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要造车了。这事儿还挺猛,毕竟作为电商老大,平时卖卖手机、卖卖家电倒是挺拿手,进军汽车领域,这个跨度实在够大。我翻了下资料,京东联合宁德时代和广汽造国民好车,听着挺美好,是吧?但再往深挖,这货其实不真造车,京东的角色更像是个大供应链整合者,具体的制造和研发还得靠广汽和宁德。
千万别一上来就想象那种特斯拉级别的技术革新或者自动驾驶黑科技,至少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定位相当接地气。比如车身尺寸差不多是K-Car那种小巧造型,1.0或者甚至0.6排量的燃油车(是燃油,没搞错,不是电动车),价格估计定在4万左右。这价位在当下汽车市场算是入门级极限门槛,想象空间有限,主要靠做工和用户体验取胜。
我跟修理工老赵聊天,他说:这价钱,配置别太花哨最实际,别整那些天窗、大屏,晃眼又容易出毛病。老赵这话不是没道理,毕竟这类小车买的人都是图省油、图方便,花里胡哨反倒多了麻烦。我自己也觉得,一台车只配四个喇叭、一台收音机,还有座椅坐着舒服点,这才是救命稻草。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细节挺有意思:京东承诺7天内无理由全额退款,甚至能上门取车。这个售后服务,放在汽车行业简直是逆天了。传统买车几乎不可能这么爽快退,因为是大宗商品,还要折旧、交易费和各种手续。京东这招,实力上相当打消费者的心理牌。
不过有一点,我得捋捋。因为之前我一直以为京东想造新能源车,毕竟宁德时代是锂电池巨头,电车门槛说不定就降下来。结果现在说是1.0排量燃油车,这就稍微绕了点。再深想,可能这是他们的市场试水策略,先拿燃油车稳住基线用户群,再跳拍新能源或混动车型。只是一时的估算,没太多数据支撑,别当真。
市场上4万块的燃油小车不少,但质量和售后良莠不齐。像广汽那边的合创V09(貌似快复活了),价格区间差不多,设计目的是抢占刚需居民的首辆车市场,跟京东合作这个项目应该有不少重叠。但我更想问,这车开起来舒不舒服?日常维护和能不能省心才是关键。毕竟你买了车,不光是开着爽,还得不犯愁。
另一个聊中听到的花絮,朋友小李也是汽车行业混的,给我说了句:京东这次算是借广汽的手,广汽负责技术背书,宁德时代撑电池,京东搅市场和用户体验。这三驾驶室不同的人坐同一辆车,效果咋样,还真不好说。他说得太实在,我心里有点认同。毕竟各家擅长点不一样,能合力出结果才算真有劲。
顺带扯句题外话,燃油车在小排量领域,虽然节省油耗这块不少厂家标榜,但实际操控感、噪音以及动力响应差异很大。这点从曾经试驾过几个同价位车型的体验里,我感触挺深。比方说,某日系品牌小车油耗标称4.5升/百公里,实测大多在6升以上,续航也就是说实际400多公里的感觉更像是在300-350公里徘徊。这也算是厂商心理战术了。
京东这套玩法,是不是想复刻华为+广汽造车的套路?听说他们下一步可能联手华为,不过回头想想,京东和华为的竞争属性还是挺强的,合作中脸上得多挂点笑,私底下能不能默契,真不好预判。京东对这次入局的重视你懂的,很可能这是东哥想从电商霸主向生活服务全覆盖扩展的试金石,从外卖骑手到新车主,连带形成一种生态闭环,好像这帝国插脚还挺深。
顺便问问你们,这种低端燃油小车,结合京东强大的供应链和售后保障,能不能真正杀出重围?比如在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市场,这车的用户画像具体会是什么?我猜测很大比例还是首次购车,家用偏小,但这猜测也只能算是个人主观加样本少的估算。
还有个小插曲,618时我帮同事买京东家电,顺便问了客服买车可不可以用京豆抵扣?结果人家客服愣了3秒:车这事……得问另外部门。我自己心里嘀咕,看来京东内部这块还没完全搭通渠道,别急别急,先把车卖出去再说。
说回来,4万块的K-Car燃油车,确实挺诱人,尤其是在不追求高科技,单纯为代步和基本出行的日常工具。如果京东的销售逻辑是先屌丝用户占市场,后期倒逼广汽给出中高端产品,那不是个坏事,但这条路好走不?答不出来。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挺纠结的,电动车热度这么高,为什么京东反而先推燃油车?可能一方面是电池资源暂时有限,另一方面也是配置过头反倒不接地气,做简单车反而能低成本保证销量和口碑。广汽多次踩过电动车坑,经验告诉他们,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没那么容易甩掉。
至于车内做工,我想象中不会差,因为京东的业务串联供应链能力在这儿能派上用场,做工控制和辅件供应链梳理不到位都不行。具体到标准零件采购、焊接工艺控制,广汽有成熟体系,京东主要管资金流和渠道物流,对最终产品质量期待能起到促进作用。
写着写着,跑题问下你们,出门在外,找四个喇叭的收音机,和一堆大屏幕大天窗的高配车,哪样更实在?我倒是喜欢简单实用,别折腾得像玩游戏机一样,毕竟车是工具,别太复杂,坏了麻烦。可你说这设计理念有多少消费者认可,真不太确定。
谈谈价格和保值率这个死活的账。燃油车4万的购入成本,粗粗心算,三年保值率在40%-50%之间,不算好也不算差。电动车同级别的新车跌幅往往更大,主要因为技术更新太快,厂家推新车压库存,二手市场接受度低。京东这把无忧退款+上门取车的大招,很可能是他们打价格战和留住客户的秘密武器。
京东车这盘棋,怎么走,东哥能不能在汽车这条路上持续发力,长期占一席地,这就留给时间去观察了。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