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特斯拉官网偷偷改价格了。
我刚在官网看了一眼,好像确实变了点价格策略。之前Model Y标准续航那块,官方报价还是挺明确的,但现在多出了个预估购置税的提示。有人说变了,是因为政策调整。这个政策调整到底怎么个调整法?我也没搞清楚,但通过朋友圈和一些行业消息回头查,似乎像是——明年开始,购置税从现在的3%恢复到原来的增加值比例了。
这事儿跟我刚好联系上一件事情。去年我跟一个渠道的销售聊过,情况大概是这样:过去几年的优惠,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购置税减半,特别像北京这种地方,能省下一两万。但如果政策变了,大概这个优惠不持续了,直接恢复正常税率,折算下来,要比去年多掏一万一千块左右。
都这会儿了,突然涨价,就是想提前锁定市场吧?我问销售。
他笑着说:其实也不是,主要是政策变了,厂商只能照单全收。
这让我想起,那天我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份关于新能源车的政策解读,说去年年底那次绿色补贴+购置税减半,其实是以地方调控为主,国家层面还算平稳。而现在嘛,估计是财政压力大了,国家重新计价税率。也就是说,买早了,优惠多点,买迟了,可能就要多付一万一。
说到这里,不得不给大家吐槽一句:政策变化像天气一样,没准今天晴天,明天就来一场雷阵雨。买车这事,也不能全靠市场喊好像我觉得。自个儿摸清政策,再看看车,才能不被忽悠。
这里其实我有个疑问:你们觉得未来政策会不会更友好一点?毕竟新能源车占比还在上升。还是,政策会更趋向平衡?这不踩刹车的迹象明显嘛。
折算一下这一万一千的差价,肉眼估算,大概可以用来充电十年左右吧(不考虑电费涨价,也没细想过这个时间能撑到啥时候啊)。大概每百公里的充电成本0.4元,算下来,就是每年的充电费用在1500块左右。十年下来,15000块左右。嘿,要是用这点钱换一个更大容量的电池,或许能延长续航,或者升级点智能系统也不错。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我车库边那个充电桩的照片,插头和线缆都快自己长毛了。但实际上,咱们的充电基础设施,还是比以前好太多了。去超市门口、停车场都可以充,百公里的能源成本其实不算高,比油车省钱多了。
但说回来,市场上仿油车那边也闹得挺热闹。这几天我跟朋友聊,他开的那个合资SUV,还没调价呢,但有点觉得价格很坚挺。我觉得,那种车型的价格稳定,除了品牌还挺听话外,还因为它们的供应链比纯电车稳妥。
这就像米其林轮胎跟普通轮胎比。虽然价格差不少,但制造工艺不一样,零部件也不同。供应链那块,后者的薄利多销,也让价格变得更有弹性。
我得承认,我之前说纯电动车可能会便宜点,尤其是在未来五年其实有点大话。毕竟,随着工艺不断成熟,电池成本不断下降。说不定,今年车子折扣会更大一点。哪天断货了,价格可能又涨一涨。
(这段先按下不表)
搞不清楚的还有政策的重复性——你知道吗?国家补贴虽然会减少,但很多地方补贴还会继续。比如上海,就一直打组合拳,让新能源车价格稳定在某个水平。
事情Interestingly的是,网上评论也是两极。有说买早了亏钱的,有说买晚了没更好机会的。市场还在那个我们要不要等升级版的犹豫里。
我还记得前几天,一朋友说:你买车还得装个保险、交个牌照费、还要考虑二手的保值率。这次我粗算了一下,油车的话,百公里油耗还得考虑燃油费,新能源车主要是充电。大概对比下来,新能源车的百公里成本大约在0.3-0.6元左右,油车可能在1.2元到1.8元之间跳跃。
你想嘛,一个真实的问题:如果政策一直不变,能省出的钱对休假旅游意义大不大?我估算了一下,如果现在多掏那么一万多的购置税,换算成充电成本,大概能用五年吧,当然也得看充电站普及率和电价变化。
但归根到底,买车不只看两个数字,它关乎真实使用体验。有人觉得电动车没有油味好,开起来流程化,但起步反应慢,有人觉得只要方便,怎么慢一秒都可以接受。
这让我总在想一件事:是不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太大,而忽略了现实中的各种坑。政策、供应链、渠道、配件。
等这些细节,一件不起眼的事:我还记得去年有个修理工说:你这辆车,电池容量不行,要换芯片得三万,不然续航撑不过五年。这也是我自个儿琢磨的点。信息真有点不透明。
所以,我最后觉得:谁都没办法提前猜透明年的盘局。只希望在这变动中,咱们能多留点空间,不要盲目追涨,也别太早死心。
到这个如果能不能变成什么时候的问题?或者说,能不能在政策还没完全敲定前,抓住最后的窗口期拍个板?
嗯,随便你怎么想,我只知道,下一次价格变了,我能不能赶在涨价前买少点这事上更占点优势,还是得看运气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