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

中国摩托车越南沉浮录:价格屠夫为何反噬自己?

2002年,越南街头每10辆摩托车里就有8辆贴着中国商标。重庆力帆、宗申这些品牌把日本对手打得节节败退,19.2亿美元的出口额让国内厂商笑得合不拢嘴。可谁都没想到,这场胜利就像越南雨季的暴雨,来得快去得更快。不到十年光景,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从八成暴跌至不足百分之一,日本本田的logo又重新爬满了河内的街道。

这事说起来像个黑色幽默。当年中国品牌能赢,靠的是把摩托车价格砍到日本车的三分之一。700美元对2100美元,越南老百姓用脚投票再正常不过。可后来输得这么惨,恰恰也因为价格——当中国企业自己人打起价格战,事情就开始变味了。最疯狂的时候,摩托车售价每个月能降70美元,相当于白送两辆自行车。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降价背后的猫腻很快显形。某家工厂把发动机缸体从铸铁换成再生铝,另一家干脆用回收橡胶做轮胎。有越南车主抱怨,新车骑了三个月就要换排气管,雨水稍微大点仪表盘就进水。2004年那起车架断裂事故更是致命一击,越南媒体连续半个月头版刊登伤者打着石膏的照片,标题写着"中国制造=定时炸弹"。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日本厂商这时候倒显出老辣。他们没跟着降价,反而偷偷做了三件事:把维修点从80个扩到300个,推出针对越南地形的防锈涂层,甚至给经销商配了会说越语的售后专员。当中国摩托车因为质量差被叫做"三年报废车",本田的二手摩托反而能在市场上溢价转卖。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最近越南要禁燃油摩托的消息,让中国厂商又看到机会。雅迪在越南北江建了专门防水的电池工厂,某国内品牌甚至研发出能爬坡的电动摩托。但河内摩托车商会的负责人私下说:"现在越南年轻人买摩托,先问的是能不能骑十年,而不是便宜多少钱。"这句话或许道破了当年失败的真相——靠便宜能打开市场,但想守住市场,得靠真本事。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市场从来不会给第二次机会,但总会奖励那些真正听懂它的人。

中国摩托越南溃败记:价格屠刀为何砍向自己命脉?-有驾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