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26%,曾经贡献全球近三分之一销量!网友:“当内燃机的轰鸣不再是卖点,德国人好像突然不会造车了……”

图片文 | 失业君小编 图 | 网络

曾经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的保时捷,如今正遭遇入华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26%,曾经贡献全球近三分之一销量!网友:“当内燃机的轰鸣不再是卖点,德国人好像突然不会造车了……”-有驾
图片

10月9日,保时捷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累计交付量为21.3万辆,同比下降6%。

中国市场销量仅为3.2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6%,跌幅居各主要市场之首。这与北美市场6.4万辆、同比增长5%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曾经贡献保时捷全球近三分之一销量的中国市场,如今已成为拖累其全球业绩的最大包袱。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并非突发事件。回首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曾逼近10万辆大关,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中国市场便成为保时捷全球唯一销量下滑的区域。

此后,保时捷在华销量一路下滑。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地区交付量降至7.9万辆,同比下跌15%。

2024年,这一数字进一步萎缩至5.69万辆,同比下降28%。

今年前三季度3.2万辆的销量数据,意味着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衰退仍在持续。若按此趋势推算,保时捷2025年在华年销量可能不及巅峰期的一半。

全球范围内,保时捷的业绩同样不容乐观。与2023年32万辆的销量高峰相比,2024年保时捷全球销量下跌3%至31万辆,2025年前三季度则继续下跌6%至21.3万辆。

比销量下滑更令人担忧的是保时捷利润空间的急剧收缩。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营业利润同比暴跌67%,几乎跌去近七成。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15.4%骤降至5.5%。要知道,即便是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保时捷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利润率,多次登上全球最会赚钱车企的宝座。

然而今年以来,保时捷已经三次下调盈利预期。对利润率的预测从年初的10%-12%,一路下调到6.5%-8.5%,再到如今的2%甚至更低。

保时捷CEO奥博穆在致德国员工的公开信中直言:“我们几十年来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如今已不再有效。商业环境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

资本市场同样不容乐观。自2022年创下上市巅峰后,保时捷股价一路走低,至今距高点已下跌超过40%。

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26%,曾经贡献全球近三分之一销量!网友:“当内燃机的轰鸣不再是卖点,德国人好像突然不会造车了……”-有驾
图片

保时捷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整个德系豪华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集体失守的缩影。

奔驰第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下降27%。这是德系豪华车企中销量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

宝马上半年在中国销量仅为31.7万辆,同比大幅下降15.5%。第三季度其在全球市场销量回暖,同比增长8.8%,而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了0.4%。

德系豪华车过去依赖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其竞争力。

在3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正被问界、理想等中国本土品牌逐步占据。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前8个月,豪华燃油车促销幅度普遍超25%,而同期新能源车促销力度仅在10.7%左右。这一数据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市场挤压下的被动局面。

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26%,曾经贡献全球近三分之一销量!网友:“当内燃机的轰鸣不再是卖点,德国人好像突然不会造车了……”-有驾
图片

保时捷及德系豪华品牌的集体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电动化转型的犹豫与失焦。保时捷曾是传统巨头中电动化的优等生,Taycan的横空出世,一度被视为传统品牌对抗特斯拉的典范。然而,今年1-9月,Taycan全球交付12641辆,同比下滑10%,保时捷电动车的“稀缺性”和“技术光环”正在褪色。

与其他传统巨头一样,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步伐在后半程开始犹豫不决。一边是欧盟等地收紧的排放法规,另一边则是利润率远低于燃油车的电动车业务,让保时捷没了底气。

今年9月,保时捷大幅调整产品战略,重新向燃油和混合动力倾斜,同时放慢电动车的步伐。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将重新规划时间表。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德系品牌已无明显技术优势,反而在充电效率、续航能力和智能交互体验上被中国品牌拉开差距。

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26%,曾经贡献全球近三分之一销量!网友:“当内燃机的轰鸣不再是卖点,德国人好像突然不会造车了……”-有驾
图片

保时捷的品牌基石一直是“驾驶机器”,是无可挑剔的机械素养与引擎轰鸣带来的激情。然而,在智能电动化时代,年轻人的梦中情车正在从“驾驶者之车”向“科技移动空间”转移。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新一代豪华车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视为豪华体验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方面,保时捷乃至整个大众集团,相较于特斯拉和中国头部新势力,存在明显的代差。当对手在谈论城市NOA、AI大模型在车内的应用时,保时捷们的智能化故事显得苍白无力。

在燃油车时代,不是所有车企都能造出保时捷911那台轰鸣的水平对置六缸汽油发动机;但在智能电动时代,随便一家新势力都可以用电动机提供堪比跑车的加速性能,保时捷的核心技术壁垒正被快速瓦解。

面对危机,保时捷正在中国市场寻求变革之道。保时捷已将2025年定义为“重新校准”之年。在中国市场,保时捷先后打出了裁员、换帅、精简渠道、设立研发中心的组合拳。9月底,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后的首款产品——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正式发布。

和不少跨国车企一样,保时捷在中国也进入了“本土团队主导研发、总部协同”的新模式。在车机系统开发上,保时捷牵手了本土品牌博泰车联、高德地图、思必驰。

曾经的光环正在褪色,保时捷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游戏规则已彻底改变。

当电动化与智能化成为新的竞争维度,保时捷需要一场彻底的自我重塑,而非仅靠修修补补。

毕竟,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那个对德国豪华品牌顶礼膜拜的市场了。

网友热议

@郭兜兜Runner(IP沪)

只能说在电动化上高开低走。早期靠性能惊艳众人,结果车机卡顿、充电效率被国产反超,现在连品牌光环都不灵了

@清流濯濯84(IP

看到保时捷也走上奔驰宝马的老路,心里不是滋味。当内燃机的轰鸣不再是卖点,德国人好像突然不会造车了。难道豪华车的未来就只剩大屏幕和冰箱沙发?……图片

@韩雨华yuhua(IP

利润率从15%暴跌到2%比销量下滑更致命!这说明正在用大幅降价维持销量,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会彻底摧毁品牌溢价。豪华品牌一旦陷入价格战,就再也回不去了。

@刘鸿钧Dreaming(IP

放慢电动化步伐是战略失误!现在回头看,大众集团在软件上的反复折腾(从MEB到SSP平台)直接拖累了保时捷。等德国人想明白,中国市场早就变天了图片

@铁岭梁朝伟(IP辽)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最真实。股价跌去40%说明投资者看衰传统豪华车转型能力。现在新势力虽然亏损但市占率在涨,资本市场选择为未来买单。

@秦关Osborn(IPHK)

在斯图加特博物馆还能感受到昔日的辉煌,但回到上海车展就被现实打脸。德国工程师还在纠结0.01秒的加速提升,中国车企早已重新定义什么是好车了!图片

最后一条,
傲娇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