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真没怎么在意比亚迪插混的续航问题,直到这次自己动手测了一下,才发现实际上的差距比想象中大得多。你知道的,平时开车怎么都觉得电油混合着用,油表快见底时就会切到HEV模式,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结果今天特意充满电,留下些数据,才发现一些崭新的问题。
我那车是25款宋L DMi,160公里版,满电后高速100到120开的状态,电用到差不多剩20%的时候,车会强制切到HEV。刚开始觉得挺正常,毕竟都了解这个功能。可奇怪的是,电量显示100%,油量还能跑大概500公里,理论加起来应该差不多670公里左右(当然是粗算,不是官方标值)。但当我看总里程时,只显示了658公里。那剩下的那个差距12公里跑到哪去了?难道续航真的不准?这是我第一次有点怀疑数据背后那些虚标的可能。
描述这个也得说,今天我用的就是普通慢充,没有快充或者什么特殊手段。按理说虚标情况应该不大,但我心里总会觉得有些不踏实。因为我知道,电池剩余电量的精确度其实没那么高,真实刹车循环、温度、测试环境都在影响。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行车笔记,平时开车惯比较平顺,偏向舒适模式,电耗也比经济模式高一些。你别以为我开车趾高气扬,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经济模式下续航会更靠谱,但平时我喜欢调到正常或舒适,就是觉得开起来顺一些,能更好感受到车辆的响应。
刚说到续航差异,实际上空调也是个大头。夏天开空调,南方的我,车内温度滑到20几度,耗电明显变快了。尤其现在OTA更新后,比亚迪加入了哨兵模式的功能,摄像头和传感器后台耗电不少。你知道,开空调的车机系统、车载Wi-Fi、传感器都在用电,这让剩余续航变得更不稳定。
我估算了一下,如果百公里油耗综合大概估算在6升,电能源用到差不多20%就差不多20公里左右的电量,实际用下来,剩余的续航总是比预期的少一些。倒是那次朋友的经验,他说自己大部分时间开快车,油耗还能更高点。实际上,实际续航能精确到这个水准,也就是说,你如果不想被虚标误导,还是得实践出真知。
但是,开了几天我注意到个奇怪的细节,车子在不怎么开的时候,也会有一点点耗电。有一次,我开车停在家门口,隔了个小时后再上车,显示剩余电量比刚停时少了大概2公里左右。我想,可能是惰性耗电或者车机后台在偷偷工作,多心了点?这个耗电并不是很大,但积少成多,有时候会让你觉得,车辆的续航计算像是个盲盒。
我也没搞清楚到底是不是软件算法的问题。有时候我猜测,或许比亚迪的续航显示和实际情况有点偏差,它可能是根据一段时间的平均耗电算出来的,但实际场景千差万别——你开高速和市区,耗电效率差太多。假如说你每天通勤在市区,或许续航会比我在高速时还要好些。
这个差异还让我想到另一个点。你说,买车之前有没有那种哇,这车续航可以跑200多公里的感觉?我觉得这个数字就像是一种理想的标签。真实用起来,你会发现,尤其在冬夏极端天气下,续航很难达到标称的。
我最喜欢纠结的是:为什么不同模式下,续航数据差别能这么大?比如你试试用经济模式,里程明显延长,平时我也是这么用的。只是——没有强烈的动力反应,开得有点呆板(这也是个折中办法)。但续航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尤其是当你对油箱剩余还剩一半时,突然发现前面那段行驶数值跟实际剩余有落差。这让我感到,有一种被骗了的感觉。
你怎么看?我总觉得,随着OTA版本不断推送,续航数字会越做越精细,还是说根本不可能完美?毕竟,车辆在高速、 эконом模式、冬天开暖风的情况下,剩余续航都像是变色龙一样变变变。
(这段先按下不表)开车久了我也认了——算得再精准,实际用车中总会遇到预料之外的问题。而且,车辆的电池老化、温度变化、甚至那宋L边开边重复充电的惯,都在不断雕刻着续航的真实面貌。
换个角度,假如你不去关注那些虚标的数字,没有任何官方说法,自己开起来会更轻松一些。毕竟,续航差异讲究的只是一个估计值。估计,两个字就能说明问题。
想到刚开始的那次,朋友说你这车油耗和电耗结合,用了快两年,只有一点点变化。的确,油车和插混车都一样,耗油减缓,车主心里都更踏实。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续航数字让我时不时就会陷入是不是虚标这个问题。
你说,这样的续航差异,是不是只要再多几次充电,就能慢慢搞明白?还是说,根本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反正我已经惯用实际体验去衡量一辆车的好坏,虚标的东西,还是别太信。
这算不算一种驾驶黯然? 也许吧,但至少我知道,真车有哪些细节,是官方数据没说的。像那次加完油开了一会,突然想到,百公里用电和油,难道真的是这么静悄悄地轮流分配的?没细想过——其实可能是省油策略在起作用,剩余电量的显示就跟感觉一样,总会带点虚的。不然也不会有那几公里神奇不见了。
如果你也是比亚迪插混车主,你有碰到过类似的续航迷惑么?还是我太敏感了?反正我觉得,随着车型越来越复杂,续航能不能真的变得更靠谱,还得看真用场景的玩法了。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