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37秒,屏幕一闪,预售破万。
我愣了半杯咖啡的时间,何小鹏丢下一句“下周见”。
像第四节刚开场,对面突然扔进一个三分,比分瞬间刺眼。
重要不重要?
很要命。
预售是情绪,交付才是体脂率,藏不住的那种。
我先把“比分牌”贴墙上,免得有人说我跑题:主动升降尾翼选择率75%,820km那一档拿走45%的票,一二线城市下单七成,老车主复购六成。
数据像弹幕,呼啦啦盖住脸。
这阵仗我见过,2020年首代P7刚出来那会儿,我夜里两点蹲电梯口写稿,敲字声都带节拍。
四年过去,大家从“新势力少年团”毕业成“中年项目经理”,情绪还在,戒心也多了点。
先不谈续航,我想盯住尾翼。
这玩意儿在车评视频里像慢动作的扣篮,按键一碰,尾部起伏,观众直接交“啊”的一声。
为什么四分之三的人要它?
因为人类就是这样:能看见的变化比后台的算法更让人心安。
你给我算力我感谢你,你给我看得见的动作,我买单。
有人问这小心思值不值钱,值。
值在它把“掌控感”变成了肉眼可见的反馈。
问题也在这:热门选配就是供应链拉伸测试,批次稍一不稳,论坛里“异响”两个字就能组队冲榜。
镜头往回倒一格,我在地库偶遇一位老P7车主,后杠有道痕,他说别拍,等下周OTA完我再秀你新功能。
那一笑,比任何广告都重。
复购六成,大多数品牌梦里都想要。
但复购也最挑剔:方向盘回正的速度、刹车初段的虚位、城市NGP在早晚高峰的犹豫——这些你写进PPT没人看,开过的人一脚就知道。
车这东西,靠的是肌肉记忆,骗不了。
再把球扔远一点。
为什么6分37秒能破万?
我看三只手在使劲:一是品类空档,Model 3的节奏收了收,轿跑姿态的“情绪价”被留了出来,小鹏把车味子端上桌;二是权益锚定,上市前锁权益,等于给用户心理预期打个补丁,“不抢就亏”的那口气压住了;三是口碑复利,服务网络、OTA节律、事故理赔这类枯燥事,几年慢慢攒,今天集中兑付。
复制配置很快,复制时间,难。
接下来会掉链子吗?
这问题像烫手山芋,还是要接。
冬季能耗是第一关,东北朋友的车群聊说话最直,电量掉得快不快,一眼见分晓。
第二关是城市NGP的决断时间,路口复杂,车如果总“想一想再走”,人心就凉一半。
第三关是座舱稳定性,App卡一次,耐心被卡掉十次。
别问我为什么这么现实,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只有工程师半夜抓log。
820km为什么最热?
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用户在用钱买一个“可预期”。
高温空调、低温衰减、拥堵挪车,实际使用把官方续航削一圈,800这条线给了心理缓冲。
工程侧的难点也跟着来:热管理、能耗曲线、长期衰减。
做不好,两年后会被自己打脸。
做得好,二手残值榜自己会说话,这比任何宣传管用。
价格刀法这事,我不猜大起大落。
常见的路子就两条:要冲量,把价格打到“甜点区”;要稳盘,用权益堆出“总成本等效”。
对于复购老用户,真正在乎的是尊重感——提车礼到不到位、软件权益兑不兑、交付期透明不透明。
你只要把话说直,把账说清,火气就小一半。
网友像放大镜,盯芝麻的同时也盯手抖没抖,别怕放大,就怕遮遮掩掩。
我习惯把车圈当系列赛。
G1是预售,G2看产能节拍,G3看冬天,G4看售后和保值。
每一场对手都不一样:舆论、工厂、天气、二手市场。
很多品牌倒在看不见的那关——售后。
配件到货周期、事故车维修通道、救援覆盖半径,这些都不上热搜,但真能决定你的复购率。
预售火爆是一回事,把火收住不把用户烫着,才是功夫。
有人在评论里拿Model 3的“当年”来对比。
我懂这心情,找个历史坐标方便沟通。
但坐标像尺子,量得准也会扎手。
交付一旦慢半拍,服务一旦掉线,这把尺子就会变成刺。
体育里没有永远的战术,勇士靠三分立王朝,几年后全联盟都会投,比赛又回到防守和篮板。
车圈也一样,智能堆到天花板,下一步比的是机械质感、能耗稳定、服务密度。
这些活不显眼,赢在持久。
我插两段小场景,留给你想象。
第一段,夜里下高架,尾翼升起,风声被压低,车灯把护栏洗得干干净净。
副驾驶的人把歌音量调小,问一句:这车挺稳。
第二段,白天高峰,城市NGP接管,前车突然变道,系统轻点刹,人没晃,车也没吓人。
这两段要能稳定复现,别说段子,用户自己写诗。
战术层面再抠几刀:底盘设定要有“路感不过分、余震干净”的取向,制动系统前后配比别贪“初段灵”,紧急制动姿态稳是命。
转向回正速度得跟人手部节奏贴合,别抢戏。
智驾上,路口左转的判断窗口要更“像人”,犹豫次数降下来,整体体验分数自然上去。
数据上给个可量化的KPI:城市复杂路口介入后的人为接管率,连续OTA能不能把曲线压低到一个舒适区,这是成败指标。
行业背景也得摆桌上。
补能网络在一二线城市密度够,七成订单落这儿不是偶然。
三四线的机会在哪?
渠道和服务半径,这两样补上,明年的曲线会更好看。
别忘了安全感这件事,新能源车主对“时间”极其敏感。
你说配件一周到,用户心里是“那我通勤怎么办”。
这不是情绪化,这是生活。
写着写着,朋友给我发截图,说他卡在电梯十分钟,出来第一件事下了P7的预售。
他问我冲动吗。
我回他:像抢球鞋,冲就冲吧,记得看尺码。
尺码就是信息对称:上市价、权益、交付期、冬测表现、售后覆盖。
这五样摆明白,你买得更稳,我写得也更稳。
就说到这。
下周见,我打算去门店蹲一下午,再跑一条夜路。
你要是已经锁单,来评论区留个城市,我替你留意服务网点。
你还在观望也别急,等第一波车主冬天晒成绩单。
到时我们再聊一题:零下二十度,谁的电量脸色更好看?
我把位置留着,你上不上场由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