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眼下国内新能源车市,风头正劲的还得数华为鸿蒙智行体系旗下的问界品牌,最近这M8纯电版横空出世,直接把网友们的兴趣值呼啦一下就拉满了,对吧?
但这定价一公布,你细细琢磨,真的有点悬!
你说三十五万九千八一台起,低配居然塞了个227kW的单电机进去?
乍一看还挺“凶悍”,再一瞅同级选手,人家理想蔚来啥的基本都是双电机了,M8这波操作算不算有点“显摆性价比”还是另有玄机?
咱先别急着“上手”,好歹先来个全方位体检——车型有Max+长续航、Max+四驱跟Ultra四驱版,五座和六座分别报价从35.98万一直阶梯到44.98万,咳咳,不便宜啊兄弟!
车身数据也不含糊,5190mm的长度和1999mm宽度,轴距干到3105mm,说大确实是够大,近两米宽的车停个标准车位都要悠着点,气场拉满没得说。
核心动力这块,分为两驱和四驱,低配版后驱单电机227kW,高阶四驱则是前160kW加后227kW的组合,并且电池无论哪一版都用上了100kWh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这电热召唤术全家桶给得倒还挺爽快,续航想必不少铁粉已经搓手期待了。
要说辅助驾驶,那也是华为家的王牌,M8配了ADS 4,两颗激光雷达、五颗毫米波雷达、十二颗超声波雷达一起工作,为你保驾护航。
和新出的问界M9比起来吧,M8配置上略有收敛,但价钱也亲民了不少,意思是你要那“满汉全席”,就加钱上高配,追性价比就图个标配,得看每个人心里那杆秤怎么掂量了。
话说回来,这单电机35.98万是不是有点“性价比”悬殊,网友圈子里已经吵开锅。
参考下别家牌子,理想i8、特斯拉Model YL、蔚来ES8(BaaS版本)价格段接近,动力却一水双电机,甚至你常吐槽动力缩手缩脚的特斯拉Model YL也双电机起步,咱M8单电机这事算哪门子创新?
想深一层,小宅也不是无的放矢,大概率厂商这操作有自身考量,关键就两个方向:续航需求和成本控制。
单电机的优势在哪?
直接拉高续航,M8低配CLTC续航能飙到705公里,双电机那是655公里。
乍看只差几十公里,可实际上对于“里程焦虑症”患者来说,那就是能不能安心进藏的分界线,别小看。
尤其M8这么大个儿,车高又宽又长,属于实打实的“巨物”,拖着那么多电池,能多跑点算是给大家吃颗定心丸,满足那些就喜欢“一口气跑远”的用户。
但讲成本这事就有意思了,别看每台三四十万了,加组160kW电机成本真不算夸张嘛。
之所以舍弃前置电机,更多还是为了响应“油电同价”那个主张。
官方嘴上说得溜:起初定价是“成本定价”,100度纯电池成本确实比增程贵一倍,最后卖价也高出几万。
转头又说现在玩的是“价值和需求定价”,用户自个儿选纯电还是增程,该用啥用啥,体验最重要。
这话听着大气,实际真就这么简单?
奇怪的是,M8的增程版全线双电机,纯电版偏偏插了个单电机低配,难道为了“显瘦”?还是厂商在拉低门槛给你下套,先用个相对低价吸引你进店,再靠中高配把你“转化”成主力消费者?
你妈家冰箱上那个“低价引流,主力机型赚翻”的套路,在汽车圈明明也玩得飞起。
所以,这单电机最低配到底是让你开心,“省钱”还是让你纠结,“省动力”,关键你愿不愿意为那差几十公里续航贡献万元大钞?
说白了,问界M8纯电版这波操作更像个战术补位,大佬增程版已经在35万-45万区间站稳脚跟,纯电不过是给品牌再添一把火,让那些认准“油电不分家”、但又有里程需求的用户不至于掉头走人。
你要真问问市场,主力还是得看增程版,纯电只是在圈层里投个石子,激起一阵涟漪。
另一头你会发现,配置吸睛的地方,尤其智能和电池那块其实都做得算比较厚道了,毕竟华为智行的牌面在这儿摆着呢。
不过动力选择留给了消费者,实际上是把“菜篮子”给你提了,你爱买哪个自己选。
只不过,这种看似自由的“选择权”,其实是厂商精心编排的剧本,单电机低配吸眼球,但真正有购车意愿的大概率还是瞄准中高配。
这套路让人既感慨又无奈,毕竟买车也不是买个小家电,说他“门槛”高吧,也确实是你得多掂量。
聊配件和科技之前,先问问自己买纯电到底图个啥,是想体验加速拉风,还是图个环保标签,还是就是嫌加油麻烦?
纯电低配无非续航长点,其他基本都舍了性能和智能部分,四驱版虽然贵些,但你开起来肯定爽不少,日常通勤真的是必要吗?
就像有人买菜,非要只挑最脆的那根,最后发现贵也没啥特别。
就这配置和售价,业内普遍觉得M8纯电低配主要是“定价秀场”,实用价值一般,官方嘴上说“价值定价”,按经验来看还是要靠中高配带货。
要是你真的对续航极度敏感,预算紧绷,单电机倒有点意思,可你要想要那种随叫随到的动力应答,还是砸钱买高配比较实在。
过去问界M8增程版均价偏高,大家买的多的其实都是高配,低配在实际销量里更多是“摆设”。
这步棋下的“拉低起售价”,就是典型的营销药给足,让你进门先感受到价格亲切,最后真爱型用户还是得加钱。
而你看现在新能源市场,配置升级不光打技术,更打心理战,高配诱惑拉满,底价拉门槛。
再啰嗦两句,说到底消费者其实现实得很,你吹什么“性价比”,最终买车还是得看钱包和心里那份想要的期待。
你想要科技新体验,动力秒杀马路,咱直接上高配。
你就是个糙汉,用车拉人,对续航有执念,单电机那也能顶一顶。
大伙都在等着厂商再出些实惠的“真香版”,但现在的版本运气来说还是尝鲜居多。
从今年数据来看,问界M8确实顶了半边天,增程百花齐放,纯电补位,有得玩。
但从配置逻辑和定价花样看,厂商其实早就把“卖什么主打、卖什么辅助”算盘打得噼啪响。
有些话难听但实在,买车如买菜,面子工程和里子体验只能选一个,不会全活。
现阶段你说35万买单电机,到底值不值?
看你怎么琢磨这车带来的附加体验,厂商怎么把你“拴”在问界生态里。
真相其实蛮简单:单电机低配只是个路牌,指挥你向中高配置队伍靠拢。
下次遇到“低价诱惑+豪华选项”,记住多问一句,性价比是真实还是虚晃一枪?
你怎么看问界M8纯电这波操作,真香还是鸡肋?
谁才是你心里的国产新能源最强王者?
评论区见,咱们聊聊心声。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