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竟然能赚12亿!这是九号公司最新交出的成绩单。要说这家企业的横空出世,还真让不少人刮目相看。放到“内卷”得发红的电动车市场里,九号的这波操作可谓是一场典型的“杀出重围”案例。
路边那些会连网、语音导航,还能远程锁车的电动车你见过吧?这正是九号带来的“黑科技革命”。数据显示,九号仅2025年上半年营收就突破了117亿,同比增长近八成,尤其是电动两轮车业务,销售239万辆,实现收入68亿元,同比翻番。这等战绩,直接把它推到市场份额的第四位,仅次于台铃,但已经足够让雅迪和爱玛这些龙头巨头开始侧目。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多年来被传统品牌牢牢掌控的江山,九号到底是靠什么硬生生撕开了一条口子?
故事得从头说起。九号并不是一夜暴富的幸运儿,而是一步步踩着时间节点“拼”出来的。从最初卖平衡车、小米代工厂开始,它在智能移动领域摸爬滚打。2015年收购Segway,无疑是它的点睛之笔——拿技术、拿专利、拿全球渠道,这一步棋直接为后来的国际化埋下了重要伏笔。本来被贴上“小米光环”的标签,但九号硬是通过持续自研和品牌升级完成逆袭,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
其他品牌还在比续航、打价格战时,九号已经快速换道,凭借智能化杀入年轻人的圈子。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智能功能,比如一键启动、AI远程操作、倒地报警,正好戳中了消费者“要炫酷、要好用、要好玩”的点。说白了,年轻人买它,不仅是为了从A点到B点,更想拥有一种“生活方式”。
“电子骑行的苹果”不是白叫的。调查显示,83.7%的消费者偏向智能化产品,18-25岁群体更是“无智能,不消费”的主力军。而九号正好在这场审美与体验的转型潮流中,踩对了点。
不仅在产品上下功夫,九号还在渠道上玩出了别致的花样。推行“线上线下同价”,能有效保障价格一致性,同时让经销商分润。这么一来,卖一台车,谁都赚钱,不会出现什么“线上抢线下、价格打架”的内耗现象。而且它的目标远不止电商平台,截至目前,九号国内门店已近8700家,直逼“万店计划”。
当然,“黑马”想走得更远,光靠一时的火爆还不够。市场开始触顶是一方面,智能硬件领域的竞争也在加剧。雅迪和小牛都在补强智能化产品,躺吃老本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更何况,用户买单容易,忠诚难留。买了车,后续的使用体验如何,能不能抓住人心,全看服务了。
九号也不是没看清这些挑战。它居然琢磨着把自己的产品加持到安全驾驶体验上,办起“驾校业务”,对新手提供一对一培训,这波操作不但吸睛,还把产品的安全价值提升了不少。别说同行服不服,反正消费者是开始买账了。
此外,它还有一张国际化的底牌。得益于早年收购Segway积累的渠道资源,九号的全球化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在欧美市场和东南亚这些需求旺盛地区,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总收入的38%,已经成为它业务的重要增长极。
回头看九号的成功,其实不光是聪明的营销和技术策略。更重要的是,它从用户思维出发,把用户体验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放在核心位置。短期来看,政策红利和智能化热潮带来了业绩爆发,但未来能不能转化为长期稳定的增长,才是九号真正的考验。
从行业搅局者到逐步迈向领跑者,九号还在路上。脚下这条“智能+体验”的赛道长且陡,谁更早意识到用户的体验需求,谁就能笑到最后。你觉得呢,九号这匹黑马,能否在未来真拿下王者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