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里头,最近可是热闹非凡。
一汽-大众家的“老将”速腾,这次可是玩儿了票大的,直接“进化”成“速腾L”,名字一改,透着一股子“长足”的架势。
我最近有幸去4S店一睹真容,这车变化之大,看得我心头五味杂陈,既有期待,也有几分疑虑:这次“升级”,究竟值不值得?
它还能否延续过往的辉煌,在市场竞争中稳居前列?
初见其容,新速腾L的前脸便是一番“脱胎换骨”。
那原先标志性的“大嘴”格栅,如今被巧妙地“瘦身”,尺寸明显收敛,配合焕新的大灯造型,一股子“精神气儿”扑面而来。
然而,前包围两侧新增的黑色装饰件与中间的镀铬饰条,稍显繁复,仿佛在刻意堆砌精致。
一位旁观的老速腾车主,抚着新车,轻叹一声:“过去的速腾,那大格栅是身份的象征,一眼便能辨认。如今这‘小巧’的前脸,辨识度倒是弱了几分。”此言不虚,大众车系的“家族脸谱”,往往依赖于标志性的设计元素来维系。
但换个角度看,年轻一代消费者,或许更偏爱这份“含蓄”的时尚感,审美这事,终究是众口难调。
侧面线条,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隐藏式门把手。
感应、按压、钥匙解锁,甚至还有“破冰”功能,这科技感,说是“点睛之笔”也不为过。
我上手轻触,其联动顺畅,足以窥见其精巧。
但心底仍有一丝顾虑:在风雨交加的时节,它能否抵御雨水的侵袭?
严冬凛冽,那“破冰”功能又能否真的在冰封之时,化解尴尬?
销售人员的保证,我姑且听之,但实车体验,方能辨其真章。
轮毂方面,17英寸与18英寸可选,后者无疑更添几分动感,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钱包的“额外考验”。
步入车内,更是另一番天地。
悬浮式的中控大屏,新颖的三辐式方向盘,以及那电子怀挡,共同营造出一种“未来座驾”的氛围。
指尖划过屏幕,其响应速度之迅捷,令人印象深刻。
据闻其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流畅度堪比“丝绸拂面”。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中控屏与仪表盘在阳光直射下,反光问题略显突出,需要仔细辨认。
销售人员将其归结为“全液晶屏的通病”,但我认为,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时,对用户视觉体验的考量,亦不可稍有懈怠。
后排空间,相较于老款的“尺度”有所增加,这无疑是令乘客欣喜的进步。
座椅可放倒,全景天窗亦被纳入其中,增添了几分通透与舒适。
不过,座椅材质的触感,尚显“素净”,与真皮的细腻温润相比,尚存几分差距。
好在后排空调出风口成为标配,这无疑是大众在人性化设计上的一大亮点。
只是,后备箱地台的抬高,给搬运大件物品带来了些许不便,这便是“得失相依”的常态。
动力总成,依旧是那熟悉的1.5T发动机,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参数变化不大。
据闻,老款1.2T车型将逐步退出市场,全系主推1.5T。
于我而言,这并非坏事,毕竟1.2T的动力,有时确实略显“单薄”。
不过,相较于同级竞品中,动辄更强的动力输出,速腾的1.5T,更像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绅士,动力充沛,却少了些许“惊艳”之感。
价格方面,现款的起售价已是13.99万元,新款的价格预计不会有太大波动。
但当前市场竞争之激烈,正如“风起云涌”,思域、轩逸等车型价格纷纷下探,速腾L若想在这场“价格战”中脱颖而出,唯有在配置上“精雕细琢”。
HUAWEI HiCar的加入,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这之中,无线充电、氛围灯等配置的“下放”,更显大众此次的“诚意满满”。
在4S店,偶遇一位即将换车的老师傅,他的一番话,颇具深意:“速腾曾是‘官车’的象征,如今市场主力转向年轻群体,可这设计上的‘激进’,是否会令老客户‘望而却步’?”此言不虚。
老一辈车主,或许更看重传承与稳定;而新生代,则渴望新颖与个性。
这种“代际审美”的差异,是速腾L需要面对的挑战。
销售人员告知,新车预计在八月上市,预订需等候一月。
在我看来,这款车,无疑契合了那群预算在15万元左右,钟情于“德系工艺”的年轻消费者。
但若您期待混动或插电混动,那恐怕要稍感失望,大众在此领域的步伐,显得较为“审慎”。
至于车身色彩,六种选择之中,凯撒金与晨雾绿,听起来便颇显“格调”。
然而,展车所选的普通白色,或许折射出大众“稳健”的品牌策略。
但对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而言,一份“与众不同”的色彩,往往是他们购车决策中的一个重要考量。
总而言之,速腾L此次的“焕新”,可谓是“面面俱到”。
但它能否在思域、轩逸的“围剿”之下,继续保持其市场地位,最终还得看其“定价策略”与“终端优惠”的力度。
我个人,尚不急于下定论,更倾向于静观其变,待车主们的真实体验,为我们揭开那隐藏门把手、车机系统的“面纱”。
毕竟,选择座驾,终究是为了自己的出行更加舒心与惬意。
全部评论 (0)