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迷朋友,今天用车社要和大家聊聊一件提气的事儿!
什么事儿?
国产车出海,那是真真正正地扬眉吐气了!
要不是前阵子在外媒上瞧见,我还真没料到,咱们的汽车产业,如今已让那些老外如此坐立不安!
过去总觉得“Made in China”是廉价货的代名词,现在呢?
他们竞相购买,甚至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码!
这转变,够劲爆!
先给各位罗列几组数据,感受一下这股“东方劲旅”的实力。
今年首季,国产车出口量达到15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6%,这已足够令人刮目相看。
可谁知,七月更是势如破竹,单月出口量直接飙升至62万辆,环比增幅高达30%!
这哪里是增长,简直是腾飞!
俄罗斯市场自不必说,俨然已成咱们的囊中之物。
看看那销量榜单,奇瑞、哈弗直接霸占前排,这气势,恨不得将“中国智造”四个大字镌刻在莫斯科的心脏地带。
更令人振奋的是欧洲市场。
往昔在欧洲街头,想寻觅一辆中国车,无异于缘木求鱼。
而今呢?
中国新能源车的身影日益增多,而且不是遮遮掩掩,而是堂而皇之地与德系三强争夺市场。
这背后,绝非仅仅是“物美价廉”四个字可以概括。
那些海外买家可不傻,他们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是货真价实、领先一步的技术!
宁德时代的神行快充电池,充电十分钟,续航四百公里,这效率,简直是分秒必争人士的福音!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零下三十度照常运转,这抗寒性能,连西伯利亚的寒风都要退避三舍!
这些硬核技术,那些老牌劲旅有吗?
没有!
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咱们的国产车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攻城略地。
欧美诸国眼见情势不妙,又是启动反补贴调查,又是挥舞关税大棒。
但这些手段奏效吗?
比亚迪早已洞察先机,在墨西哥设厂,巧妙地避开关税壁垒。
这招“瞒天过海”,玩得漂亮!
去年,俄罗斯市场为中国汽车贡献了八十万辆的销量,这波红利确实诱人。
但更值得称道的是,今年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直接从6%跃升至23%!
这绝非小打小闹,而是要动摇欧洲汽车工业的根基!
最让人扬眉吐气的是什么?
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的售价,甚至高于国内!
就拿慕尼黑街头的MG4来说,比国内贵了五成,德国人照样趋之若鹜!
这充分说明,咱们的产品,拥有真正的实力,已经征服了海外消费者的心!
何以能如此出色?
归根结底,在于咱们强大的产业链优势。
咱们的电池成本,那是真真切切的低。
蜂巢能源的短刀电池,成本压低到每度电五百元,这价格,简直是惊喜!
极氪自主研发的金砖电池,更是采用了航天级防火材料,这安全性,令人安心!
更何况,咱们的专利壁垒早已构筑完成。
全球新能源专利前十名,中国占据七席!
单单电池技术,就储备了十二万件专利!
这数量,堪称专利领域的巨擘!
正因如此,特斯拉上海工厂今年的出口占比才能达到15%。
说白了,是那些海外消费者在为中国汽车的卓越性能买单!
这场景,颇具黑色幽默。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盲目乐观。
《礼记·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汽车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既要看到眼前的成就,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
日韩车企正以降价清库存,摆明了要背水一战。
美国甚至放出风声,要将关税提升至100%,这架势,是要将咱们拒之门外。
然而,新兴市场却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墨西哥去年进口中国汽车激增62%,土耳其更是翻了一番!
就连泰国,也成为了国产汽车的转运枢纽。
这预示着什么?
预示着咱们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崔东树预测,今年出口量将稳超520万辆,占据全球新车市场的三分之一。
这已不再是预测,七月份的数据一出,几乎已成定局!
究其根本,是年轻一代的购车理念发生了转变。
过去,人们看重的是德国底盘、日本引擎。
现在呢?
不如关注车机系统是否流畅!
过去,人们认为国产车开几年就会散架。
现在呢?
吉利、极氪在欧盟碰撞测试中斩获五星评级!
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的品质,已经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巴西的出租车司机精打细算:同样价位,购买大众ID.3只能获得380公里的续航,而购买奇瑞瑞虎9则能畅行600公里,还配备激光雷达!
这性价比,简直是碾压式的胜利!
依我之见,这股出海浪潮才刚刚拉开序幕。
待到固态电池实现量产之日,恐怕4S店都要更名为中国汽车体验中心了!
届时,海外消费者争相体验中国汽车的盛况,想想都令人热血沸腾!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顾着欢欣鼓舞。
出口量提升了,服务也要及时跟上。
切莫出现车辆售出后,售后服务却掉链子的情况,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损害自身品牌形象。
此外,技术创新的步伐绝不能停滞。
固态电池、自动驾驶,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唯有持续创新,方能保持领先地位。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们拥有技术、市场和政策支持,没有理由不走向成功!
各位车迷朋友,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国产车这波出海,究竟能走多远?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