决定了你敢不敢买这车,敢不敢天天开它。

我跟你讲,问界汽车在这方面是真的做得特别有一套。你看它家问界M9,那可是常年50万级新能源车销量第一。上市这么久了,交付出去的车就二十几万了,没怎么听说过电池自燃的闹心事儿。还有问界M8,也是40万级销冠,交付七万多台,这种份量,咱们说起来也得竖个大拇指。你可能会问,为啥它们这么牛,电池安全到底做了什么?

前阵子,张朝阳这位大佬去了一趟赛力斯超级工厂,不仅亲自看了问界的生产线,还和副总裁龚建勇一起搞了一场《张朝阳的物理课》,一边聊物理一边现场科普问界的电池安全到底有多硬核。老张学物理出身,说的话不带水分。

那么,问题来了,电池怎么会自燃?

其实,锂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起来不复杂。它内部有正负极,中间夹着一层隔膜,这个膜只允许锂离子通过,电子得绕一圈外部电路才能流动,这才有了电流。如果这层膜一旦坏了,正负极直接短路,就会发热,温度蹭蹭往上涨,最后烧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热失控。

热失控一共分三阶,第一步就跟温水煮青蛙似的,基本没什么动静;第二步就开始明显发热升温,稍微能感觉出来了,但还不算晚;到了第三步,那就是速燃阶段了,电池一秒变火球,你跑都来不及。所以所有应对措施,都得卡在第三步之前,不然都是事后诸葛亮。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但是,糟心事儿往往发生在怎么也想不到的地方,关键是挡住那一步隔膜的失效。隔膜会出问题,无非三种情况:机械滥用(撞击、挤压、穿孔),电滥用(过充、过放),热滥用(周围变暖,或某个电芯自己发热带坏隔壁)。你看,咱们常见的车祸、电池包底部被撞破,就是机械滥用;充电过猛,不按规矩放电,那就是电滥用;有热源渗透甚至自家电芯变异,都是热滥用。

那问界是怎么把这些坑都填了呢?张朝阳聊的时候特别细致,每一个环节都不让步。

先说机械滥用,这事儿最常见也最危险。问界直接在电池底下铺了块1300MPa的高强度钢护板,这钢材强度啥概念?都比好多车A柱硬了,所以撞来撞去、电池包都完好无损。这还不够,外壳还用高强度铝合金箱体,不仅轻,关键能被撞的时候变形吸能,力量不会集中在电芯上,减少挤压伤害。

而且,防线还没完。原本电池隔膜很脆弱,问界在隔膜上加了一层陶瓷涂层,大大提高了抗穿刺和机械强度。所以就算有穿透发生,一道护板一层铝壳一层陶瓷膜,三重保险,你说它结实到什么程度,基本就是铜墙铁壁。

说完物理防护,再说电池的过充过放,也就是电滥用。问界给每块电池配了超过100个传感器,每个参数(电流、电压、温度)都能实时监测,毫秒级反应,动静一出,BMS系统立马预警。同时,还有个7×24小时云平台,把你每次充电、放电的数据都拉出来存档,分析健康状态,预测老化趋势,有问题提前找到。充电不过充,放电不伤电池,风险提前规避。

再往后,就是热滥用。这玩意真要发生,最怕连锁反应,一个电池组出问题,烧着烧着“火传十组”。问界在这里用的是弄得像飞机航天那种级别的材料——纳米隔热气凝胶。那玩意真是黑科技,张朝阳都说,这材料的热导率特别低,传不动热。一个电池组起火失控,气凝胶挡着,旁边的其他组闻风不动,热量根本传不过去。再结合智能热管理系统,危险一出现及时冷却、智能排热,就算电池包针刺测试直接短路冒烟,也难见明火,更不会蔓延成大火球。

你要问这些措施有什么用,其实就是让每一次事故都变成“不出事就最好,真出事也伤降到最低”的状态。几个层次叠加后,安全不只是说出来的,而是每一条命都落实到细节里。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专注不仅体现在电池本身。问界还自发把碰撞测试速度从国标56公里/小时拉到80公里/小时,标准提升到2.5倍。要知道,这种正向碰撞测试的超标做法直接让问界M9拿下了C-NCAP(2021版)“超五星+”认证,创了行业新高。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车企嘴上说安全容易,做起来难。问界是主动把门槛拉高,把底线提到行业新标准。它不是被动符合政策,而是自己定义责任。产品不只是卖个配置,而是拿出诚意,与用户之间建立信任——你挑安全,它认真应对,你怕焦虑,它用黑科技逐层消解。

其实,到这里你也能想明白,为什么问界无论是M8还是M9,销量都能长期稳赢。市场其实最了解消费者的焦虑,问界就是用全套技术方案,厚厚保底,给用户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底气。

五层防护体系、航空级材料、智能云端守护、实时热管理,每一项不只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用户安心。从“合规”到“定义安全”,问界给行业搭起了一道新的门槛。如果说安全本来只是标准,只要求“不比别人差”,现在它变成了品牌的底线,必须“做到最好”。不把危险想当然,而是每个环节都提前算好预案,哪怕极端状况也有能力托住底线。

大家买车关心的不止是动力、配置、空间、更在乎的是能不能放心开、能不能安全到家。有的车企把安全当作宣传点,有的却当作责任。这种差距,消费者都能看得出来,也能用实际销量投票。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问界做的,就是把安全问题扛在肩上。“车是开的,不是看的”,品牌只有把用户的担心提前解决,才有资格谈未来。那些航天级材料、行业超标测试、全时监控云平台,说到底,都是为了让你不只买得安心,更开得安心。等到某一天,安全真的没有争议,科技也成为底线,谁还会犹豫自己的选择?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所以,回过头来看问界的策略,你会发现他们给用户的不光是“买车时的安全感”,更是“用车时的踏实”。从技术到管理,从材料到测试,每一步都没有退路,只有超越。真正的好车,不在于广告怎么吹,关键在于遇到危险你是不是敢相信它能挡住。这种责任,是用数据和时间堆出来的。

电池安全受关注,问界多重防护,销量持续领先-有驾

买车不光是挑马力、选颜色,也是选择谁值得信赖。问界把安全写在产品里,也刻进了自己的品牌底线。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