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焕新款极氪001正式上市,零售价26.98万-32.98万元,限时售价25.98万-31.98万元。
这款猎装轿跑的焕新版全系标配900V高压平台、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系统,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570km。
但比起产品力的升级,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极氪001已经成为2024年全球每卖出10台猎装车就有7台是极氪001,并成为中国最快突破25万台交付的纯电车型、累计用户超30万的"猎装销冠"时,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从来不是它叫"001"还是叫"7系",而是这款车能不能解决续航焦虑、智驾能不能跟上竞品。
在新能源车市场,"命名混乱"这个老话题又被翻出来讨论了。
当极氪拥有001、007、X、MIX、7X、009、9X等一系列产品时,很多消费者确实会困惑:"我到底该买哪款?"
但更深层的问题是:车企真的需要改名,还是需要让每款车的定位更清晰、产品力更突出?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从极氪焕新001的上市,聊聊新能源车企命名背后的真问题。
说实话,极氪的命名确实有点"随意"。
2021年首款车叫"001"(猎装轿跑),2022年推出"009"(豪华MPV),2023年有"X"(紧凑级SUV),2024年又来了"007"(纯电轿车)和"7X"(中型SUV)。
2025年9月29日极氪9X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46.59-59.99万元,同时推出了全场景大五座车型"MIX"(售价27.99万-29.99万元)。
这一堆名字里,有三位数(001/007/009)、有字母(X)、有字母加数字组合(7X/9X)。
消费者第一次接触这些名字确实得琢磨半天:"001和007有啥区别?7X和9X又是什么关系?"
要搞清楚每个名字背后对应的车型定位,得花不少脑力。
这种"众星拱月"的命名方式看起来很厉害,但对消费者来说,记忆成本就太高了。
为啥极氪当初要搞这么复杂的命名呢?
业内人士分析,早期是为了"差异化"——数字加字母的组合看起来"高端科技感",比如"001"给人"开创者"的印象,"009"暗示"极致豪华"。
这种命名逻辑在车型少的时候确实有魅力,能让品牌看起来更有科技范儿。
但随着车型越来越多(截至2025年10月,极氪产品矩阵已覆盖轿车、SUV、MPV等8款主要车型),这种"随意起名"的弊端就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了。
消费者分不清定位,销售讲不清区别,品牌认知也被稀释。
你想买一款中型SUV,销售员给你介绍7X和9X的区别,得花半天功夫。
等等,还有个X,那X又是干嘛的?
这就像走进一家服装店,老板给你介绍起衣服的款号时,全是数字和字母的组合,你最后可能会被搞得云里雾里。
我的观点是:极氪的命名不能说"乱到无法理解",但确实缺乏一套清晰的逻辑。
比如你看特斯拉,Model 3/Y/S/X,即便名字看起来没啥规律,但消费者用一两次就能记住哪个是哪个。
比亚迪有"王朝系列"(汉、唐、宋)和"海洋系列"(海豹、海鸥),虽然名字多但品类区分明确。
理想干脆全用"L加数字"的方式,虽然看起来单调,但数字越大等级越高,这个逻辑一目了然。
极氪的问题在于:数字没规律(001是猎装,007是轿车,009是MPV),字母也没统一标准(X是SUV,7X也是SUV)。
这就像给孩子起名字,没有统一的思路,结果孩子越来越多,名字也越来越乱。
消费者每看一次都得重新理解一遍,长此以往,对品牌的印象就变成了"这家车企咋起名的啊,没点规律"。
既然说到命名,我们不妨横向对比一下新能源车企都咋玩这套命名游戏的。
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思路,每种思路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
比亚迪的做法很有意思。
他们分成了两个系列,王朝系列用汉字(汉、唐、宋、秦、元),海洋系列用海洋生物(海豹、海鸥、海狮)。
优点是名字有文化内涵,记忆点特别强,听起来也很有品牌调性。
你听到"海豹"就知道是海洋系列中的某一款,听到"汉"就能想到王朝系列。
缺点是消费者得先搞清楚"汉是轿车还是SUV",然后才能做决策。
这需要一个学习过程,但一旦学会了,下次就再也忘不了。
特斯拉的命名就简单粗暴得多。
Model S/3/X/Y,纯字母加数字,看起来特别高端大气。
但问题是这个数字和车型定位、价格级别完全没有对应关系。
Model S是旗舰轿车,Model 3是入门级轿车,但在字母和数字的排列上,S反而靠后。
Model X是SUV,Model Y是SUV,但两个都是SUV,价格和定位却差很多。
有人说这样会有歧义,但也有人觉得这样显得特别,显得与众不同。
蔚来的命名逻辑相对更清晰一些。
ET系列是轿车,ES系列是SUV,EC系列是轿跑SUV,用字母区分品类。
然后用数字代表级别,ET5小于ET7,ES6小于ES8,这个逻辑相对容易理解。
不过也有人觉得这种命名"太商务、不够个性",显得有点官方和生硬。
理想的做法更直接了当。
全系用"L加数字"(L6/L7/L8/L9),数字越大尺寸越大、价格越高。
这套命名最简单粗暴,一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
L9最贵最大,L6最便宜最小,消费者一看就能明白。
但缺点是"没记忆点",所有车都是"理想L几",听起来有点枯燥。
对比下来,极氪的命名确实没有统一规则。
但也谈不上"最乱",至少每款车都有独立的名字,不像某些品牌全是"XX Pro""XX Max"让人傻傻分不清。
关键问题是,当车型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没规律的命名就开始显现问题了。
其实数字命名不是什么新鲜事。
传统豪华品牌早就玩得很溜了。
奔驰用S/E/C/A级区分定位,宝马用1/3/5/7系划分级别,奥迪用A/Q加数字表示轿车/SUV。
这些品牌都有几十年的历史积累,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心智认知。
新能源时代,消费者对"数字背后的意义"更敏感,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数字越大等于配置越高等于价格越贵"的思维定式。
极氪既没有完全采用"纯数字递增"的逻辑(001到007到009跳着来,没有规律),也没有用字母明确区分品类(X和7X都是SUV但命名规则不同)。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消费者既记不住名字之间的区别,也理解不了背后的逻辑。
焕新极氪001的上市,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极氪在产品力上的真正追求。
这次焕新不是简单地改个外观、调整一下配置,而是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手术"。
从电池到芯片,从续航到智驾,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升级。
首先说续航。
焕新极氪001的CLTC纯电续航最高810km,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2024年全球猎装车销量近15万辆,光极氪001就卖了10万辆。
这意味着全球每卖10台猎装车就有7台是极氪001。
有这样的销量成绩,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就是续航到底能跑多远。
810km这个数字虽然不是业界最高,但配合极氪的充电速度,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竞争力。
充电速度才是焕新001的真正杀手锏。
支持12C充电倍率,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570km。
这意味着什么?
你出门前只需要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570km的续航。
换个角度想,一台普通的纯电车,可能需要充30分钟才能增加这么多续航。
10%-80%仅需7分钟,这个充电速度在业界确实没几个能比。
对消费者来说,这直接解决了最大的痛点——续航焦虑。
再说900V高压平台。
焕新001全系标配900V高压平台,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升级。
高压平台意味着更快的充电速度、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续航表现。
这不是一个小改小补,这是一个架构级的升级。
以前你得花几万块才能选装的配置,现在全系标配了。
智驾系统也是这次焕新的重点。
焕新001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系统。
这是极氪自主研发的一套智驾解决方案,硬件包括激光雷达和两个NVIDIA Orin-X芯片,算力达到508TOPS。
换成消费者能理解的语言,就是这套系统能帮你停车、能帮你在复杂路况下自动行驶、能帮你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关键是,这是全系标配。
你不用额外掏钱,就能享受到和配置最高的车一样的智驾体验。
这对消费者来说,就像买东西送了个大礼包一样。
价格方面,26.98万起的价格是什么定位呢?
在纯电猎装轿跑这个细分市场,26.98万是个什么水平?
对比小米SU7、比亚迪唐DM-i这些竞品,极氪001的性价比确实有优势。
而且叠加豪华进阶礼、随心选装礼和10000元超级置换礼,实际成交价会更低。
从数据上看,焕新001确实做到了"全面升级"。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升级都是围绕着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做的。
不是"我们想升级什么",而是"消费者最关心什么,我们就升级什么"。
焕新001上市后,车友圈的讨论非常热烈。
各种社交媒体、论坛、评测视频里,大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几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智驾升级为啥不给老车主免费OTA?"
有老款001车主觉得新车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加千里浩瀚H7,自己的车却要付费升级,心理不平衡。
这个问题代表了一个很现实的矛盾:新产品越来越强大,老车主的落差感就越明显。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品牌信任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极氪官方宣布了一个升级方案。
将为老款001、009开发基于NVIDIA DRIVE Thor-U平台的智驾升级方案。
11月启动用户众筹,使用者只需支付不超过15000元(001)或20000元(009)。
从数据上看,这个价格相比原来的方案便宜了不少。
但关键问题是,为什么不是免费的?
为什么是众筹模式?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一方面,新的芯片、新的算法、新的标定,都需要成本。
另一方面,这种众筹模式本身也是一种营销。
让老车主参与其中,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第二个问题是:"续航810km够用吗?冬天打几折?"
北方用户特别关心这个问题。
因为大家都知道,纯电车在冬天的续航会明显下降。
官方说是810km,但到了东北、内蒙古这些地方,冬天可能只能跑400多公里。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但焕新001用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570km,这意味着即使你在冬天续航下降了,充一会儿电就能继续跑。
你不用担心"一次充满要开很久"的问题。
可能充电20分钟,就能支撑你一整个下午的行程。
这种思路的转变很重要——从"我一次要跑多远"变成了"我能多快地补充能量"。
第三个问题是:"26.98万起的价格有竞争力吗?"
对比小米SU7、智界S7等同价位竞品,极氪001的性价比优势在哪?
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当下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
价格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竞争维度了,消费者开始看起了综合实力。
焕新001拿来比的是什么?
全系900V高压平台、全系标配智驾、全系激光雷达。
这些配置在同价位并不常见。
比如有些竞品的入门版本是低配的,高配才有好东西。
焕新001全系标配,这就是一个很强的卖点。
深层来看,极氪当前面临的挑战远比"命名混乱"严峻得多。
产品同质化竞争在加剧。
极氪9X官方指导价46.59-59.99万元,对标理想L8/L9、问界M9这些车。
但极氪9X坚持纯电路线,这群"里程焦虑重度患者"能被打动吗?
增程式SUV能跑1000多公里,纯电的只能跑600多。
这个心理差距怎么弥补?
就靠充电10分钟增加570km这样的硬指标。
智驾能力需要持续迭代。
虽然焕新001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但对标华为ADS、特斯拉FSD,极氪的智驾体验还有提升空间。
这是一个长期的竞争。
每个厂家都在投入巨资研发,没有人敢停下来。
老用户权益平衡更是一个长期课题。
焕新001上市后,老款001车主肯定会觉得"我的车配置落后了"。
这时候品牌需要通过OTA升级、置换补贴、服务升级等方式来维护老用户信心。
处理得好,老用户会成为品牌的拥护者。
处理得不好,就会变成网络上的"黑粉"。
从这些问题来看,极氪面临的核心挑战不是"怎么给车起个好名字",而是"怎么让产品力始终保持竞争力"。
名字再响亮,如果产品不行,消费者只需要一次试驾就能识破。
反过来,产品力足够强,就算名字再复杂,消费者也会记住它。
产品力才是最好的"名片"
从"极氪X/001/007"的命名现状,到焕新001的产品升级,极氪这次动作证明了一个很关键的认知:他们清楚地看到了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用户之所以买极氪001,是因为这款车能跑、能充、够聪明,而不是因为"001"这个名字。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
真正让消费者记住一个品牌的,是每一次试驾的惊喜、每一次充电后的安心、每一次OTA升级后的满意度。
焕新001用900V高压平台、810km续航、10分钟快充和全系标配智驾来重新定义猎装轿跑。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消费者用起来就能感受到。
命名体系只是品牌建设的"皮"。
真正的"骨"是产品力。
"魂"是用户口碑。
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早已不是"名字花哨就能赢"的时代了。
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看的是配置表、看的是实际体验、看的是用户评价。
极氪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款"极氪XX"都名副其实。
不管叫001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只要这款车能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能超越消费者的预期、能建立消费者的信任,那就是一款成功的产品。
能让用户"不迷路"的从来不是命名规则。
而是每一次试驾后说出的那句:"这车,没买错。"
这才是极氪真正需要追求的东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