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5年第39-40周(9月29日-10月12日)国内市场上市新车汇总,涵盖豪华、合资、自主及新能源领域的重点车型,结合市场定位与技术亮点梳理如下:
一、豪华品牌:高端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1. 长安林肯航海家启航版
售价:30.58万元(全款一口价24.59万元)
核心亮点:作为年度改款车型,延续2.0T高功率发动机(192kW/390N·m),匹配8AT变速箱。新增林肯老车主置换/增购1.5万元补贴,标配23.6英寸贯穿屏、Nappa真皮座椅及前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功能,主打美式豪华与舒适体验。
2. 极氪9X
售价:46.59-59.99万元(置换后限时45.59-58.99万元)
核心亮点:极氪品牌全尺寸旗舰SUV,采用2+2+2六座布局,第二排配备双零重力座椅。搭载浩瀚超级电混系统,支持900V高压架构,系统综合功率达1030kW,0-100km/h加速仅3.1秒。首搭70度6C混动电池,CLTC纯电续航380km,上市13分钟大定突破万台,增换购传统豪华品牌比例显著提升。
二、合资品牌:燃油车改款与智能化升级
1. 2026款上汽大众帕萨特Pro/途昂Pro/途观L Pro/威然
售价区间:17.99-40.28万元(一口价低至16.99万元起)
核心亮点:
帕萨特Pro:升级“端到端高快NOA”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提供1.5T(118kW)和2.0T(162kW)动力,双外观设计(商务镀铬/星空黑化)。
途昂Pro:中大型SUV,标配适时四驱系统,2.0T高低功率版(162kW/200kW),R-Line运动套件强化年轻化。
途观L Pro:中型SUV,顶配车型配备CDC可变悬架和HUD抬头显示,动力与帕萨特Pro一致。
威然:旗舰MPV,380TSI版本标配行政级第二排礼宾座椅,限时权益价低至19.99万元,性价比大幅提升。
2. 2026款别克昂科威S
售价:19.69-20.49万元(一口价13.99-14.99万元)
核心亮点:搭载1.5T发动机(155kW/270N·m)+9AT变速箱,配备eCruise辅助驾驶系统(含AEB自动紧急制动等12项功能),主打合资品牌中端SUV市场的高性价比。
3. 一汽-大众迈腾3000万辆臻选款
售价:17.49-20.69万元
核心亮点:纪念一汽-大众3000万辆下线的特别版车型,外观回归“B8”代经典设计,内饰配置向现款看齐,新增主驾驶12向电动调节座椅、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及蓝牙数字钥匙,动力提供1.4T和2.0T版本。
三、自主品牌: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全面突破
1. 2026款星途瑶光C-DM寰球版
售价:13.99-18.99万元
核心亮点:搭载1.5T插混系统,CLTC综合续航1400km,纯电续航提供120km、200km、210km三种选择,百公里加速最快4.26秒。车机内置高通骁龙8155芯片+雄狮Lion5.0系统,支持CarPlay/HiCar互联,权益总价值至高6.5万元。
2. 新款吉利星愿
售价:6.88-9.88万元(限时6.58-9.58万元)
核心亮点:基于GEA新能源架构打造的纯电车型,后置单电机提供58kW/85kW两种动力,CLTC续航310km/410km。新增香颂紫和可可米配色,标配50W风冷无线快充、双区语音对话及750版高德地图,主打年轻家庭市场的高性价比。
3. 长安启源Q07天枢智能驾驶辅助激光版
售价:15.68-17.68万元
核心亮点:搭载激光雷达+全彩DLP投影大灯,支持高阶辅助驾驶。配备15.4英寸可偏转中控屏、12.8英寸副驾娱乐屏及CDC魔毯悬架,动力参数未公布,主打智能化与舒适性的平衡。
四、市场特征与趋势分析
1. 新能源主导市场:
本周上市车型中,新能源占比超60%,极氪9X、星途瑶光C-DM、吉利星愿等车型均以电动化为主打。合资品牌则通过改款燃油车升级智能化配置(如大众Pro系列的NOA系统),试图缩小与自主品牌的差距。
2. 价格下探与权益优化:
合资品牌普遍推出“一口价”策略(如帕萨特Pro一口价16.99万元起),自主品牌则通过置换补贴、免费选装等权益提升竞争力(如星途瑶光C-DM权益价值6.5万元)。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反映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3. 智能化与场景化体验:
高阶智驾系统(如大众IQ.Pilot)、大算力芯片(如极氪9X的Thor-U芯片)及本土化功能开发(如吉利星愿的方言识别)成为差异化竞争焦点。自主品牌在智能座舱和用户运营商的优势进一步巩固,而合资品牌仍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如Momenta),导致体验割裂。
4. 细分市场精准定位:
高端市场:极氪9X以六座布局和超千马力性能冲击传统豪华品牌。
家用市场:吉利星愿、星途瑶光C-DM通过长续航和高性价比吸引家庭用户。
商务市场:大众威然、迈腾臻选款强化配置与品牌溢价,瞄准公商务需求。
总结
本周上市新车呈现“新能源主导、智能化竞争、价格策略分化”的特征。自主品牌凭借技术积累与用户运营持续扩大优势,合资品牌则通过改款与降价试图守住基本盘。随着消费者对电动化与智能化需求的深化,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向核心技术(如电池、芯片)和生态整合能力倾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