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回算是认真动真格了,刚推出的新款“夏”,起步价定在20.68万,顶配车型还标配了激光雷达辅助驾驶功能,听起来够厚道吧?9月份销量数据也出来了,1467辆这个数字,乍看不算多,实际上对一款插混MPV来说,这状况确实摸着实情聊聊,后面还有更多细节值得关注。
这款车依然保持了老款的主设计没翻天覆地的变动,但颜色上做足了新花样,像“墨竹青”“鎏光紫金”这样的名字一听就有点意思,也不少人喜欢。内饰不光颜色换了一下调调,配置也调整了不少。尤其顶配的激光雷达加持,让它能实现城市领航、自动泊车等高级辅助功能,这在同级别里面算挺罕见的。
说到底,消费者关心的还是性能和性价比。新夏采取了两种纯电续航版本,分别是100公里和218公里的纯电里程,共有4款车型供挑选。动力部分继续搭载1.5T混动系统,电池容量加大后,218公里续航比之前多了38公里,这一改进对于满足日常城市短途代步的用车需求来说,确实看得过去。
但别看它起售价不高,要买顶配享受激光雷达和全套高端配置,价格上还是得多花不少钱。激光雷达版价格是直接往上拉了一截,这让不少人觉得“买车感觉被套路了”,毕竟有的中配车型配置倒还挺实用,像车载冰箱和座椅按摩,没激光雷达的舒适体验其实不差。却又和最低配形成鲜明反差,后者削减了电动尾门、后排遮阳帘等不少实用功能,差距确实有点大。
这事儿挺让人头疼的:纯电100公里的入门款“进取型”,配置上比“超越型”少里少外少了十几项,但218公里续航的“超越型”又增加了奇奇怪怪的功能,什么方向盘加热都算上了,搞得消费者选起来有点眼花缭乱。说白了,车型设置的分层和定价策略,反而让普通买家挑花了眼,难以一眼看清哪款才是真正划算。
顶配那款是真的下血本,有26寸的抬头显示、24个喇叭的豪华级音响、第三排还支持电动调节,不是一般MPV能比,但这些豪华配置全往顶配堆,价格硬是蹭高不少。其实这车的第三排座椅还能一键折叠,对那些上下学接送娃的家庭来说挺实用的,能轻松变出更大的载物空间。只不过,这好用的卖点没立刻让销量飞起来,9月也就卖了1000多辆,说明市场接受度还有待观察。
厂家说如果换车能优惠到19.68万,听着挺诱人,可实际落地价格估计没这么便宜。再说现在插混MPV都竞争激烈,别克GL8插混、上汽大通大家9的31超混都虎视眈眈,想靠性价比卡住市场颇具挑战。比亚迪这次加激光雷达,想借科技感吸睛,能不能真赚回用户认同,得看今后销量有没有起色。
你想想,顶配的激光雷达驾驶辅助会不会成市场新宠?还是被大家看作“噱头”多过“用处”?中低配的配置差距大,价格把控又细,普普通通的买家到底该怎么选?这堆配置分得浑身是坑,怎么才能帮人看清楚买哪款才实在?这其中掺杂了太多“选购陷阱”,不少家庭买车心态都不太明朗。
说到底,这车表现出的是当前插混MPV市场的一个缩影,配置上追求科技感和舒适度,但也拉开了不同用户之间的“拥堵”。通过顶配狂堆料秀大招,企图抢占高端差异化位置;用各种配置差异化定价留住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却又让局面变复杂。
消费者买个车,想省心能用得上,这不是最普通的诉求吗?可比亚迪给了这么多选项,反倒让人挑得累。况且,激光雷达这东西,目前在我们这块儿市场还不算普遍,服务网点、养护成本、软件升级怎样?这都影响着购车者的抉择。
不仅是这款夏,整个市场都折射出一个事实:当下新能源汽车的配置越来越丰富,反而没有让买家更省心,反而把选车变成一门技术活。这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买车本来是件买得舒坦的事,搞成了选配置时头大如斗的苦差事。
你搞清楚价格体系、适合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才不至于买回了不适合的“花里胡哨”配置。像这款夏,拿捏好买入门还是上顶配,真心需要点智慧和耐心。激光雷达能不能成为它销量突破的加速器?配置细化陷阱中,普通人又该如何理清选项做决定?
这些问题是不是也困扰你?你买车时是怎么抓住重点,避开“花样配置陷阱”的?你觉得激光雷达和智能辅助驾控,到底是实打实的安全帮手,还是厂家捞钱的噱头?欢迎分享你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让我们一起聊聊,这类配置在咱们实际生活中的价值究竟几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