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Jeep这个牌子,很多朋友肯定不陌生,尤其是那些喜欢车、向往越野的人。
在不少人的记忆里,Jeep就代表着硬派、自由,开着它就好像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可就是这么一个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品牌,它的合资公司广汽菲克,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走到了破产清算的结局,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掰开了揉碎了看,其实每一步都埋着隐患。
时间回到十多年前,那时候国内的汽车市场,硬派越野车是个稀罕物。
我们自主品牌当时造的车,可能在耐用性和精致感上还差那么点火候,满足不了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的需求。
就在这个时候,Jeep的第三代牧马人以进口车的身份进入了中国。
这款车可不一般,它不像以前的越野车那样纯粹是个“工具”,而是第一次正经考虑到了日常使用,能舒舒服服坐下四个人,公路开起来也不再那么颠簸。
最关键的是,它翻山越岭的看家本领一点没丢。
这一下就精准地打动了当时国内一批有消费能力,又向往“诗和远方”的群体。
那会儿,开一辆牧马人去趟西藏,发个朋友圈,就好像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所以,尽管当时它要卖四十多万,绝对算得上是高价,但根本不愁卖。
因为它卖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感觉,一种能让你从都市水泥森林里暂时逃离的精神寄托。
它的成功,其实也给后来的中国品牌上了一课,你看现在卖得火热的坦克300,就很有当年牧马人的影子,既能让你去野外撒欢,也能在城里赚足回头率。
眼看着进口Jeep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作为合作伙伴的广汽集团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广汽很早就和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但一直生产的都是些在欧洲市场已经不太吃香的老车型,在国内反响平平。
后来,机会来了,菲亚特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而Jeep正是克莱斯勒旗下最值钱的品牌。
这么一来,广汽就顺理成章地提出,要把Jeep这个金字招牌拿过来国产。
广汽的想法很简单,Jeep在国内名气这么大,国产后价格降下来,那销量肯定要起飞。
但是,外方的算盘打得更精。
他们觉得,像牧马人、大切诺基这种高端车型,作为进口车卖,利润非常高,没必要国产化来分薄利润。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广汽菲克可以国产Jeep品牌,但只能生产自由侠、自由光这类定位相对较低的城市SUV。
至于能赚大钱的牧马人和大切诺基,还得继续保持进口身份。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起来似乎是商业谈判的正常结果,但从事后来看,这几乎是为广汽菲克的失败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国产化的大门一开,顶着Jeep的光环,广汽菲克推出的自由光和自由侠在上市初期,销量确实还不错。
特别是自由侠,小巧个性的外形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但是,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首先,产品定位就出了大问题。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Jeep这个以越野闻名的品牌,被迫放下了身段,把国产车型完全定位成了城市SUV,甚至为了拉低价格,还推出了两驱版本的车型。
这就很尴尬了,Jeep的铁杆粉丝觉得你“背叛”了传统,不再纯粹;而普通家庭用户在选择城市SUV时,会拿你跟丰田、本田这些老牌选手比,一比就发现,Jeep在油耗、可靠性方面并没有优势。
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
更糟糕的是质量问题,为了控制成本,国产Jeep用上了菲亚特方面提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比如那台备受争议的9AT变速箱,换挡逻辑混乱,还有那台1.4T发动机,烧机油的问题非常严重,比当时的大众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甚至闹到了被央视点名批评的地步,严重损害了品牌的口碑。
除了产品自身的问题,广汽菲克还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中国SUV市场的黄金爆发期是在2010年到2015年左右,但广汽菲克因为外方股东整合等原因,直到2015年才正式推出国产车型,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
为了追赶销量,完成外方定下的销售目标,广汽菲克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手段——降价和压库存。
自由光和自由侠的价格一降再降,虽然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也彻底拉低了Jeep的品牌形象。
同时,他们还疯狂地给经销商施加压力,把大量的车压在经销商的仓库里。
当时广汽菲克的库存系数一度高达7,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行业内通常认为库存系数超过1.5就是警戒线了,7就意味着经销商每卖出去一辆车,库里还积压着七辆,资金压力巨大。
这种做法既伤害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也得罪了销售渠道的合作伙伴,可以说是饮鸩止渴。
在2017年,广汽菲克通过这种方式勉强完成了年销22万辆的目标,但这成了它最后的辉煌。
从那以后,销量就开始断崖式下跌,每年都以超过40%的速度下滑。
到了2022年上半年,情况已经惨不忍睹,6个月总共只卖了1861辆车。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场堪称闹剧的公开决裂。
2022年初,Jeep的新东家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布,要增持在广汽菲克中的股份到75%,并声称已获得广汽同意。
结果当天晚上,广汽集团就发布公告明确否认,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两个大集团之间如此缺乏沟通,矛盾公开化,也预示着这段合作彻底走到了尽头。
不久之后,广汽菲克便宣布停产,并最终进入了破产程序。
如今再看Jeep在中国的这段经历,不禁让人感慨。
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产品定位的摇摆,有质量品控的失守,有市场时机的错失,更有中外双方在合作中的同床异梦。
但归根结底,是它没有跟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理性,他们需要的是智能化的体验、可靠的品质和实实在在的性价比。
而我们的国产品牌,比如长城、吉利、比亚迪等,恰恰在这些方面做得越来越好,推出的产品不仅有竞争力,也更懂得中国人的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个还想靠着老旧技术和品牌光环来卖高价的外国品牌,被市场淘汰,固然可惜,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