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采购车展热门新车体验记:八月琶洲见闻
每年八月,琶洲那片地方就有点不一样。天刚亮的时候,地铁口已经开始冒出穿着各色工服、背着单反的男男女女。今年第75届广州国际采购车展,又是人山人海。老杨(修理厂那位),前两天还跟我念叨,说今年电动车比往年多得多,“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喜欢高科技,搞得我们老一辈的师傅都要学激光雷达了。”他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乐呵。
这次去现场,我主要还是冲着几款传说中的新车型去的。小米YU7算是头牌之一,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堆人在围观。有个销售在旁边打趣:“这车长得像什么?像小米自家的平板拼出来似的!”不过外观确实挺顺眼——流线型加上灯组,有点意思。我凑近看了一下,那800V平台和激光雷达的位置做得很隐蔽,不懂行的人还真发现不了。据说智能驾驶辅助很厉害,但群里有人吐槽过一次,说遇到暴雨路段会“发呆”,后来技术员解释是感应器被水珠挡住了。
转角就是传祺向往M8乾崑,这名字念起来拗口,但气场足够大。一品麒麟格栅、麒麟纹灯带这些设计,看着比一般MPV讲究太多。我摸了下白栓木饰板,手感滑溜溜,还带点淡淡木香(估计也有香氛系统)。听现场华为工程师吹牛,说鸿蒙座舱开机速度“快过家里电视”。按摩座椅是真的舒服,不过群友阿伟试驾后嫌腿托短,“坐久了脚麻”。动力倒没啥好挑剔,就是2.0T插混嘛,比起纯电续航短一点儿。
理想i8我之前只在朋友圈刷到过照片,这回终于见到真身。星环灯带挺唬人的,门把手藏起来那种细节,小孩都觉得新鲜。“三排六座”布局,我钻进去数了一遍,还真不挤。NAPPA皮椅软乎乎,就是夏天容易闷汗。有位老司机悄悄告诉我,他最关心的是那个5C超快充技术——据他说高速服务区排队时还能蹭个咖啡回来充满。不过L2++级智驾,他老婆试用时碰巧遇上羊城晚高峰,据说“急刹次数太多”,可能还是适合空旷路段吧。
全新小鹏P7摆在那里,从远处看就是低趴轿跑范儿,很招眼球。我对它那个三轴灵动屏印象深刻,可以根据驾驶习惯随便调方向。这功能倒让我想起以前某国产品牌花哨但易坏的小机关,不过销售拍胸脯保证“三年内坏不了”。动力不用说,加速3秒多破百。但维修师傅私底下提醒,如果800V平台出现故障,目前市面上的修理店其实配件还没完全跟上,要等原厂件时间比较长。
奥迪A5L今年特别抢风头,大面积软包内饰和副驾娱乐屏让不少小姐姐驻足拍照。据销售介绍,这是他们家第一台燃油+智能驾驶结合的新尝试。“你们以后再开燃油奥迪,也能体验半自动变道啦!”不过隔壁4S技师聊天时偷偷吐槽,新增加的感知网络偶尔会误判自行车为障碍物,“尤其早晨雾大时候。”
第三代长安UNI-V算是10万级运动轿跑里的狠角色。我瞧见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盯着鲨鱼鼻前脸猛拍照。他问我:“哥,你觉得这个掀背门结实吗?”其实这种电动升降尾翼和掀背门,以前进口品牌玩剩下,现在国产普及度越来越高。但据邻居李叔反馈,用久了升降机构偶尔卡顿,要注意定期润滑保养,不然换零件可不便宜。
极狐T1本来没怎么关注,被朋友拉过去看的。他最中意2770mm轴距空间大,自称“大块头也能盘腿坐后排”。外形方面偏锋利路线,没有马卡龙色系那些“小清新”套路,高离地间隙更适合广东乡镇烂路。有意思的是,据极狐售后专员透露,他们正在一种防泥沙涂层,下雨天泥巴沾不上来,到底管用否还有待验证。
海狮06站在那里,总给人一种温吞水却耐看的感觉。采用海洋美学线条,是比亚迪最近几年常用套路。这次第五代DM技术加e平台3.0 Evo一起上阵,有混动也有纯电版本选择。“云辇-C悬挂系统”听起来玄乎,其实简单理解就是自动调节软硬程度,上次朋友载重拉货时明显感觉稳定性提升不少。另外那个叫“天神之眼”的智驾辅助,在实际城市拥堵中表现不错,只不过夜间识别率略低一点儿(亲测)。
212 T01绝对属于情怀派,每当看到它经典“一拱二圆三横四纵”的造型,就忍不住想起小时候村口邮递员开的旧吉普。不过现在改成现代配置,比如液晶仪表盘、中控大屏,还有分时四驱模式切换。不少越野爱好者评价,这套非承载式结构虽然通过性强,但隔音效果依然欠缺,高速跑起来风噪蛮明显。如果追求舒适的话,需要自己再做些隔音升级才行。另外维修圈子里流传一句话:“买212靠情怀,用212靠耐心。”
最后绕回吉利银河A7那里,人挤人的热闹劲让我差点错过冷饮摊档。这台银河A7主打运动与舒适并存,那根贯穿式灯带夜晚特别显眼。而且棉花糖座椅加14点按摩功能,让不少腰不好的人直呼救命福音。不过销售提及一个冷知识:HUD抬头显示如果戴偏光墨镜,有时候会出现部分信息看不到的问题,所以建议选配透明镜片更保险。此外雷神AI混动系统油耗低至2.67升/百公里,好几个出租司机已经盯上准备入手省钱跑单呢!
写完这些杂七杂八,再看看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那些匆忙搬运展具的小哥,都让琶洲这个盛夏变得烟火气十足。有些车型将来可能成为街头常客,也许某一天,你停在红绿灯旁边,会发现身侧正好是一辆刚上市的新款,而你却早已忘记第一次相遇是在这里……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自然分布于正文或末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