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北汽新能源新款享界S9公示,我还有点懵——毕竟这款车我前阵子才在试驾过,一直觉得它在同级里算中规中矩,而且那套增程没啥大惊喜。可这次改款涉及的内容,还是让我觉得有点意思。
先说车尾灯。以前享界S9尾灯设计有点平淡,明显没做到靓眼,不管是同价位的合资还是国产,差距挺明显。现在新款加大了尾灯面积,设计更大气,这其实不简单。尾灯不光是美观问题,这还是产品调性的传达。跟我一个在江淮卖车的老朋友聊过,他说:尾灯设计直接影响消费者第一感觉,尤其新能源,大家更敏感。毕竟跟燃油车不一样,买新能源,车灯往往是最直观的科技感输出。新享界S9用更大尾灯,说白了,就是要证明自己是科技派,还能被那些换车频率高的年轻人关注不是?虽然具体多大,官方没给数字,我凭感觉增幅应该在15%-20%左右,算是挺明显。
讲到智能辅助,硬件升级我觉得才是这次改款的核心。新增左右+车尾固态激光雷达,让享界S9的智驾硬件配置向兄弟车享界S9T看齐。激光雷达一直是技术墙,别看外行人说L3没普及,这种硬件级升级可不是随便玩玩的。说到激光雷达,我经常拿它跟3D打印机对比,研发流程其实挺像——成品出来前,调试一堆传感器,兼容性极难掌控。况且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之间的博弈很有趣:它俩是互补,也是竞争关系,用对了是金刚钻,搭配不当就是累赘,和我朋友经常说的供应链黑科技的拉锯战一样。别忘了当初享界S9智能辅助的硬件配置并不算顶尖,这次补齐硬件后,准L3的能力确实可以期待。
我得承认,之前说享界S9驾乘体验有肉眼可见的提升那话,有点夸张。新款空间变大了,这是真的,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体验时空间数据是后排腿部大约930mm,这次官方没公布,但感觉起码多了30-40mm,坐进车里感受更宽敞一点点(样本少,不代表普遍认知),升级的舒适感的确得分。可智能驾驶升级能带来多大实际驾乘体验变化?我需要再多观察,毕竟当下辅助系统和体验还有很大内部差异。
价格层面,我猜北汽大概率会参考现有享界S9增程的价格体系进行调整。说实话,我理解不少车企这个动作是想用升级缓解新能源市场的价格战,但具体价格浮动,确实不好一言以蔽之。毕竟新能源车保值率身体还没站稳,这种升级后加价多少消费者买账,也难说。打个比方,我粗略算了下,享界S9增程版官方指导价大约在18万-22万元区间,升级后的车型如果涨个1万块,算百公里成本——(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对这次改款的期待有多大?毕竟享界S9从最初推上市到现在1年多,产品还在升级。你觉得那些加固态激光雷达的硬件,能不能真改变驾驶者的信心?或者只是车企展示技术肌肉的一个动作?我有点怀疑,但又想看到实车带来的差异。毕竟当面和4S店销售沟通时,他说:新款享界S9能用固态激光雷达,我们把它当成旗舰了。
写到半路,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在用的增程版享界S9,有次他吐槽充电慢,说:干脆买纯电的别增程,省得那么复杂。我当时没多想,按理说增程是缓解续航焦虑的最好方案,但细想想,他说的可能有理。增程版本虽然适合长途,但网络差、冬季电池性能衰减大,这些都加重了使用复杂度,凯迪拉克CT5的增程版本情况也是类似。可能增程技术再提升,用户体验还需要时间打磨。
顺带提一句,享界S9升级了的智驾硬件,是不是意味着车载的电子结构也得跟着升级?我没看到详细电控架构介绍,感觉这像是一次小幅度断代升级。为了兼容激光雷达,电子系统得重新整合一遍,还有测试重跑,供应链压力不小。听说这类电子芯片近期缺货,北汽新能源能顺利拉通,是硬实力,不是光凭卖点蹭热度。
最后想问,这种全面升级版新车推出来,除了硬件,软件体验能跟得上吗?激光雷达多了,算法优化跟不上,那就尴尬了。市场上的同级对手,比如理想L9和比亚迪汉EV,它们的软件迭代速度很快,用户体验提升明显,享界S9能抗住吗?对了,享界S9的新智能辅助系统的操作界面和用户交互有没有变化?我还没见到内饰实拍,心里有点小期待。
对了,忘了说一个细节。我上次试驾时,发现享界S9的中控屏幕玻璃反光挺厉害,阳光直射下基本看不清操作内容,用户吐槽不少。新款改进了吗?这类细节才是决定日常使用体验的关键啊。或许换个角度,产品升级别光看硬件,体验还得从小东西抓起。
算了,这些先放那儿。我倒是更好奇,大家平时关注一款新能源车,到底是不是更看重那种硬核升级或者更倾向价格实惠?还是说,只要升级了激光雷达,就觉得车更香?这些问题其实挺复杂,不过聊着聊着,也更觉得汽车这行,好像永远不会太简单。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