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与配置落差太大?吉利银河M9预售细节里的怪事
上周六的发布会我是在朋友店里看的,边喝茶边盯着屏幕。吉利银河M9的预售价一出来,屋里几个修车师傅互相看了眼,都笑了一声——那种不是开心的笑。2025年新能源市场卷成这样,这个定价和配法,有点像老李说的,“你这是卖车还是考验人心”。
先说个最扎眼的事:后排娱乐屏。6座SUV嘛,大多数买它的人都是家里有娃或者老人出行多,路上放个动画片、看看新闻都方便。但这台车偏偏把后排屏只给了顶配两款。我想起隔壁老张去年提了一辆别家的中型SUV,中低配都有小尺寸娱乐屏,还能插U盘播片子,他家小孩一路不吵不闹。这对比,就更显得M9抠门了。
再翻配置单的时候,我是真没忍住嘀咕——座椅功能分布奇怪得很。前期宣传时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加热通风按摩全覆盖,可真到量产版,第二排加热通风、主副驾腰托、副驾腿托,全都缩到顶配才有。我去问销售,他支支吾吾地说“主要是为了拉开档次”,可20万出头还要在这些舒适性上阉割,这理由真站不住脚。以前我帮朋友改过一台老MPV,加装电动腰托不过几百块钱工时费而已,不是做不到,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还有一个让我皱眉的是中控大屏——展车上的那块巨幕,当初大家拍照发圈觉得挺唬人的,现在发现也只是顶配专属。我记得群友阿强自己换过一块14寸安卓机头,总成本三千多,还带倒影和导航更新。所以厂方这波操作,很难让人信服成本压力这个借口。
续航部分更离谱。一款定位大型SUV的新车,居然还有100公里纯电续航版本(标称),实际跑下来可能八十来公里就见底。而且售价还定到了19.38万。当晚我们群里有人算账:同等预算可以买长续航混动甚至增程方案,用起来省心不少。这短续航版本就像邻居形容的一样,“城里兜兜可以,但出了环线就犯愁”。
至于所谓预售权益,更像走形式。“500抵2000”的定金礼,看着数字翻倍,其实折合下来没多少优惠;空悬选装礼又只给顶配匹配,中低配想体验只能自己掏腰包。有一次我在保养间听技师闲聊,说这种权益设计就是为了逼消费者往高位走,但现在买家精明,不会轻易被套路过去。
顺便插一句冷门的小细节:据一个试驾过工程样车的朋友讲,那台展示用M9在城市快速路段隔音表现一般,高速下胎噪明显。他怀疑跟轮胎型号有关,因为展车用的是抓地力取向较强的一款,而非静音系列。如果正式上市依旧如此,对长途用户来说可能是减分项,这点官方并未公开说明,也许只是试装问题,但值得留意一下。
我个人觉得,如果厂家真想让低配走量,把入门价压进18万以内,让20万左右能买到长续航且舒适配置齐全(智驾另算)的版本,会好很多。不然,以现在这种价格与配置错位,很容易劝退原本犹豫观望的人——毕竟身边已经有人转去看别家的替代车型了,而他们原本可是冲着银河这个名字来的呢。昨晚回家的时候,小区地下库那辆贴满试驾贴纸的白色M9还停在那里,一层灰,看样子已经好几天没人动过了,不知道它下一次发动机会是什么时候……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