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看新闻,总觉得电动汽车是个大趋势,尤其是在咱们国家,马路上挂着绿牌子的车是越来越常见了。
根据统计,现在新卖的车里,差不多有44%都是新能源车,这个比例相当高了。
但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汽车的发源地,那个我们印象里工业非常发达的欧洲,他们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却只有18%左右,连咱们的一半都不到。
这就让人纳闷了,按理说欧洲人不是很注重环保吗?
政策也一直在推,为什么大家买电动车的热情就是高不起来呢?
这背后到底卡在哪了?
其实问题不出在政策上,而是出在欧洲普通老百姓的心里,他们对电动汽车还有不少疙瘩没解开。
要理解这个事,咱们得先明白欧洲人是怎么看待汽车的。
跟咱们很多人把车当成一个消费品、一个代步工具不太一样,在欧洲,汽车更像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资产,很多人买一辆车,是打算开上十年甚至更久的。
所以他们在买车的时候,考虑得特别长远,也特别实际。
这就导致他们对电动汽车的几个核心问题,比咱们这边的消费者还要敏感和挑剔。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续航里程。
欧洲地方大,国家又多,很多人开车出个远门,可能一下子就跨了好几个国家,比如从德国开车去意大利海边度个假,这是很平常的事。
他们就会想,这电动车跑长途靠谱吗?
半路上要是没电了,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充电桩多麻烦?
续航里程如果不够扎实,对他们来说就是个硬伤,直接就劝退了。
第二个问题,是天气,尤其是冬天的低温表现。
欧洲的冬天,特别是北欧和东欧地区,那可是相当冷的,零下十几二十度是家常便饭。
咱们国内北方的朋友都知道,电动车一到冬天,电池续航就打折扣,有时甚至会掉得很快。
欧洲人当然也担心这个,花了一大笔钱买的新车,结果一到冬天续航就“腰斩”,连暖气都不敢放开了用,那这车买的还有什么意思?
本来是提升生活品质的,结果反而成了个负担。
最后一个,也是他们最看重的一点,就是安全和长久使用的可靠性。
因为他们把车当成长期资产,所以会想得特别远。
这块又大又重的电池,用个七八年之后,性能还剩多少?
会不会有安全隐患?
比如说,车停在自家车库里,会不会有自燃的风险?
这种对未知风险的担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再加上欧洲那边还有关税,导致很多电动车的价格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贵。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像一道道墙,把很多想尝试电动车的欧洲消费者给挡在了外面。
有个调查数据很有意思,壳牌公司在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里说,欧洲开燃油车的车主,想换电动车的意愿,居然从去年的48%降到了今年的41%。
这说明,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多,大家看到的、听到的问题也多了,心里的疑虑不减反增。
面对欧洲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看得到却吃起来费劲,中国的电池企业要想拿下,光靠喊口号、讲故事是行不通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出真东西,用实打实的技术和产品,把欧洲消费者心里的这些疑虑一个个都给它解决了。
所以,前段时间在德国的慕尼黑车展上,中国的宁德时代就拿出了一个可以说是“杀手锏”级别的产品,一套叫做“神行Pro”的磷酸铁锂电池方案。
这就像是给欧洲市场下了一剂“猛药”,专门治他们的各种“不放心”。
那么这个“神行Pro”到底厉害在哪呢?
说白了,它的核心思路就是要把电池发生热失控这种大家最害怕的极端危险情况,从一场需要紧急逃生的灾难,变成一个类似于汽车仪表盘上“发动机故障灯”亮了的普通提醒。
为了证明这一点,宁德时代直接给出了三项承诺,听起来都挺颠覆大家以往的认知的。
第一,就算电池在高速行驶时真的发生了热失控,车辆也不会立刻断电停下来,让你在快车道上陷入危险,而是能继续给你供电超过一个小时,保证你有足够的时间把车安全地开到路边或者服务区。
第二,在故障发生的过程中,车辆的动力不会丢失,车速也不会突然降下来,你可以像平时一样正常驾驶,从容地应对。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整个过程不会有明火,也不会冒出大量浓烟,这就避免了因为电池问题引发火灾,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这三点加起来,基本上就把普通人对电动车安全最深的恐惧给化解了。
不仅如此,在安全性大幅提升的同时,这套方案在基础性能上也很强,官方说,在正常充电的情况下,这块电池的寿命可以达到12年或者100万公里。
这个数据一出来,那些担心电池用几年就不行的“长期主义”消费者,心里那块石头也就能落地了。
宁德时代之所以敢拿出这样的产品,底气来自于咱们国家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上长达十年的积累和领先。
在国内市场,磷酸铁锂电池因为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寿命更长,已经占据了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是绝对的主流。
现在,这把在中国市场经过了海量用户检验的“利刃”,正准备插向欧洲市场。
因为欧洲车企早期的技术路线选择和一些其他原因,磷酸铁锂电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还非常低,不到10%,可以说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
当然,看到这片蓝海的不止宁德时代一家。
全球的竞争对手们也都闻风而动了。
韩国的几家电池巨头,比如LG、三星,以前是不太看得上磷酸铁锂这条技术路线的,现在也纷纷调转方向,开始大力投入研发和生产。
甚至有消息说,LG为了快速追赶,直接把中国一家电池企业的核心团队,从研发到生产两百多号人,成建制地挖了过去。
欧洲本土也在扶持自己的电池企业,虽然之前被寄予厚望的Northvolt公司遇到了困难,但像大众集团自己的PowerCo等企业依然在发展,而且他们作为本土企业,未来很可能会得到欧盟的政策倾斜和保护。
不过,尽管追兵不少,宁德时代目前还是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你看现在欧洲马路上跑的那些主流品牌的电动车,像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等等,很多车里装的都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为了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宁德时代前不久还在香港上市融资,筹集到的三百多亿资金,绝大部分都计划投入到匈牙利新工厂的建设上,目标就是为了满足未来欧洲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长远来看,这场竞争已经不只是单纯地卖产品了。
一些有远见的全球汽车巨头,比如拥有标致、雪铁龙等品牌的Stellantis集团,已经选择和宁德时代在中国之外的西班牙合资建厂。
这说明他们也意识到了,与其费力地搞壁垒对抗,不如直接和行业里最领先的玩家深度合作。
这可能也正是宁德时代更希望看到的局面:从一个产品供应商,逐渐转变为技术、标准和整个产业生态的输出者。
这盘棋下得很大,它不仅仅是为了卖出更多的电池,更是想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把“中国电池技术”和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度捆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