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前几天刚遇到个朋友,他买了一辆国产新车,想不用跑车管所就能搞定上牌手续。现在技术越来越发达了,连车牌都能送到家。这事我倒是第一次听说,赶紧查了下资料,发现真的是这么回事。你知道吗?只要车是预查验的车辆,整个流程几乎可以在手机上搞定,省时省力得像在网购一样方便。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预查验的概念挺重要。简单理解,就是制造商在出厂时帮忙公安交管部门提前完成查验,把车辆信息和生产信息共享给交管部门。这样,车主购车后,当然不用再跑到车管所去验证车辆了。一站式搞定,特别节约时间。这不光是技术升级嘛,还是对车主的福利——节省了大量在车管所排队等待的时间。太多人都嫌麻烦,过去跑个车管所,手续费还得自己掏,现在搞定邮寄随时随地。
想用这服务,还得满足一点条件。比如车辆得是已实现预查验的车型。我知道的品牌,比如阿维塔、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甚至奇瑞、深蓝、魏牌,基本都可以享受这个待遇,大概百分之六七十的新能源车型都在里面。后续还会扩展到更多车型。可别以为这事是新鲜货,我问了几个朋友,很多人根本没注意到这新变化,毕竟信息发布得不算推广。
这我还真琢磨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个?除了提升效率,最主要的是想缓解车管所的人流。你知道,过去检查、登记、发证一步步繁琐,有时排队至少得等一两个小时。尤其是春节前后,车牌特别紧张,但现在可以邮寄到家,还得归功于仓库和供应链的优化。让人省心又省事。
讲到这里,朋友问我:那如果我买的车没有预查验怎么办?这就得跑现场,也就是籍口在没有享受这个服务。不过我猜测,未来随着更多的车型加入,这个门槛会逐渐降低。毕竟!技术发展到这样,客户体验越变越重要。
带着问题,我又打算试试操作流程。安装交管12123 APP,个人信息验证完,进入新车登记页面。上传整车合格证明,这也不能太马虎。毕竟,那个合格证明就是车厂那张认证书,是整辆车的身份证。我还记得,部分车型可能还会要求上传购车发票照片。
接下来,选号是个亮点。选择随机自编二者都可以。随机选号限制得挺严格,五次内得完成,还有限时,而自编号给了更多自由——50次可以反复试,估计也是为了减少错误和纠纷。你们猜,随机选号平均几次能选到满意的?我觉得,估算一下,可能一两次就能成功,但也没细想过。
选号成功后,还可以选择快递到家,轮到我怀疑:邮寄过程会不会出错?毕竟这种邮寄涉及到快递公司的水平,要快还得准。邮寄环节是个瓶颈,因为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都要保证,否则那车牌一到手就可以去上路,风险也大。
我还问了个修理工,他们说:这个成品率确实挺高,但有时候临牌也能用得时间不长。临时牌照由4S店可以提前申领,省去流程,直接挂在车上,挺方便的。你们会不会觉得,整个流程其实还给车主留了很多自主选择的空间?要不然为什么还要强调确认信息再人脸识别?
说到人脸识别,这确实让人工验证变得更难以冒充,但我很担心:如果手机出点问题,比如屏幕碎了或者网络卡载,流程会不会被卡住?我试了这个流程一遍,感觉其实不过如此,就是多了几步确认而已。也就是说,这种电子化,虽然带来便利,但也增加了某些数字困扰,毕竟电子流程总会有个掉链子的风险。
本来还打算琢磨一下,邮寄的车牌到底是塑料的还是金属的?信息我看到是一体成型,一般塑料就可以了。估计邮寄成本会控制在几块钱到十几块之间吧,不能太高,毕竟只是个塑料牌子。还记得年少时的旧车,车牌用一两年就掉色了,现在用这种新流程,车主对车的固有归属感可能会淡一些。
这让我想,车辆的保值率是不是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新车,以当前的市场行情,大概保值率估算在60%左右。买了新车,按理说,牌子不在手上,车辆还在路上,但手续完成如果是邮寄和电子的,未来100公里后,没开几次就要考虑下这个数字车牌还能不能拿出来挂。
最大的疑问还是:这个流程什么时候才能所有车型都能一网打尽?我猜,可能还要一到两年时间。毕竟,预查验这个技术门槛,不仅靠技术端,还得靠厂商和交管部门的配合。没有哪个部门能在短时间内完美对接起来。
所有这些都让我有个简单感觉——买车就像逛超市一样,微信点点,车牌就寄到家。再也不用跟车管所那个挡不住的排队说再见了。这样一来,谁能保证邮寄过程中不会丢件?我相信,如果邮寄丢了,车主那会比当初还心烦。
到此为止,真心想问问你们:你觉得,这样的在家搞定上牌,会不会让未来的汽车登记变得太数字化以至于失去了点仪式感?毕竟,车牌代表的不仅是车身份,也是一份归属感。或者,反而是会让这个手续流程变得大家都接受,变得更人性化?这问题,留给你们,怎么想?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