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行本来想痛痛快快撒个欢,结果现实却给大家赏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开着电车,自驾高速,先是被路堵到怀疑人生,后面又被充电桩排队搞到人都麻了。
你以为高速堵车才是真正的挑战?真要细品起来吧,服务区的充电桩才是假期最难攻克的关卡——说是“充电比吃饭还难”,一点不夸张。
这事到底怎么闹起来的?咱不就图个节假日阖家团圆,顺带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可万万没想到,等充电的队伍都能玩“叫号”了……你就说,心态大崩不大崩?
坐标九月三十号晚到十月一号凌晨,这几个点儿,出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深这些大城市,高速上成片的服务区里,能看见车主们一边端着手机刷微博一边“蹲守”充电桩。
有人三小时才轮到他,有人干脆是四小时起步,充电队伍拧成麻花,桩口的师傅都快喊破嗓子了。
排队的号码都能打出个一长串,光是听见“叫到49号了!”就差一首《数鸭子》配乐。
这位辰女士,广州出发,回湖北老家,一家人以为赶早不堵,结果呢,七点半进湖南某服务区,面前一堆十几辆车在那儿排着队,号都叫到天黑,充电入口两口人守着,师傅现场开麦喊号,一辆车起码要喂饱40分钟。
你说高速上新能源车主们都多能熬?等仨小时才算充上,再花一小时充满,活活磨掉了四个小时,只能一边安慰自己“错峰出行,啥都要碰运气”。
越到国庆临近,出城车流也是一浪接一浪,电车排队充电的队伍,跟过节抢火车票差不离,有人甚至在北京的京哈高速排到了六十多号!
排队像抢春运票一样难,充电比加油还靠人品,这不是段子,这是活生生的真实场景。
咱如果不愿意下高速找充电站怎么办?有车主直言:“出去找路还得折腾,况且下了高速也未必有地方能插得上头,还得继续排队。”
这理由说得也挺实在,高速外充电站虽多,假期里也闲不下来,都在抢赢一口电,何苦折腾?
也有混动车的主儿在现场挤队,“加油站照样人满为患,”理想车主说,“电便宜是一个,但加油更贵,等电也比等油划算。”
中国充电联盟还发了个数据,2024年这一年,全国一口气增加了85万多个公共充电桩,总数飙到三百五十多万个桩头,全国6000多个高速服务区覆盖率打到了将近百分之九十七。
咋听着挺牛,感觉全国各地“电满满”,但现实嘛,节假日排队现象还是扎心,尤其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出行高峰横扫一切,排队等充电桩依然是“常态”。
国家电网那边的智慧车联网平台做了个预测,说国庆期间,得有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大家家里闷着电车,心头都在算计:“到底啥时才插得上?”
交通部和能源局也合着发了数据,国庆高速电车充电量破了7200万千瓦时,平均每天就得消耗一千万千瓦时。
全国高速日均电车流量约1250万辆,占了总流量的近二成,比去年多出来三成,等于这个假期,大家都在“卷出城,卷充电,卷归家”。
再看区域战况,江苏、浙江、安徽这仨,创了历史新高,江苏每天出行新能源超过72万辆,这架势估计把充电桩都累坏了。
那问题来了,为啥高速上的充电桩会撑不住?罪魁祸首只有一个,假期“潮汐”,瞬间爆发式车流,把日常闲得发慌的充电桩突然推上了风口浪尖。
平时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用的人一只手数得清,节假日爆发就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平时是“门可罗雀”,假期是“万人空巷”,缺口巨大,供不应求,活脱脱给新能源车主添堵。
这事咋破?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韦福雷开了药方:“短期内可以上点机动设备,比如移动充电舱、充电机器人啥的,解决最后一公里。”
这种玩法像是摆摊卖煎饼,能迅速补位,但只能救急,根本还是要加快充电桩的建设,不然小修小补也是隔靴搔痒。
韦福雷还建议:“运营商要雄心大一点,别光想着收充电费,可以结合服务创新,比如搞个便利店、卖咖啡、开个小卖部,赚点外快形成收益互补;政府要加力,税收财政稍微撒点花,促进社会资本提前布局,这样大家才能过个安心假期。”
说到底,充电桩只要建够、运营跟得上,满地的电车也就不会互相“卷号”抢插头了。
当然,现实又不是只看“数据爆表”,这过程肯定有不少问题:有人吐槽停留时间拉长、沿途充电桩坏了一大半、车主在烈日下守着桩头,看着别人充完再继续等,哪怕眼前一堆新能源政策,没真正落地也等于“嘴炮”。
当下新能源车跑得多了,服务区电桩数量显然跟不上大家的需要。
城市里充电桩建设算是勉强过得去,但高速上的配置就真不是一个级别——春节、国庆这样的节假日,大家都出门把桩扑满,平日却是半死不活,导致桩的使用率极不均衡。
还有专挑假期出城、返程密集的时段,9月30日、10月1日是出城高峰,10月6日、7日是返程高峰。
没赶上错峰的,直接就是“充电爬大山”,沈海、长深、京沪高速更是“战况惨烈”。
有网友调侃说,“假期就是充电桩把人卷成‘电池精’。”
这问题放在一线城市尤其明显,北上广深的假日出行需求量暴涨,小充电桩被大潮水拍晕,看看排队的号码,后面没点耐心根本撑不到最后。
要说,有人建议自驾出门新能源车还是提前查好电桩的位置,最好多备一点应急方案,比如注册多个充电平台、准备小电池、每次都提前充满,尽量别让电量变成出行里的头号障碍。
另外,假期里路边的充电桩占用率高到离谱,城市外充电站选址也成了技术活,方便归方便,但要维护好也不容易,各种设备短路、系统宕机、队伍排得老长,时常见新闻说“充电桩又宕机、又故障”。
最无奈就是——假期充电桩成了“稀缺资源”,油车抢油、电车抢电,连混动车都不甘人后,大家都挤成了一锅粥。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见证了新能源发展的野蛮成长,也让大家实打实体会了一把“配套不及时”的痛苦。
解决办法归根结底还是“推进基础设施、优化运维机制、加强用户服务”。
比如增设服务区的快充桩,推出动态调度方案、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也可以探索更细致的用户分流措施——不同车种不同时间错峰充电、实时通知排队情况。
但落地层面,真要启用新设备,还需要各级部门的提前布局。
毕竟,目前的痛点是哪怕拿出官方数据,也难以掩盖实际体验里的鸡飞狗跳。
车主们在对着服务区的桩头大眼瞪小眼,各家平台也得加把劲,节前节后做足准备,配合政府补贴拉动产业链一条龙,才能慢慢缓解这场“电力饥荒”。
其实大家理解新能源是国策、绿色发展势头浩大,就差基础设施再扎实点,假期里全家出行才能不被堵到心梗。
打个比方,出门在外要能像手机充电一样便利才叫日子过得舒坦 ——可惜现在服务区还远没到“手机随手一插,电满满再出发”的水平。
假期里如果你是电车车主,只能认命,提前做好攻略,带够耐心和乐观,等电的路上或许能刷刷段子,顺便交个朋友。
说到底,这插头争夺战,其实映射出了新能源发展的阵痛,没啥大惊小怪,行业进步本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
愿以后国庆、春节都能“电随人意”,大家不再为充电而焦虑,不用苦苦“过五关斩六将”,出门在外,电够无忧,才是旅途最美的风景。
你假期出行路上有没有经历过“充电难”?队友们排过最久的队是什么体验?欢迎在评论里讲讲你的故事,分享下感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